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4 月, 2013

3D 打印技术 zt

根据 Businesweek 报道,一家跟踪 3D 打印行业的咨询公司 Wohlers Associates 称,如今 3D 打印机的市场规模在 17 亿美元左右。随着销售量的迅猛增长,公司预测,到 2015 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 37 亿美元。

著名的《经济学人》最近描述了 3D 打印技术的前景——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能够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我们的认知中,工业革命以往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认为新的技术革命产生了流水式作业的方式,单一大批量的生产某种产品,这催生了工厂与工人,也让制造业从原始的手工制造转为机械制造。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样也是一次技术革命,以电力、无线电、钢铁和化学等领域的巨大发展为标志,在各个不同领域进步的影响下,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工厂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的生产,而是转为大规模生产。

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不同之处?《经济学人》指出,在 3D 打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情况下,制造业也许不再运用工厂这种将人力、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大规模集中化的生产方式,而转变为一种以 3D 打印机为基础的,更加灵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生产方式。《经济学人》将这种趋势称之为“社会化制造(Social Manufacturing)”,当这种方式得到广泛的运用,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家工厂。

杂志同时用一张图来形象的表明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带来的变化:

为什么 3D 打印机将成为一种生产工具?为什么 3D 打印技术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

如果是从事着建筑和设计行业的人,他们对 3D 打印技术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他们经常需要用到一种叫“快速成型”的技术,将设计的原型给制作出来,展示给客户看。在从前,这种原型的制作非常麻烦,因为工厂首先需要制作一个模具,然后把原料浇铸在里面,这样才能把原型制作出来。但当工厂制作完成之后,模具就变得没有用处——这种生产方式浪费原料,生产成本自然比较高,所需要的生产周期自然也比较长。

与这种先制作模具,然后才能把设计原型制作出来的生产方式相比,3D 打印机拥有相当的优异性,它能够一次性、直接地把客户所需要的设计原型给制作出来。由于无需经过制作模具这一步骤,客户能够节约时间,工厂能够节约成本,同时所制作出来的物体,也将和设计图纸一样,能够更加精确。

原因在于,3D 打印机能够直接将物体“打印”出来——首先人们能够通过电脑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通常是 STL 或 CAD 文件),然后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分成一层一层的,然后打印机开始工作,将原材料按照设计图一层又一层的叠加上去,直到最终成型。当然,3D 打印机所使用的材料,自然不是喷墨打印机里面的墨水,而是一些可以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现在可以作为原材料的东西已经多种多样,包括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等。

实际上,发明家 Charles Hull 生产出第一台 3D 打印机以来,3D 打印技术已经发展了近 30 个年头。而从一个为设计书、建筑师、实验室生产原型的工具,到媒体、大众所关注的议题。这种变化体现了 3D 打印技术在这几十年间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设备的价格从昂贵到便宜,性能从低下到强大,设备体积从大到小,使用范围从窄到广。

1986 年,Charles Hull 离开了原来为之工作的 Ultra Violet Products,开始成立一家名为 3D Systems 的公司,开始专注发展 3D 打印技术,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 3D 打印设备的公司,而它所采用的技术被称之为“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利用紫外线照射将树脂凝固成形,以此来制造物体。到 1988 年,3D Systems 开始生产第一台 3D 打印机 SLA-250,体型非常庞大:

自 1986 年之后,涌现了很多不同的 3D 打印技术:

