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3 月, 2019

永久产权的实质是没有持有成本

美国的房子是永久产权,所有的中国人都这么说。绝大部分美国人也这么说。
中国的房子不是永久产权,所有的美国人都这么认为,绝大部分中国人也这么说。

错!

假设你在书店买了一本100元到书回家。当然你有拥有了这本书的永久产权。你想咋办就咋办,上面乱画也行,放到书架上摆放起来也行。而且无论放多久,你都拥有这本书。
但是如果每年还要收你1元钱,即评估价格的1%,不交就这本书必须交还给书店。这还是永久产权吗?

在美国,你拥有房子以后,每年必须向地方政府缴纳property tax (房产税)。它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2007年的美国地方政府收入的30.1%。美国政府规定房产税支出要主要用于当地的公共服务,包括消防、治安、道路交通、教育、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内容。

房产税的税基是按照房地产评估值,缴纳比例每个州每年都不一样。对于房产税怎么征收,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规定,有的按季度交,有的按月交,在加州是每年需要交两次。政府对未按期纳税者,会采取罚息和罚金的措施。拖欠时间越长,罚金越高。当所欠的罚息和罚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地方政府就可以对拖欠房产税的房产进行留置和拍卖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私有产权实际上是有持有成本的。而且成本并不低。百万美元的住宅,按照每年1.5%来缴纳,也就是每年1.5万美元的房产税。

我国的土地是国家的,在购买城市里的商品房住宅的时候一次性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土地的使用年限为70年。估计当年出这个政策的时候,谁也没有考虑到地价会如此暴涨。 这就带来了一个大bug。政府只有在卖地的时候一次性赚了钱,但:
1: 所有房价上涨(实际上是地价上涨)都于政府无关 (政府推出共有产权房的实质就是分享地价上涨的红利)。
2: 政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政策调控,房地产降温,开发商不拿地了,那么地方政府的收入将锐减。

过去9年:
1: 洛杉矶评估价每年涨4%,房产税按每年1.1%计算
2: 深圳评估价每年涨15%。
3: 物业费等忽略不计。

持有成本为零的商品才算永久产权。有持有成本的商品的产权只是你能支付得起持有成本的时期。

Comments off

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收入不如小学没毕业的农民工?

我哥们,麻省理工博士,国内最好大学副教授,月到手1.2万。
我工人:小学4年级,月到手1.3万。

场景1:
当年,我刚到美国留学,英语口语很差。第一次到学校实验室,见到一个台湾来的同学,能用中文沟通,简直就像见到救世主。哥们也很豪爽,停下手上的编程,说带我去开心一下。我们去了他在Dinkytown的出租房,他开出来一辆Audi。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关车门的砰砰的声音,那个声音就好比加了压力的香槟酒开瓶的那个声音。密封做的真好啊。德国质量!
我们去了北部的一个赌场玩,吃了海鲜自助餐,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雪,车内的广播播放着Mariah Carey的歌曲,路上他困得不行,就把车停在高速公路休息区,说:我睡会儿,你开吧。
我憋了很久,说:哥们,我从来没开过车,但是,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上高速试试,请问加油是踩哪里?

场景2:
他硕士毕业后,在本地一家软件公司找到工作,并在公司不远的地方租了房子。有一次叫我去吃饭,说他父母和姐姐从台湾来看他,我没有车,他来接我,去到一个香港姐妹开的中餐厅吃饭,席间,他父母说他们已经移民上海了,并在上海郊区买了一些土地,做了围墙,想在里面盖自己的房子。并给我看了土地的照片。吃完饭,送我回来的路上,他一直说:土,审美一塌糊涂,瞧那个牌坊。

场景3:
几年后,他换工作去了波士顿,然后去了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我博士毕业,父母来看我,我带他们去波士顿旅游,找到他,一起吃饭,我父亲激动得一定要和他握手,说:就想见见麻省理工的博士长啥样。

场景4:
10年前,他已经博士毕业,来到国内这所最好的大学任教。我去他的办公室看望他,他已经当上了副教授。就住在学校东门口的XX嘉园。租了一套房子,一个老婆,两个学龄孩子。我问:你到手多少钱?7000多。你房租多少?1.2万。老婆呢?在家家庭主妇,并教两个孩子。孩子呢?home school家庭教育。不上学。
走到门口,我问:你钱够吗?
没事,我母亲去世了,留下一些钱给我。
我默默的走了。

