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工厂搬去美国的前提是:美国工人的平均体重降低30%

奈飞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最近播出。这个近2小时的纪录片描述的是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旗下的福耀玻璃2015年到2017年之间去美国开设工厂的经历。这个纪录片在中国的关注度非常高,在过去几周,自媒体里有相当多的介绍,分析和对比,这里不再赘述。

我想讲的是作为一个在中美两国的制造业都工作过的人,我对于中美两国制造业的一些看法,特别回答:制造业能不能回流美国。

先看:人工工资和效率

人工工资中美两国的对比:

中国的工厂普遍采用的是低的底薪,配合高的加班费。比如我国著名制造业中心的东莞,2018最低底薪是1720元/月。因为东莞属于第二类城市。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6.4元。

加班费的计算如下:

1: 基数:以每月工作时间为21.75天和174小时进行折算,最低底薪的小时工资为:9.89元/小时。约等于10元/小时。

2: 上浮比例: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加班费的具体标准是:

A: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即:基数*1.5=15元/小时。

B: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即:基数*2=20元/小时。

C: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即:基数*3=30元/小时。

例如:2019年8月全勤,工作22天,每天加班2小时。5个周六,每个周六加班8小时。月工作时间为:

同样的工作时间,美国福耀玻璃人工工资是(小时工资13美元):

由图可见:相同的工作时间:美国工人的人工成本是中国工人的4.2倍。美国的工人的工资近些年不仅没有上涨,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影片中,有工人以前在通用汽车(GM)工作的小时工资在26美元,失业后,在福耀工作的小时工资只有:12美元。虽然中国工人的工资虽然这些年上涨很快,但是短期内是不可能赶上美国工人的。

人工效率方面:以我自己在中美两国制造业工作的经历,我认同纪录片所说的,美国普通工人的劳动效率仅为中国普通工人劳动效率的60%。

由此可见:美国普通工人的性价比只有中国工人的1/6左右。

其他方面的考虑:

在一个规模化的大批量生产制造企业,人工工资只有总成本的10-15%,其他成本,包括:场地租金,水电费,白领管理人员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2),运输,税和费等确占大头。还有其他一些商业上的考虑,比如离客户距离近,翻译时效高,沟通成本低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玻璃大王:曹德旺投资美国建厂的主要原因。

但是:工厂的运营离不开普通一线工人,没有一线工人的操作和支持,任何工厂都无法运营。

在美国投资建厂,除了要面对性价比只有中国工人1/6的美国工人,还要面对其他的问题,比如电影里面说的:工会问题。还如:一线工人短缺的问题。等等。

总结下来:1: 美国的安全,工作时间等要求远远高于中国。2: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远远低于中国工人。3:美国工人的小时收入远远高于中国。4:部分美国工人期待工会能保证他们高的收入和低的劳动强度。(但明显忘记了正是这才导致了GM的关门和他们的失业)

1: 美国工人能改变吗?2: 工厂能回流美国吗?3: 中国工厂会发展成为美国工厂那种高福利,低效率,工会把持的“幸福社会”吗?4: 美国需要把工厂搬回去美国吗?5: 中国工厂如果要搬到东南亚或者非洲,中国政府需要出手吗?6: 工厂真的是实体经济吗?

这些问题都是制造业这些年讨论的问题。

我的感受是:

中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基础教育,即使小学毕业,认字和数学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任何工厂的操作工。2: 对于金钱的渴望,生活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美国人的赚钱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可以每天干12小时,每个月干28天。3: 儒家思想的精髓,崇尚的美德包括:勤奋,节俭,储蓄,投资未来(子女教育,买房)。以上这些原因才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核心原因。而这些优势美国是无法超越的。这才是国家竞争的比较优势。美国应该在其他方面,比如高科技,品牌,创新服务业等方面大力发展,而毫无必要和理由要求工厂回流美国。美国老板虽然也很爱国,但更爱利润。

我看到很多中国工厂的管理人员喜欢动不动就去欧美,特别是日本学习工厂的管理经验。但很明显他们忘记了中国才是世界的工厂。如果欧美日本那么高级的管理经验,为何早在20年前就把世界工厂的地位交给了中国呢?