1988 年,Scott Crump 发明了另外一种 3D 打印技术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并成立公司 Stratasys。这个技术的特点是它能利用腊、ABS、PC、尼龙等热塑性材料来制作物体,具备性能优良的特点;
1989 年,C.R. Dechard 发明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利用高强度激光将材料粉末烤结,直至成型。这种技术的特点在选材范围广泛,比如尼龙、腊、ABS、金属和陶瓷粉末等都可以作为原材料;
1992 年,Helisys 发明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利用薄片材料、激光、热熔胶来制作物体。然而该 3D 打印技术的原材料一直仅限于纸,性能低下;
1993 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 Emanual Sachs 发明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技术(非本文泛指的 3D 打印技术),利用金属、陶瓷等粉末,通过粘接剂在一起成型。这种技术的有点在于制作速度快,价格低廉,然而成品的强度较低。1995 年,Z Corporation 获得麻省理工大学的许可,利用技术来生产 3D 打印机。
1996 年,3D Systems、Stratasys、Z Corporation 分别推出 Actua 2100、Genisys、Z402,第一次使用了“3D 打印机”的称谓。
2005 年,Z Croporation 发布 Spectrum Z510,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高精度彩色 3D 打印机;同一年,英国巴恩大学的 Adrian Bowyer 发起开源 3D 打印机项目 RepRap,它的目标是作出“自我复制机”,通过 3D 打印机本身,能够制造出另一台 3D 打印机。
2008 年,第一版 RepRap 发布,代号“Darwin”,能够打印自身 50% 的元件,它的体积仅一个箱子大小。
从这段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种类变多,3D 打印机可选的原材料范围也在变广,从树脂到塑料到陶瓷到金属。然而,最重要的是,3D 打印机的价格在下降,1999 年 3D Systems 的 SLA 7000 要价 80 万美元,而公司今年年初推出的 Cube 要价仅 1299 美元。而且,Cube 性能不低,不仅支持彩色打印,还支持无线连接,免费提供设计软件,让平板电脑发挥设计的潜力。

除了 3D System 这样老牌的 3D 打印机生产商以外,一些新兴的 3D 打印机生产商也把目标放在“低价 3D 打印机”上,比如 2009 年成立的 MakerBot,它的产品就只有 1749 美元。不仅如此,最近创立的 Soldoodle 所生产的 3D 打印机仅 499 美元(Basic 版)。而在 Kickstarter 上,出现了售价仅为 300 美元的 3D 打印机 Makibox。

个人电脑的普及,也让 3D 打印机的价格下降。回顾前文中 SLA-250 的外观,我们会发现它就是一个工作站,不仅包括了负责将物体打印出来的 3D 打印机部分,还有负责设计的电脑部分。在 1988 年,电脑的价格不像现在这般便宜,也不如现在这般普遍,将 3D 打印机连同电脑一起卖给客户,是当时合理的选择。然而,时至今日,电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性能有了长足的进步,3D 打印机不必连同电脑一起卖给客户,价格自然得到了降低。此外,以往价格高昂 3D 设计软件也有越来越多的价格低廉的替代品,有些甚至是完全免费的开源软件,比如 123D、OpenSCAD、Tinkercard。这些因素都让 3D 打印成本得到降低。

随着 3D 打印机的成本越来越低,围绕着它所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就像参加 CES 2012 的 Sculpteo,它允许用户上传或直接在网站设计 3D 草图,然后公司将物体打印出来之后,再快递到用户的手中(Sculpteo 还有商城等其它服务)。

最近几年关于 3D 打印的消息层出不求,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比如:

3D 打印的原材料扩展到金、银以及强度极高的钛,还有不锈钢;
德国 Voxljet 制造了尺寸为 4m x 2m x 1m 的 3D 打印机;
Cornell 大学尝试利用 3D 打印机直接打印出食物出来;
Exeter 大学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以巧克力为原材料的 3D 打印机;
哈佛大学的实验室开发可以实现生物细胞打印的设备;
德国 Fraunhofer Institue 利用 3D 打印技术将血管给打印了出来;
Loughborough 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尝试让混凝土成为 3D 打印的原材料;
Organovo 开始研究如何利用 3D 打印机来打印人体器官。
总结以上的趋势,那就是 3D 打印技术的部署成本越来越低,以现在的价格,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台 3D 打印机。而随着选材范围越来越广,3D 打印机可制作的物品越来越多,从汽车、飞机零件,到食物,到人体器官等等。加之如今网络的发达,每个人都能够成立一个像 Sculpteo 这样的网站,按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物品,让“社会化制造”成为可能。