场景5:
5年前,他来深圳,我开车带他去华强北参观某创业公司,路上很堵车,天气很热,我淡淡的说:其实你来这边随便找一个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当个教授,事情不多,每月到手有近3万,你出去外面挂名,当个独立董事啥的,每月搞个3-5万是毫无疑问的啊。
哥们说:我也不是没见过钱,我的目的是赚钱吗?我希望能改变这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学到一点真的本事。哪能这样唯利是图。
我不语。

2019了,据说他每个月到手能有1.2万了,也从XX嘉园搬走了,租了附近一个更便宜的房子。老婆依然在家教着两个孩子。

Comments off

以人定岗还是以岗定人

小程辞职了,我很郁闷。

小程来公司5年了,曾经是公司的明星员工,公认的领头大哥,但最近半年,很明显已经没有任何动力了。自己在公司外面接私活,上班的时候私人电话不停,干活不上心,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大约3个月前,提出了辞职,我找他谈话,发现他去意已决, 加上同事对他的工作态度意见很大,也就没有强留,干到年底,过完年春节后开工就没来了。

他自己说的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翻译:自己干,能赚更多的钱)。

网上说:每个人离职谈话时,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核心就是两条:钱不够和心凉了。真是这样吗?
比如:钱不够?什么叫钱不够?
所有的人都希望钱更多,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市场价值高于现在的收入(所谓怀才不遇),但公司不是学校,没办法为你不用的才能付钱。比如你有单口相声的业余爱好,这个才对于开车床,那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公司不会多付你钱。而且:多数人自己对自身的市场价值没有合理的认识,好比几何所有的人都评价自己的长相高于平均值。
心凉了,也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指标。啥叫心凉了?无外乎:受到不公平待遇,上级主管是头猪,等等。

说到底:就是自己现在的收入不能和期望值匹配。

离职后的小程还与我们保持联系。小道消息说他自己开公司并不顺利,看好的几个生意也没有起色,接了一些小小的私活,维持基本的生活,收入肯定比不上在公司里面,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的计划:
1: 再给他一些时间做自己的商业尝试,所有的人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积累一些商业的经验,也对他的人生是一次有益的磨练。
2: 保持联系,未来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比如:咨询服务,单个项目结算,一些工序承包等等的方式,让他有做老板的威严,却免除做老板的风险。
3: 如果愿意回公司全职工作,我们可以创造新的岗位:按照他的能力以人定岗。尽量安排一些富有挑战的工作,从日常杂事中解脱出来。

其实公司大到一定的规模,比如100人以上,就有了冗余的可能,可以对于某些人采用以人定岗的办法,为这些人创造一些岗位。

Comments off

为何到手的工资这么少?

珠三角的制造业大多数人(办公室白领和一线蓝领工人一样)都是外地流动人口,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打工赚钱,所以和公司谈薪水都是谈的到手月薪,很多人感觉每月到手的钱远远没有劳动合同上的年薪感觉的那么高。而公司总是抱怨用工成本太高。

下就是一个正规深圳的公司的账本:

可以看出:
1: 收入低的时候社保占比高,个税低,而收入高的时候,社保占比低,个税高。
2: 无论什么收入,个人到手的收入只占公司总支出的60%左右。
3: 公司要支付另外的40%费用到各种其他的账户里面。

公司的社保和公积金支出比例高,这个部分的支出员工看不到。加上新的劳动法让解聘变得异常困难,劳动纠纷层出不穷。制造业的周期性很强,比如出口外销型企业每年大量的订单都是圣诞订单,十月前订单很满,但是十月后,圣诞节赶工结束,工厂也就没什么事情了。

制造业竞争充分,利润不高,通常净利润都在10%以下。对于用工成本非常敏感,而制造业用工人数多,为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员工,企业,政府都有自己的需求,就形成了以下默许的变通方式。

1: 企业减少固定工的数量,使用临时工,劳务派遣,外包等方式。
2: 企业采用低的社保基数减少社保支出。
3: 采用低的底薪和高额加班费的方式增加用工灵活性(底薪太低,如果没有订单,就没有加班,人员自动辞职)。

刚刚开完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加上去年底实施的上调纳税起征点和允许个人减免额度等方法,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的到手收入。企业积极性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增强,国家税基增加。

我国的人口老化现象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人口流出和老化的地区,比如东北的社保金已经空转。企业的负担减轻,个人的收入增加,那么国家的收入必然下降,加上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的财政吃紧(包括北京)。如果支出不能显著下降,钱从那里来呢?无外乎:新的税种(东边下去,西边上来),国企利润划拨社保(或者社保转移支付),重启房地产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和通货膨胀。