欧美日的制造业管理模式从泰勒,到戴明,到丰田模式,到6西格玛,到精益生产,在中国人的劳动效率,勤奋和敬业精神面前全部不堪一击。制造业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管理模式和制度。

工厂的利润来自于效率,就是卓别林电影里面讽刺的那种机械式的重复模式才能成功,而现在的欧美日早已放弃他们工厂成功的模式(泰勒制度),而转投虚无缥缈的所谓管理大师,比如德鲁克。每隔10来年,商业世界里面就会出现一次“革命“。新的大师提出新的理论,收割一次韭菜。

上至精英,下至普通工人,全部彻底抛弃了美国立国和争霸的根本核心即”清教主义“,这就好像一个肥胖的人不想运动减肥,确相信吃各种减肥餐一样。

让中国的世界工厂生产,互相压价,美国人比价下订单,拿大头利润,这些年就是这么玩的。

纪录片《美国工厂》里的中国工人王先生说过:我的梦想就是吃饱饭,把孩子养大。

大国竞争,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非常勤奋,非常节俭,投资储蓄率非常高,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发展很快,利息高,久而久之,其他国家的财富就会向这个国家流动,最后,很可能大部分财富都被这个国家吸附了。这就是中国过去2000年的发展核心。未来50年必将如此。

川普,默克尔,普京,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让中国人不勤奋,不努力,不节俭,不投资,不。。。

后记:

美国找工作网站indeed上记录的现在和前员工对于福耀玻璃的评价:2.8/5 分基于161个评分,这个样本比较大,可以反映真实的员工评价。

工作家庭的平衡(加班时间和工作时间)。2.7/5

工资和福利 3.2/5 这项最高,说明工资和福利待遇还不错

工作保障度和晋升机会: 2.4/5

管理层和管理制度: 2.3/5

企业文化:2.5/5

从这个打分可以看出:

1: 总分在同类型制造业中偏低。通用汽车:4/5分。

2: 各个分项中打分最高的是工资和福利,说明小时工资,加班费等待遇还是不错的。

3: 分项打分最低的是管理层和管理制度,只有2.3分,一半都不到,可以说这是中国工厂和美国工厂管理文化的剧烈冲突,中国工厂讲究的完全服从,令行禁止,先执行后解释的执行文化和美国人的自我为中心,快乐工作的不适应。

仔细看评分可以看出大家普遍不满意的地方是:

1: 工作地点的安全性(工伤)。

2: 美国一线工人和中国领班之间的沟通问题。

3: 加班时间长(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注:美国很多人讲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就是·加班时间不能太长,最好不加班。在美国下班以后,主管领导尽量避免通过电话,电邮等找员工讨论工作的事情。

4: 晋升机会不多,管理层主要提拔中国人。

大家普遍满意的几个方面:

1: 收入还可以(加班多,加班费多)

2: 发展快,新事物多,能学到知识。

可以说: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继续沿用了中国工厂的管理模式。即要求效率,服从,加班。还没有完全融入美国的文化,它的商业模式和文化基因决定:也许永远不能融入美国文化。

Comments off

美国阿拉斯加能看到白令海峡对面的俄罗斯吗?Sarah Palin说的对吗?

икона за подарък美国2008年选战时,阿拉斯加州长Sarah Palin在9月11日ABC电视台Charlie Gibson的谈话时说:”They’re our next-door neighbors, and you can actually see Russia from land here in Alaska, from an island in Alaska” 也就是说:在阿拉斯加可以看到俄罗斯。

后来很多人讥笑Sarah Palin,说她缺乏常识地胡说八道,在阿拉斯加更本看不到俄罗斯,真是这样吗?

