如何做一个孝子?

中国有句俗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这里的孝一般有两层含义:孝顺和孝敬。孝顺指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而孝敬主要是指在金钱上和精神上反哺父母。

过去几十年,中国迅速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和信信息社会,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工业化,信息化,整个社会发展的飞快,社会制度不断变化。可以说每隔10年,整个社会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人类的寿命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延长,一个世纪前,只有区区40年,半个世纪前,只有60年,现在发达国家已经超过80年。而人类的大脑认知过了30岁以后,就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化越来越难,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的大脑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完全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今天社会的发展导致年龄差别10岁的人对于社会的认知简直和过去两代人一样。在城市化,信息化的剧烈变化中,如何处理好相差30年(3代人)的父母的关系呢?具体说:如何尽孝道,而不丧失自我呢?

摒弃孝顺,坚持孝敬。

1:完全摒弃孝顺,坚决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走自己的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50年代前出生的中国人,全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吃的是国有单位的皇粮,在改革开放以前,国企长期压抑,沮丧,贫穷的环境中生活,基本磨灭了他们年轻时的希望和思考能力。对于现代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些错误的意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了70年代,甚至80年代出生的后代,
50年代前出生的人的特点是:工作鄙视链: 国有大学》国有研究性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企500强》私企》下海创业(没有任何保障,风险极大)。
花钱习惯:一辈子花钱没买过垃圾袋,全是用的买菜送的塑料袋,即使这些塑料袋漏水,很小,不规则,非常不好用,而垃圾袋只要几毛钱就能买一个,一天也就用1个,他们依然舍不得。
所有家里的剩菜他们会收入冰箱,加热以后第二顿再吃,如果还没吃饭,继续放入冰箱,第三顿再吃,直到全部吃完或者腐烂为止。
贷款借钱:他们从来没有借过一分钱,认为银行的利息吃掉了他们的积蓄,即使房价涨上了天,他们住在我巨贵的大平层,依然不相信银行贷款的力量。也完全无法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纸币贬值。
这些错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影响到他们70后,80后的子女,直到再下一代,90后,和00后,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才逐渐的消失。

2:尽可能在金钱和精神上反哺父母。
50后的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一辈子没有赚什么钱,但有自己的退休金和医保的,这一点上,70后和80后是非常幸运,无需在金钱上给予资助。但是由于退休金非常少,很难应对突发事件,比如重大疾病。后代可以准备好了一笔家庭(包括父母)应急资金,专门应对重大变故,比如疾病。这是一笔可提出的长期投资,比如放到房产里面,需要的时候,拿去银行贷款,抵押出现金。
子女离开以后,父母很孤独,没事多回家看看,不能回家的多打几个电话,电话里面多讲讲自己事业上,人生上的成功。偶尔说一次失败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的说自己混得不如意。有些事可以说,但不如意的事没必要和父母说,简单的唠唠嗑,谈谈高兴的事情,光宗耀祖的事情。让他们高兴高兴,否则打电话干嘛?

作为一个成年了,已经是独立的人了,要对自己负责了,还要对父母的住房,健康和心情负责。这才是孝的核心,而且我发现,越远离孝顺(顺从父母意愿),就越能孝敬(金钱和精神上给予父母反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