Comments off

牛肉多少钱一斤?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盲人摸象,意思是盲人靠触觉只能摸到事物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全部。事实上,就算是视力正常的人,也不能看到大象的全部。看但是没看见。

人的眼睛其实是一个焦距范围很短很小的高速摄像机,在焦段上看到的东西很少。人一睁开眼睛,海量的视觉信号蜂拥而至,为了避免信息过载,眼睛只选择很少的一些东西焦距,其他的信息全部略去,需要的时候,靠大脑图像组合拼接,也就是“看不是看见”,看见主要靠想象。

中国很大,太大了,一个省就比很多国家还大,广东省的GDP就和苏联差不多。如果把中国的城市群想象为一个一个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并存的地方,有北上广深这种世界级的发达城市,也有边远地区比如甘肃云南大山里面的穷山僻壤。

和北京对标的城市不是美国中部的明尼阿波利斯,而是纽约,巴黎这种世界顶级城市,和深圳对标的是洛杉矶,新加坡这样的世界级大型城市。

任何按照全国平均(GDP,人均收入)的比较都只能带来错误的认知。

Comments off

在中国,唯一可靠的退休金就是大城市的房租


40年前,国人是没有退休金这个概念的。一切靠单位。退休了,单位要养你到死。
现在,我国的退休金基本可以用两个字描述:双轨。即城里和农村,公务员和企业职工。
城里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极少企业)+个人养老保险金
城里人(公务员):职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金
农村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很低)

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保险金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第一支柱占比74%,第二支柱占比23.1%,第三支柱占比0.29%。
这就是说:接近3/4的中国人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只有社保的养老金。

如果你经常世界各地旅游,会很快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的外国人,很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中国人中,主要是年轻人,老年人很少。为啥?不是中国老人没兴趣,而是中国老年人钱不够多。有时间,但没钱。或者说社保养老金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不够支付出国旅行之类的高消费。

关于社保,很多人有理解的误区,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自己的养老金账户里面的钱全部属于自己,比如:多交多拿,自己交的钱自己拿,政府有职责给我涨养老金,等等。
社保宣传里说:退休后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多少,是直接与个人缴费年限相关。但是有多相关是没有说清楚的。也就是没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我现在交了这么多,退休后可以拿这么多,还有缴纳的部分如何跑得过通货膨胀,也是不能问的。

关于社保的缴纳和使用,基本是一团迷雾,但先给出几点核心的概念:
1: 社保的钱不是空气变出来的,现在退休的人拿的钱是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
2: 由于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和寿命迅速延长,拿钱的人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同时,交的人越来越少,那么社保养老金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比如:2015年开始,黑龙江等省市的养老金已经空转,政府不输血,无法正常支付,未来这种情况必然越来越严重。
3: 解决社保不足的问题无外乎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让交社保的人数更多,基数变大,强制执行,让缴纳的数量更大;或者转移支付(把结余省市的社保钱先划拨给空转的省市);或者国家从财政里面拨款(但政府哪来的钱呢)。节流的方法主要就是长期退休金不涨或者慢慢涨但涨幅必须低于通货膨胀率。
4: 国家会考虑基本的通涨,使得退休金的和通涨的幅度差别不要太大,特别是大米蔬菜等。保证基本的生活,饿不死。但想过得好,比如有钱去出国旅游,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5: 过去15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3%。实际的通货膨胀是多少?网上多数人认为:10-12%。当然,这个问题和我国的气功一样,是个玄学,信不信由你,信多少也由你。
6: 要保持一定的退休生活水平,就要1:退休金替代率至少70%。2:退休金涨幅要跑得过通货膨胀。替代率就是退休后的现金流和退休金的现金流的比例。退休后的现金流涨幅每年要至少跟上通货膨胀。

如果你相信通货膨胀率超过10-12%,而世界上无风险,而且不需要花自己很多时间研究和管理,投资回报率常年保持高于10%的,看来看去,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懂的。

所以:个人社保缴纳的策略就是:
1: 按照最低限度,缴纳社保,最好在户口以的地方缴纳。主要目的是获得不同城市的房票。不缴是不可取的,多缴也是没有必要的。
2: 把除去必要的消费以外的,所有可以投资的钱,加上最大限度的贷款,全部投入一线(含环一线)和强二线的住宅中。
3: 买一定数量的消费型保险(只是消费)
4: 退休后的消费主要靠房产的租金。由于资产总值不断增长,租金不断增长,这两项合计基本可以跑得过通涨,这是前提。
5: 即使退休也要保持一定的资产负债率,让通涨不断稀释贷款。
6: 租金大于月供的部分就是可以消费的部分。