理论基础:什么叫地平线。http://en.wikipedia.org/wiki/Horizon

地平线和视野关系

地平线和视野关系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本身的半径是6371公里,不考虑空气折射的情况,能看到的距离和所站的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D的单位为公里,h的单位为米。
也就是说:
一个人在海平面上,眼睛高度假设为1.7米,能看到的距离约为4.7公里,
同理一个人在海拔100米高的山坡上,能看到的距离约为39公里,
同理一个人在海拔500米高的山坡上,能看到的距离约为80公里,

如果考虑空气折射,能看到的距离和所站的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人站在100米高的山上,如果能看到对面100米的山顶,那么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多为77.2公里
一个人站在100米高的山上,如果能看到对面225米的山顶,那么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多为96.5公里

从南面看白令海峡两岸海拔各处的海拔高度

从南面看白令海峡两岸海拔各处的海拔高度

理论上从阿拉斯加能看到俄罗斯的地点(在能见度很好的天气):

白令海峡 卫星图 美国 俄罗斯

白令海峡 卫星图 美国 俄罗斯


分隔美国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的两边分别是美国的威尔士和俄罗斯的杰日尼奥夫角,最窄处只有80公里左右,白令海峡中间有两个岛屿,分别叫:大小代奥米德岛,小的属于美国,大的属于俄罗斯。其位置就在海峡的几乎正中间。两个岛之间只有大约3-4公里远。另外白令海峡中海油一个圣劳伦斯岛,属于美国,这里离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海岸只有大约58公里。

美国地点(海拔) 俄罗斯地点(海拔) 距离 能否看见
小代奥米德岛(最高处494米) 大代奥米德岛(最高处海拔400米以上) 3公里 无容置疑的可以
小代奥米德岛(最高处494米) 杰日尼奥夫角沿岸(最高处海拔768米) 40公里 肯定可以
圣劳伦斯岛(岛上最高点海拔700米高,
这里离俄罗斯有大约90公里,最东面的甘贝尔镇,
假设山坡上海拔200米,离俄罗斯58公里) 普罗维杰尼亚附近海岸(最高处海拔768米) 最东面的甘贝尔镇58公里,最高点大约90公里 可以
威尔士(海边海拔100米的坡上) 大代奥米德岛(最高处海拔400米以上) 40公里 可以
威尔士(海边海拔100米的坡上) 杰日尼奥夫角沿岸(海拔768米) 80公里 应该可以(见纽约时报文章和以下图片)
威尔士(海边沙滩) 大代奥米德岛(最高处海拔400米以上) 40公里 可以
威尔士(海边沙滩) 杰日尼奥夫角沿岸(最高处海拔768米) 80公里 在可以和不可以的边缘徘徊,需要图像证明(见以下图片)

现在要确定的只有
1:威尔士的海拔100米的坡上,能不能看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海拔最768米)。
2:威尔士的海边,海拔0米,能不能看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海拔最768米)

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纪念碑

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纪念碑


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沿岸到Nankan

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沿岸到Nankan


这里有一个海边的Nankan的视频,这个爱斯基摩人小镇,以前有人居住,但是1958年以后已经没有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QE6MiZTnMs。

第一:威尔士的海拔100米的坡上能不能看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
理论上说:一个人站在100米高的山上,如果能看到对面225米的山顶,那么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多为96.5公里,由于威尔士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的距离为80公里。而对面的杰日尼奥夫角的最高处海拔768米,所以理论上可以看到。实际上呢?
证明:这篇文章称:http://www.nytimes.com/1988/10/23/magazine/lifting-the-ice-curtain.html,在美国海边小镇Tin City的空军基地(海拔超过100米),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杰日尼奥夫角沿岸,(距离超过90公里)。
另外本文最后的两张在威尔士海边的山坡上拍摄的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
答案:可以

第二:威尔士的海边,海拔0米,能不能看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由于两地之间的距离是80公里,所以杰日尼奥夫角的海拔最少要500米以上,在威尔士海边才能看到。http://en.wikipedia.org/wiki/Cape_Dezhnev 杰日尼奥夫角的最高处海拔是768米,所以,理论上说是可以的。实际上呢?