Comments off

深圳 南澳 杨梅坑 佳能S100IS 试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杨梅坑位于大亚湾,据称是深圳最美的溪谷.在南澳镇的西北面位于七娘山脉与老虎坐山之前,有一片长满了杨梅的山丘,山丘下面的村庄就叫做“杨梅坑村”。数年前,这里人迹罕至,也就是户外爱好者的乐园,还没有通公路,只有一条砂石路通往海边的鹿嘴山庄。这几年附近的农家乐发展起来,海边铺设了石板路,汽车可以一直开到鹿嘴山庄。游客大增。加上大小梅沙周末经常水泄不通,平常周末我是不去杨梅坑的。这个清明节三天假期连续下雨,没有出去,最后一天中午时分,天气开始放晴,下雨,估计游客不多。决定去南澳岛的杨梅坑玩玩,顺便试试佳能S100机器。

佳能S100

佳能S100据说是最好的卡片机,具体参数:型号 PowerShot S100
上市时间 2011年
相机类型 卡片数码相机
总像素 1330万像素
有效像素 1200万像素
变焦倍数 5倍光学变焦
操作模式 带全手动功能
传感器类型 CMOS传感器
传感器尺寸 1/1.7英寸
影像处理系统 DIGIC 5

这款相机非常小,拿在手上,感觉就像个玩具,但是功能强大,防抖,手动,自动拍照,自动ISO, 视频(高清,慢镜头120fps)无所不能,另带GPS(我的是美版,中国和香港版的GPS都被阉割掉了),所有只要定位上(通常几分钟),相机可以自动把地理位置写入照片的EXIF文件,这样在ipad里显示的时候,可以用地图显示拍摄的地点。

这通过一个下午的试拍,总体感觉:

1:成像质量上乘,在阳光户外接近单反相机。

2:视频功能很好,镜头里面全部清楚,虽然不能来拍电影,但是一般旅游视频,全部能够满足。

3:非常小巧,携带方便,加上有GPS, 适合旅游摄影。

4:3寸荧光屏很给力。

不足之处:

1:电池电量不够,开GPS的话,只能拍摄3-4个小时,100张左右,就没电了。所以必须买1-2块备用电池。

2:太小,拿在手上很容易掉,必须用手带,而自带的手带不舒服。

3:ISO1600表现尚可,但是再高噪点明显。

总之:我觉得大多数游客都没有必要买体积巨大的单反相机,佳能S100就可以了。它比手机比如iphone5等的成像质量还是要高一个档次。对于喜欢旅游,而且对成像质量有一些要求的发烧友,是非常适合的。一般人用手机就可以了,专业一点的就上单反。

从未来来看,我觉得卡片机的市场会被拍照手机蚕食。如果现在想入手卡片机,佳能S100(最好是带GPS的美版)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买了你会爱不释手,甚至压在枕头底下,应为实在是很小,太好玩了。

杨梅坑附近海域

俊男美女

逆光照

 

 

Comments (1)

深圳湾公园回顾深港两地边检变迁

在深圳的这些年一直很想了解深港两地的边检变迁。2011年深圳湾公园开放以后去过很多次海边游玩,看到对面的香港,跨海大桥飞架两岸。最近上网搜索到这个文章,对深圳两地的边检的变迁有了更好的认识。

深圳湾公园看跨海大桥和对面的香港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ba63b0100dyb6.html

自1951年香港和深圳的边界封锁后,偷渡事件天天都有,还曾发生过4次大规模的集体逃港事件,令中央都十分震惊,小平同志都曾亲自参与处理,国内任何新闻单位都严密封锁消息,未曾给予报道,直至现在,深圳电视台才陆陆续续的播出一点解密的当年记录片,看了真是让人有说不清楚的酸甜苦辣。

最先偷渡的是渔民,他们有出海的自由,打到的鱼直接卖到香港,比上交给当年的人民公社,收益相差上百倍,更关键的是他们亲眼看到香港的花花世界之繁荣,卖完鱼后就拿着港币上岸不回家了,人民公社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通知全部的渔船上交由公社保管,未经批准不得出海打鱼,所以直到今天,虽然深圳是个临海城市,但却是全世界渔业最不发达的城市,无论那个村里要是有条船,支部书记非要把它搬到家门口锁住了才放心。