你退休后去卢浮宫拍照的机票钱是肯定不是你的社保养老金。

Comments off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35年前,我在长沙市的韶山路上奔跑,父亲骑着他那辆28寸的永久自行车领跑,我从东塘的电报大楼出发,跑到袁家岭再跑回到东塘,来回大约5公里。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烈士公园环湖跑。

35年后,我在深圳的香蜜湖公园外面奔跑,儿子骑着自行车领跑,我从西南门出发,沿着公园外墙,跑一圈,回到出发点,一圈大约3.7公里,然后去湖边拉伸。

这35年中,我居住过很多不同国家的城市,一直坚持健身跑。甚至在旅游的城市也带着跑鞋,有机会就出去跑。没有人逼我,完全是自动自发的,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一个人,陪伴我的就是摇曳的路灯和一双运动鞋。10年前,有了带有GPS的手机和佳明的运动手表,才有了准确的距离和配速的纪录。
有了智能手机后,我使用过的手机app有runkeeper,运动手表有:佳明飞耐时系列,现在使用华为GT。

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的琐事越来越多,为了节省时间,我通常是和孩子一起跑,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滑板车,大一点,他就自行车,再大一点,他就和我一起跑,开始的时候,他跑得很慢,就让他先起跑,我过几分钟再起跑去追他,再长大,就和我一起跑。

这些年,我以这样的配速平常锻炼(不是比赛)的:

我喜欢并玩得比较好的运动有:篮球(高中校队,大学系代表队),游泳(大学校队,100米自由泳最好成绩1分12秒,现在1500米自由泳成绩28分20秒),网球(美国NTRP分级3.5)。我还参加其他的一些运动,比如自行车。单一的运动项目有时会厌倦,所以我每周都是2-3种不同的项目轮换。

我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在年轻的时候接受了一些半专业的训练。这些年来,我已经养成了运动的习惯,甚至身体已经形成了对于运动的依赖。如果停止运动,大约2周,我就会生病,比如感冒。

这么多年来,运动对于我来说的好处是:
生理:
1. 保持体型
2. 增强骨骼肌肉功能,延缓衰老
3. 维持精力水平
心理:
1. 提高自信心
2. 培养坚强和不懈的品质
3. 增加抗压的能力
4. 调节情绪
5. 对于自己和世界有更客观的认知

Comments off

这个制度下,傻逼才多干

我们公司不大,员工收入很高,一线操作工人有一半是开私家车上下班的,还有不少在老家城里买了商品房。 但就在4年前,我们这里现场凌乱无序,员工懒散,不服管理,工作效率很低,公司连年亏损,到了倒闭破产的边缘。

所有的改变都来自于我们实施了以泰勒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绩效考核体系。

当年,两个员工小程和小王公开比赛:谁干得最少。
某日:我把他们找来问:听说你们在比慢?为啥?
小程:我们的月工资是固定的,我的只比小王多100元,我要是比他多做,我就是傻逼。而且多做了,把标准提高了,其他人会恨死我的。
小王:我比他工资低,我只要和他做的一样多,我就算对的起这份工资了。而且我们公司的收入比外面低,我干嘛干那么多?
我问:你为啥不跳槽去别地公司呢?
小王:我在这里虽然赚得少,但干得更少。

很快,我们实施了以标准工时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所有超出标准工作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得到高额的奖励。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效率大幅提高,个人收入迅速增加。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的改善工作流程,去除浪费,采用一切自动化机器,实行了非常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员工对收入,分配,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由于员工长期稳定的工作,效率高,质量好,公司效益佳,能给员工分高额的奖励, 员工有了稳定且长期的预期,也敢于消费了。

世界工业化时代的这几百年,管理学界最有价值的管理方法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即以可以量化的标准,配合直接的金钱激励,提高个人和公司的效率,从而使全社会的财富增加。工业化的专业分工,流水线生产无一不是这个逻辑的结果。甚至列宁都崇拜科学管理,认为它是社会财富的基石。

人的天性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谓好的管理制度就是让每一个人多劳多得,不让雷锋吃亏,也不让懒汉多赚。