以下的两张图片拍摄于美国威尔士海边的山坡上,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杰日尼奥夫角沿岸。但是两个事情不能确认。
第一:具体的拍摄位置,是威尔士的哪个地方?无法定位。
第二:照片应该是在山坡上拍摄的,所以有一定的高度,目测有30-40米高。

美国威尔士海边看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和大小代奥米德岛

美国威尔士海边看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和大小代奥米德岛


美国威尔士海边看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和大小代奥米德岛

美国威尔士海边看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和大小代奥米德岛

另外找到这张照片(和上面两张照片相比,大小代奥米德岛的相对正好相反,所以拍摄的位置应该和上面两张距离很远),这张照片显示可以看到大小代奥米德岛和美国Fairway Rock,但是不能看到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

美国威尔士海边可以看到大小代奥米德岛和美国Fairway Rock

美国威尔士海边可以看到大小代奥米德岛和美国Fairway Rock

综合上述:阿拉斯加威尔士附近如果海拔太低有可能看不到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但是如果登上高处,即使离海岸远,也有可能看到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

到底美国阿拉斯加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杰日尼奥夫角?
这张图给出了不错的解答:
http://www.heywhatsthat.com/alaska.html

在做了地形分析以后,显示阿拉斯加在紫色线以西(左)的地区有可能(但不一定,需要地形合适)看到俄罗斯的杰日尼奥夫角,而紫色线以东就不可能看到了。

国阿拉斯加哪里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海岸

国阿拉斯加哪里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海岸

Comments off

美国加州蒙特丽湾附近的罗伯士角保护区Point Lobos State Reserve徒步,观光


美国加州向来以阳光,沙滩,美丽的海岸线和在沙滩上晒太阳貌美体健的俊男美女著名,而著名的沿海1号高速公路恰恰把这些沙滩连接起来。这次从旧金山南下洛杉矶,我选择的也是这个沿海1号路。旧金山南下不到2个小时,就到了我第一个夜晚的住处:蒙特丽湾(monterey bay), 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要去周围的海滩走走,看看无敌海景。

昨天晚上已经在网上搜寻攻略,发现附近有一个叫罗伯士角保护区Point Lobos State Reserve的地方,很多英文的徒步网站都推荐这个地方。又查了一下这个地方的特点,罗伯士角(Point Lobos)位于美国加州著名风景区Big Sur(大瑟尔)海岸线的最北端,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300英亩,其中550英亩陆地保护区,750英亩附近海域的“水下保护区”,有“加州州立公园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虽然在一般旅游攻略上,这个地方知名度不高,后来我的实际体验,发现一点不比著名的蒙特丽湾(monterey bay)17英里观光路线或者著名的海边卡密尔( Carmel-by-the-sea)差。由于罗伯士角保护区Point Lobos State Reserve不大,就在一处海角上,可以全程沿着海岸线徒步环绕,这一点上,我觉得比开这车观看蒙特丽湾(monterey bay)17英里的风景还有意思。

我早上大约9点来到公园门口,快到的时候发现道路两边已经停满了汽车,到达公园门口,发现上面写着:门票7元。又发现很多人走进公园,不交门票,所以到达售票处,我问了公园售票处,被告知,开车进入,门票7元,如果徒步进入,不收门票,park ranger管理处的管理员还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愿意捐点门票钱,我们也欢迎。由于我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徒步,没有任何必要开车。所以把车停在了门口,徒步进入。

我这次是逆时针走的沿海大环线,这里的徒步路线trail标记都很明显,很多沿海高处,风景最好的地方修建有座椅,可以坐下来休息,欣赏无敌海景。入口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能够潜水的海湾,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温暖,已经停了很多车,不少人在交流潜水的攻略,海上可以看到几个在潜水的玩家。徒步线路(trail)是修在沿海的半山上的,走在这里可以从上往下观看海景,在几个小型海湾(cove)的近海处,有一些水獭在晒太阳或在水中嬉戏。山上都是密密的柏树林,除了大海的涛声和海风声就是偶尔在头顶掠过的鸟儿的叫声。在阳光的照射下,近处的大海是墨绿色,而远处的大海逐渐过渡到淡蓝色,几乎海天一色了。浪花击打岩石,不时掀起阵阵浪花,坐下来休息,眼前这美景,不由得由衷赞赏美国的环境保护得力,自然环境优美。