渔民跑了又带动种地的边民,住在深圳河北边的农民累死累活在人民公社一年只赚一百多元钱,很眼馋香港一个月一万多港币的收入,瞅着哨兵不注意的档口,丢下锄头,一窜就蹦到了香港地界,气的哨兵哇哇的干瞪眼,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整个宝安县沿界河的村子,十户九闭,连党员干部都跑光了!地全荒着没人种。

边民跑到香港去很快就发了财,中国人特有的勤奋精神使他们在香港很受好评,他们从最底层做起,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功成名就,慢慢的融入主流社会,创造了很多财富神话,有人对香港的前一百名富豪统计过,如曾宪梓、黎智英等,竟有四十多名是都是六七十年代非法移民逃过去的人,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给家乡老人、亲属大把的汇钱过来,有的还介绍怎样逃过边界,怎样在香港找工作等宝贵经验,一下子又带动整个广东省的逃港风潮涌起,1962年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关逃港事件,1987年受谣言影响最严重,演变成无法控制的群体性冲关事件,边界上一下子聚集了几十万民众,黑压压的一片,如同“大军压境”,这时已经不叫“偷渡”了,就是明目张胆冲关,他们手持大棒,摆出要拼命的样子,一边吓唬着边防哨兵,一边强行用老虎钳剪开边界铁丝网,扬长而去,战士接到命令不能向民众开枪,部队只得紧急调一个加强团过来抓人,关的深圳和广州的收容所全部爆满。

香港政府看到这么大规模冲关行动,也很是害怕,怕这么多人一天就把香港的存粮都吃光了,下令香港英军也参加拦截,也不向越境的民众开枪,而是玩起了“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对冲过来的人连拦带抓的直接给遣送回这边,一个批次就能送过来好几千人,送过来的人接着再去参加冲关,反反复复,前赴后继,最终有数万人冲过了中英二国的数道封锁线,成功的到达香港市区,受到香港英政府的“热烈欢迎”。

说“热烈欢迎”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陆人的偷渡风潮,起源于香港英政府的政策优待,因为当时是中英对立的”冷战”时期,香港经济又在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劳力,因此港英当局从1961年3月就开始实施了新身份证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只要登记申请,三个月后都发给香港身份证,实际上变相地承认了非法移民的合法化。这个政策对于非法入境者来说无疑就是”大赦令”,香港还偶尔还利用英国女王登基日之类的庆典活动,为非法移民全部转正,这些都助长了逃港风潮愈演愈烈,而且,我们要如实的承认,堵回去的都是老弱病残,能闯过层层封锁线的人都是艺高胆大的精英,香港政府当然心中欢迎,看看现在处处耸立的高楼大厦,栋栋都留下了他们做苦工的汗水。

在深圳偷渡,大致分为走陆路、泅渡和坐船三种,前二种都是不花钱的,走陆路的方式是沿深圳与香港交界的地方想办法跑过去,这里距香港最近,但也是最不容易跨越的,中英二边各拉了一道铁丝网,日日夜夜都有边防部队巡逻,夜间有探照灯,还有令人恐惧的狼狗,所以想从这里偷渡非常困难,只是大规模的人群冲关时才会走这里。泅渡的方式是偷渡者最常用的方式,深圳湾几处地方与香港相距很近,水性好的人可以游泳过去,但你只要敢在这里下水,叛国投敌的罪名当场成立,边防部队是可以开枪警告的,当年偷渡高峰时期红树林海面上就漂着几百具尸体,也说不清楚是中弹死的还是淹死的,一些老人说政府当时组织他们去捞尸埋葬,一天就可以挣到50多元。第三种坐船偷渡是比较安全的方式,但是要花大钱,选择离深圳稍远一点的如惠州等地,夜间开船,只要不被海上巡逻艇堵住,成功率比较高,万一堵住了也不会往死里打,因此一般都是妇女儿童采用这种方式,香港必有她们先跑过去的家人在做接应。