Comments off

如果我是管理秦国兵器工业的吕不韦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共4万件,对于这4万件兵器的研究统计,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1: 材料和形状:几乎全由青铜铸成。秦俑的青铜兵器显然是经过长期的实战总结,合金的比例和兵器形状等都作了最大限度的优化,大大提高了铜兵器的柔韧性。可以说是当时能做到的最强青铜兵器。

2: 生产工艺标准化
秦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剑,剑身的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完整的青铜剑,剑剑如此。
一号俑坑出土出土大量的铜镞。铜镞是配合远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弓弩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远程射击武器,在秦统一中原后的平定匈奴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铜镞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断面呈三角形,三个棱脊的长度几乎完全相等。
此外,在秦俑坑中发现的多件青铜铍,尽管在制造时间上前后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能够完全一致。

3: 质量追溯系统:
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上刻有四级责任人的名字。即相邦、工师、丞、工四级,即内阁总理(吕不韦),厂长、车间主任、工匠的四级,质量可以溯源,保证了产品质量规格化。

网上有很多关于铁质武器和青铜武器的对比,也有不少人对于秦国兵器制造标准化的说法有异议,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详实的分析,叹为观止。

我对于此,提出另外一个思路。如果我穿越了,去到秦国,不小心当上相邦吕不韦,统筹规划秦过兵器的生产,我会采用什么手段来组织生产,管理质量,解决物流和配送呢?

必然选择青铜:
青铜从夏开始、经过商、西周、春秋及,到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冶炼技术非常成熟,原料产地都已经明确。加上秦国在多年的征战中,对于各类兵器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标准和设计图纸。而且各个军种使用的兵器也已经定型,军队的人数和兵器配置比例也非常清楚。对于生产过程早已形成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所以要完成给庞大的军队配备兵器,并且不断补给易耗品,我不会冒险使用相对还不成熟的铁制兵器,而必定采用一切都非常成熟的青铜兵器。

物流和采购:
1: 主要原材料必须统一采购和配发。青铜兵器的主要材料就是铜锡合金。国家控制原材料的产地,由原料产地给各个兵工厂按照制造的兵器数量和种类进行原材料的配发。
2: 各个兵工厂本身不会太大,而且有很多个,兵工厂之间还有KIP指标的竞争。除了固定地点的大型国家兵工厂外,还有很多小型机动兵工厂,随着部队前进而迁移到营地附近河流旁边。保证原料和成品的输送方便。好比现代基建中的水泥厂。

标准化:
1: 标准化的模具。青铜的生产方法范铸法居多,也有失蜡法、铸合法、焊接法等。我会选择铸造,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出错率,保持兵器的一致性。所以生产大量的标准化的模具,配发给兵工厂。
2: 明确质量标准,制造并配发大量的标准测量工具,比如,测量公差的工装夹具,再如,测量锋利程度的工装夹具,等。

质量保证体系:
1: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也就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必须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办法就是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各级负责人的名字,如果质量不好,必然追究责任人。
2: 每个兵工厂的厂长就是质量的总负责人。而工师(车间主任)就是质检员,他要对每一件兵器需要经过质量检查,是全部检查,而不是现代质量控制的抽样检查。所有不合格的兵器要回炉重做。

人力资源和激励体系:
1: 以计件制(产量和质量)的考核体系,配合固定产能(每天的产量标准)对于工匠进行考核和激励。超额完成给予奖励。同时采用严刑峻法对于产量和质量不达标的人进行惩罚。
2: 长期实施内部培训的师徒制度,保证工匠的手艺不断提高。
3: 实施淘汰机制,内部考核,淘汰经过证明不合格的人。

生产效率:
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使用半自动化的砂轮。
秦剑的刃和铜镞的刃首都经过打磨,磨痕基本都是一个方向,而不是普通手工打磨的那种各种方向,由此推断,秦兵工厂很可能使用了类似手摇砂轮的半自动生产工具。也就是兵器是铸造的,开刃采用砂轮打磨。

斗转星移,秦统一中国的战争已经过去2200年了。在手工制造的年代,秦国兵器制造包括了所有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方法。标准化(可以互换的零件),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到人),有统一的质量标准,选用的材料和制造方法是:青铜和铸造,生产效率高,可以短时间生产大量的兵器,源源不断的装备部队。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在生产中的运用,现代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只依靠机器,而不依靠人。这就导致了现代管理手段中,过分强调了假大空的企业文化,愿景,情怀,风口之类。而完全忽略个人的努力和敬业。
我读中国历史,在管理中实践,越来越认知到,人性才是管理的核心。比如:我认为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才是秦兵器保证标准化和质量的关键。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