沿着海岸的徒步线路大约3英里(5公里),而且全部是在岩石上修好的道路,偶尔有上下坡,但都很短,而且周围都是柏树林,也不太晒。这条线路属于非常容易的。一般人都能在1-2小时内完成。可以开车进入,除了要收7美元的门票以外,开车进来最大的坏处就是只能在主要的几个风景点附近停留,其实公园不大,徒步的话,可以把所有沿海风景看个遍。

这里风景如画,游人不多,还可以徒步锻炼身体。如果沿海1号露经过蒙特丽或者Big Sur(大瑟尔)又有2小时的时间的话,强力推荐这个地方。可以让你感受一下非著名风景点,但和著名景点一样,甚至更好的风景,在加州常住的当地人是经常来这个地方的哦,门口路旁停满的汽车可以说明一切。

路线:这是从蒙特丽到罗伯士角保护区的路线。
http://maps.google.com/maps?saddr=Monterey,+CA,+United+States&daddr=Point+Lobos,+Carmel,+CA,+United+States&hl=zh-CN&ll=36.554878,-121.90773&spn=0.1139,0.208397&sll=37.0625,-95.677068&sspn=28.805654,53.349609&geocode=Fa55LgId7Ai8-CmR-7VwUuSNgDFePUrYCUlI7g%3BFYomLQIdyki7-CnRe-7ci-iNgDFJlMeMaqaH9g&oq=point+lobos&mra=ls&t=h&z=12

这是罗伯士角保护区内徒步的路线:

Comments off

我在美国大学读研究生时的三个老板

在美国读研究生,学生管导师叫老板。大多数大陆留学生需要导师给的资助来完成学业,所以导师不仅指导研究生的学业,还通过助研或者助教的形式给以金钱上的资助,这样导师就是名副其实的老板了。

助研(RA)就是在导师的研究项目里面工作,换取工资和减免学费,对博士研究生,这是最好的资助形式,可以把研究的内容写入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去,还可以获得生活必须得金钱。
助教(TA)就是帮助导师教课和批改卷子,换取工资和减免学费,一般硕士研究生或者没有RA的博士研究生才用这个方式,虽然可以获得工资,但是工作于研究没有太多关系,不利于早日毕业。

我到美国报的是硕士,毕业以后工作一些年,后来有一个机会回到学校,完成了博士学位。

1:我的第一个老板是个土耳其人,那时非常年轻,从Purdue毕业刚过来当助理教授,还没有Tenure,所以工作非常用功,经常给我们说:Don’t work too hard. Do work very very hard. 他自己每天晚上在实验室都是12点以后才走,我们学生也没有办法,只好和他一样耗着。明尼苏达冬天非常冷,晚上可达零下20度。而且我没有车,晚上回家路上要走3公里,回去路上太冷,说句不好听的话,当时真想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老师有两个不好,第一:非常抠门,想办法只给一半的钱还让我们做全部的工作,第二:也是我们最反感的,就是全部论文都是他自己的第一作者。真正做事的研究生只能排在第二,所以我后来拿到硕士,不坎忍受压迫,走人。这个教授现在是正教授。不过后来他的学生很少,名声很坏,没有一个美国或中国的学生跟他,只有从中东国家或印度招。

2:我遇到的第二个老板是个印度教授,当时已经是Full professor. 快退休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回去印度做过生意,失败以后回美国大学等退休。无欲则刚,所以压力很小,有时间对我谆谆教导,并用切身经历告诉我美国大学的黑暗和金钱的重要性,让我很早就打消了在美国当教授的想法。他积极鼓励我出去挣钱。在我拿到博士以后,我去拜访他,让他给我一点人生的忠告,他给我说: Go and make some real money! 在他眼中,大学里面的钱不是real money.他现在应该退休了。