除了想去香港淘金的人外,还有不少在“文革”期间一些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也加入到偷渡行列。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因饱受凌辱,铤而走险乘船偷渡到香港,然后秘密转道赴美国。陈独秀的女儿是抱着汽油桶从海上漂过去的,香港报纸都在最快时间给予了报道。

临近香港要回归的前些年,香港英政府看到了人口已近饱和,才停止了对非法移民可以发放香港身份证的政策,并决定对查获的非法移民一律遣送,才使得大陆的偷渡风潮立刻平息。

中国政府也为这种逃港风潮伤透了脑筋,为了减轻对中港边界的压力,1982年又决定在深圳市的外边上再设一道防线,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二线关”,由武装警察部队看守,规定凡是要进入深圳市的内地人,要凭当地公安局发的“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在深圳主要公路入口都设立有检查站,如107国道上有名的“南头关”,广深高速公路的“同乐关”,最初的时候是逢车必查,有身份证无通行证的可以现场交二元钱快办一个通行证,连身份证都没有的人想进深圳没门!入市无门,但却上山有道,当时就滋生了一个新行业叫“带客仔”,只需给他们50元人民币,强大的二线关就不攻自破,他们有办法把被武警挡住的人都送进深圳去。但有一点我至今没搞明白,坐火车进入深圳的人却从来不查。

今天这道二线关已经形同虚设,面对每天成千上万的过往车辆,武警的小战士只是冷冷的看着,偶尔拦住个别不顺眼的车辆抽查一下,以证明一下关口权威的存在,但已经不再需要通行证,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放行,昔日喧闹的联检大厅已经空空洞洞,一排排的验证闸口都贴着“暂停使用”的条子。据说深圳人大已经在呼吁政府取消深圳二线关,因为这种设二道国界的做法在世界上真是太独特了!

香港回归后大陆人逃港事件几乎就没有了,特别是全国开放自由行签证后,大陆人去香港真的是太容易了,2009年深圳市又出了更开放的规定,凡有深圳户口的人,一年中可以无限次的出入香港,没人再去费那个牛劲去偷渡,因此,中港边境一线防线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惊喜的看到,边防部队把设在深圳东部和西部边界长达几十公里的铁丝网全部都拆除了,在盐田公路上,香港一侧靠山的一草一木看的清清楚楚,在红树林,没有了铁丝网的海水是那么的碧绿,天空更加湛蓝,这昔日的偷渡圣地现在叫红树林公园,深圳人现在很喜欢站在这海边上,一边放风筝,一边欣赏对面香港的楼景。这巨大的变化,都源于一条政策的变化,现在的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不会给任何偷渡人员发放身份证。

还需介绍一下,现在仍有二种特殊的偷渡现象在少量的发生,一种是外国人借道深圳向香港偷渡,大多数是东南亚国家与毒品有关的黑道人物,想把毒品用这种办法运进香港,现在是重点打击的对象。还有一种是从未遇到过的向深圳偷渡,一些稍晚了一点跑出去的人员,碰到了政策改变而无法取得正式身份,在香港处处碰壁混不下去了,偷渡回家,也有一些持有效证件过去非法打黑工的人,其中很多是做小姐的,因长期滞留香港证件过期失效,无法通过海关正当返回,只好选择坐船偷渡进入深圳,对这种现象,边防部队有时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把自己的同胞再赶回香港去吧,碰巧抓住了教育几天就放她们回家去吧!

深圳的现在繁荣及与香港相比较的低消费,刺激了很多已经在香港成家立业的当年逃港者回来买房及办厂,他们现在的身份是港商,过去的历史已经没人提起,眩耀的是今日的辉煌,金融风暴冲击的深圳楼价刚跌下去一点,今年忽的一下又窜了上来,统计局一查,仅上半年就有近5万套房子被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人买走了,看来落叶总是要归根的!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