3: 第三个老板是我的博士导师,是个美国白人教授,我去的时候刚好从UIUC的电脑系(美国电脑专业前两名)没有拿到Tenure,转来我们学校,是没有tenure的副教授。但是由于是美国白人,和各个部门关系很好,所以手上很多研究经费。招兵买马,手下10多个中国印度的研究生。我是第一个大弟子,实验室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是我自己亲自去买回来装好的,包括座椅板凳,电脑,就连网线都是自己装的,这儿美国教授非常善于人际关系,实验室气氛非藏融洽,而且非常公平,论文发表时,实验室每人都有份,(不像土耳其那个,所有论文都是自己的第一作者。)所以学生也很卖力。几年以后,获得tenure,现在是正教授。一言一行让我理解当好老板,搞好员工关系多么重要。我要是不遇上这个白人教授肯定不能拿到博士学位的,没有资助,我自己哪有钱读书呢?最好的是,白人教授一般不会拖延学生毕业,我毕业的时候,我的这个白人老板,教授为了在我们学校有一个自己带的博士毕业的工作业绩,非常积极地配合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使我非常顺利地拿到学位。

记得,我博士沦为答辩的时候很紧张,所以讲演最少练过10次,上去讲的时候台词都完全背得了,一开口就滔滔不绝的讲了40分钟,中间根本没有停顿,这样评审委员会的人没有机会提问,我就不至于被问倒。我没有遇到很多中国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由于答辩会上用英文问答时由于语言问题,卡壳而影响毕业的事。所以以后我知道说话数度快在答辩,论辩这类的活动中也是一个绝对的优势。

Comments off

1998年美国东海岸和南部 US East Coast and the South

这是我1998年在美国东海岸和南部旅游时的照片,10年过去,美国的建筑没有啥变化,而数码产品的质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记得当时的相机是一个美能达,像素是1兆。这是我的第一部数码相机。一年以后1999年,我买了一部Nikon950,在成像质量上,这款相机才算数码相机,以后我是用过的相机有:Nikon990, Nikon995, Nikon5700, Kodak4800, CanonA620, NikonD70s, 我认为精典的有Nikon950(1999年上市)和NikonD70s(2004年上市),这两款相机,即使到今天仍然能拍出让人满意的照片。我现在使用NikonD300。
现在看这些照片,在成像质量,色彩,层次等上面和现在的相机比,已经差得十万八千里了。我预计在未来2年内,数码的解析度和成像质量能达到胶片的水平。那么2010年就是胶片相机的大限了。

Go Digital!

 

Tomb of the Unkonwn 无名英烈墓(首府华盛顿)

State Capital 国会

New York Church 纽约曼哈顿的教堂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 1 (国贸一号楼上看曼哈顿)

Boston Memorial (波士顿纪念馆)

猫王故居 (St Louis)

Big Arch, St Louis 圣路易斯的大拱

New Orlane (新奥尔良)

Olympic Park,Altlanta (亚特兰大)

Comments off

你靠什么生活,别往两边看,对,我问的就是你。

我有一个朋友叫老中,美国海龟,80年代初去美国留学,上世纪末海龟回国,退休以后在重庆,作了一个公益的英语角,免费让大家参加。

除了英语角,他喜欢给现在的年轻孩子解答人生的问题。指导思想是讲让重庆的比较漂亮,又没有太多文化的女孩去美国。这几天没事,正好想了一想他的理论,结论是:简直胡扯淡。

看来看去老中的推荐的妹妹中,我只看好重大电机系的博士妹妹去美国,最多是做一个一两年的PostDoc,马上回国当教授。其他的妹妹还是老老实实在中国找个门当户对的中国(大写)男人结婚生子。不比去美国瞎折腾好?

美国不错,路很宽,天很蓝,平均房子比较大,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钱来支持的。我去美国读书,全奖,硕士阶段的车时是捡来的自行车+$300美元的二手Plymouth。冬天买不了菜,因为车发动不起来。下晚自习回家要走2个mile.真冷,想起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伐新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靠,搞 同性恋我也嫁给他,冷哪。房子是租的,$250/月,老鼠跳到我的床上,后来被我抓到,死啦死啦地干活。看到60岁的访问学者住在地下室,为了省钱自己洗 衣服(不用洗衣机),全房间凉的都是内衣内裤。还让我去他那里坐,说给我理发。

两年以后有了工作,才买了一张本田。那天我去买车,先看的是二手车,我问售货员,2000美元的车有没有,那斯看了看我,说:2000美元的车不在我这里买,在垃圾场(junk yard)买,我x,什么x巴话,我他女马好歹也是个Fortune50里的Advisory Engineer,白领,懂吗?狗眼看人低。一转身,去了对面的本田Dealer:老板,来个本田,要最新上市的,真皮的,天窗的,还要加满油,今天就开走。妈的,有钱就是不一样。

我可是中国的,名校理工毕业的,全奖赴美的,众多妹妹惦记的,前中国某公司总裁的助理,上大学的时候英文看的是DHLawrance的名著,大二就过了6级, 没上新东方,TOEFL考631(90年代初)的那种,就我这样的去了美国5年以后,才算活得像个人。就老中介绍的重庆妹妹这样的,不是打击你们,你去了半年,能考过驾照 就算你能。

前几天看了哼月亮妹妹的照片,不错呀,蛮漂亮的呀,怎么在Vegas那里发牌?靠,那也叫工作,别以为$3000美刀就不得了,本质上和按脚妹有 什么区别? 那东西能干一辈子?要是50好几,没学位,没长相,没老公的三无人员,去去美国就算了。那个长相,那个年龄,在中国,怎么也得嫁个处长,去美国发牌?有没 有搞错。

就老中讲的这些重庆妹妹,我要告诉的是:你们绝对,没有,任何一点点,remote的可能性在美国活得比中国爽。在中国还有老中,酒吧里的男人围 着你转,去了美国老中给你们的建议无外乎嫁个像我一样的Nerd。千万别以为那个是什么好活。 Fortune500啦,1000啦的工程师不外乎就是早九晚八,上班用公司的资源看股票,401k,天天想自己出来干(又不敢出来干)的那种。这些人才 不会要个大字不识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

您又说了,没关系,咱嫁个老美,白日梦。有点头脑,有点身份的老美会娶个啥都不会的中国人?不说别的,你连个prescription药方都买不回来。他要看橄榄球,你要看西厢记,他要花掉还没有挣到的那个$500美元,你要把这个月的$500美元寄回家,那个婚姻会好吗?

还没死心,那好,去了就离婚,老美都是飞虎队的运输大队长。老中不是说美国是中国女人的天堂?他陈冲,郎平能混好,我也能混个模样。

上帝说了:“你靠什么生活,别往两边看,对,我问的就是你“。

有这个模样,在中国也可以嫁个处长,干嘛去美国?


 

Comments off

不到美国非好汉

最近听了”Thomas L. 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 (New Your Times Best Seller)的售书讲演,用Emule下了他的书的audio 书,一边开车,一边听,觉得他确实是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记者,书的基本上的意思是: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and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enabled work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places where it can be performed by the cheapest labor.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网路的兴起使得工作流向最便宜的地方,那么,人在中国,印度也可以做美国的工作,拿到不错的薪水,也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 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降低了一些产品服务的价格)。

近几年,由于美国911以后的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一直独秀,加上国内对回国创业发大财的几个人如张潮阳,丁健等的长篇报道,很多在美国的大陆留学生蠢蠢欲动,有一些人海龟回国。由于美国911以后的签证比以前更难,导致一些准备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改变计划,暂时不来美国。

但是,这并不表明美国不好,没有机会。我想说的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美国是世界唯一的霸权,最大的经济实体,拥有最好的教育系统,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充满活力的经济机制,广大的中产阶级,良好的自然环境,很好的 社会保障系统,医疗系统,退休养老系统,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机制,稳定的政治制度,友善的邻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的人都趋之若鹜的地方。

对于广大中国留学生来说,有机会的都应该去美国旅游,学习,工作,创业,没去过美国的人就没有看到过中国的未来,没有开阔视野,没有感受过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没有见到过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科技系统。

不错,去美国就不能同时在中国,就有一些机会成本,但比起学到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增涨的见识,这点机会成本不算什么。

古人云: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去美国读书,工作,创业,可以达到读书,行路的目的。不管你以后回不回国,创不创业,都应该去美国。不到美国非好汉。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