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生产总监对应“德国生产总监的中国工厂151种浪费”的解决方法(上)
在网上流传着:一名德国生产总监用五年时间总结了中国工厂的151种浪费
故事是这样的:爱德拉奔驰公司的一名生产总监,2008年至今为三家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现在正在帮助中国企业推进工业4.0的技术,在过去的五年力,爱德拉记录了中国工厂存在的浪费竟然高达151种 在爱德拉的管理笔记中我们发现密密麻麻但是很工整的笔记,并且爱德拉先生还将这151种浪费归纳为八类
1: 所有的转发,都只列出了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给出了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
2:看问题的思维主要是西方式,比较片面,由于思路不适合中国国情,按照这些问题整理思路的话,答案当然也不可能适合中国国情。
3:很多问题的关键点都是一个,来来回回就是那个问题,错误重复出现,实际问题只有一个。151个问题,归纳起来根本没有那么多
4:总之: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其实很高,过去30年的对外出口贸易证明这点,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借鉴美国的创新思路,日本的系统管理,德国的精益求精,配合中国人的聪明勤奋,加上精英管理阶层的各种管理思想的融会贯通,中国的制造业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这里功夫教授给出一个中国生产总监给出了对应每一种浪费的解决方案。这里是上半部分。
一、时间的浪费
1. 缺乏适当的计划使人员在换规格时产生等待或停工待料
首先:待料导致的停工属于计划不当,完全可以通过计划和强制执行的计划来解决,其次:停工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最大化,而不是某个程序或者某个工位的效率最大化。理解这一点才是生产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很多情况下,产线是很难达到完全的平衡的。各种异常情况都会出现,导致局部堵塞,而堵塞段的后端工序会停线。针对产线异常频发的情况,我的经验是:刚开始的时候,问题很多,可以80%的产能利用率为基础运行一段时间。这样就留下了一些宽放来处理异常,这个阶段某些工序停工并不是坏事。而提高整体效率的主要方法是去除异常,而不是提高某一个工序的效率,不断去除异常以后,逐渐提高全线产能的利用率到85%,90%,基本不需要超过95%。留出一些空间给意想不到的情况。不要形成工人毛手毛脚不断赶工的局面。把生产线想象一条高速公路,在制品就是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如何使固定长度的道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最多,这是总体目标。而不是让某辆车跑得很快。
2. 班长未能彻底了解其所接受之命令与指示
表达不清楚或者不准确,是中国人的通病,主要是语言表达方面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短期内无法改正。所以分配工作尽量用书面的表达,不要用嘴说,而且先考虑责权利,考虑清楚,让班长在工作分配任务书(上面有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要求)上签字,如果有可能,工作任务书拍照,微信发给班长留底,同时打印张贴。做到精确,公开。
3. 缺乏对全天工作内容的认识
讲究效率的领导考虑问题的时间长度都是很小的,分配工作都是以天,甚至以小时为单位。如果一个人上班对于今天的工作内容还没有认识,就不应该在工作岗位上,这就要求分配工作的领导前一天做好功课。实在不行,让领导每天上班以前写一个工单,每个人领到工单再上岗,下班把工单交回来,然后检查工作是否达到工单的要求。保证在执行一周内效率大幅度提高。
4. 对班长的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同2点:书面,表格,签字,微信,打印张贴,这样的流程,不可能不清楚。参见项目管理的:SMART原则。布置任务必须1. 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 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最好形成流水线一样,每天就是一样的任务,这样无需布置,每个工序,每天都知道明天干的活的任务。
5. 未能确实督导工具、材料、小装置等应放置于一定之处所
布置任务的语言不要用我们,只用张三,李四,王五等具体的人。我们等于没人负责。依据这个原则,最佳的工具管理是落实到人头的,每个工位都有一个工具清单,按照清单的数量和品种分配工具,工具上激光雕刻上使用者的名字,避免拿错,而且领用新的工具必须拿旧的工具以旧换新。保证工具不可能丢失。每天下班前5分钟,必须清点自己的工具,放入每个人都有的工具合中的制定位置。领班不定期检查,发现:位置不对,数量不对,品种不对,给予惩罚。
6. 不应加班的工作造成加班
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加班的公司都是来自于制度,有的是工人必须加班,主要原因就是基本工资太低,主要靠加班费赚钱核。有的是已经形成了加班的气氛,比如很多的网络创业公司的996制度。所以要改变这个情况,就必须改变制度,和收入结构,比如让大家8小时上班把过去10小时的工作量全部做掉。照旧给10小时的工资,而且从此不再加班,大多数工厂执行这个政策的话,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就取消了加班制度。对于实在必须的加班,必须经过总经理的批准,不要搞成一个领班给手下人赚钱的权利,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给予加班费,而且每天工作的工作量基本提前预测好,员工的收入主要依靠工作结果,而不是加班时间。分析加班的原因,建立不加班,不靠赚取加班费的制度,而靠结果换收入的机制。取消过去农村实行的工分制度,和现在工厂的加班制度。建立类似计件的制度。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比如实行计件制度,每天的任务是规定好的,没做完,自己加班,没有加班费。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班入库,大幅度减少在制品。(WIP)。
7. 未检视每一工作是否供给合适的工具与装配
参见第5条,每个工位每个人都有一个工具清单和工具合,用强制性的制度保证执行。
8. 放任员工故意逃避他们能作的工作
每个员工的每项工作都赋予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遇到过一个情况,有一个工厂的包装工序的操作员本来只负责包装,而不负责装箱(把箱子抬上运输车辆),这样运输公司来了以后,没有人负责把产品装上汽车。领班说了很多次,都没有效果。我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给钱,比如装运一车给XXX元。马上问题彻底解决,而且非常公平,毫无怨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天都有装箱报表告诉总经理,今天装了几车。等于是免费收到了一手数据,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数据收集是一个相当麻烦和成本很高的事情。而管理必须依靠一手和准确的数据。
9. 需要的人员不足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为啥不足,工作方式可以改善吗?比如人工的美女翻译可不可以不要,直接采用电子词典,自动翻译。第二假设真的不足,我的方法是:让下级来申请增加人手,连续说3次不行,3次以后,发现真的人手不够,给要求的一半人手,而不是全部人手。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远远超过员工和很多领导的想象。很多情况下1个人可以干2个人的活,这时候给1.5个人的工资,就双赢了。
10. 保有太多冗员
参见9.对于所有增加人手的要求,连续说3次不行,3次以后,给一半。另外,一旦工作不饱和,马上裁员或者轮休,总之不能让人到达工作岗位没有事情干。懈怠是个传染病。一旦形成懈怠习惯,很难改变,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
11. 拙于填写报告及各种申请表格
公司所有主要流程都必须用表格来规范,比如加班申请,奖金申请等等,留底,规范,杜绝表达不清。白纸黑字,而且留底。
12. 纵容员工养成聊天、擅离工作岗位、浪费时间之坏习惯
先增加工作量。如果工作量一定,人员太多,裁掉几个就好了。保证饱和的工作量,是一切效率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做一些必要的规定,比如不能听耳机,甚至打私人电话等,按照情况来定。没有饱和的工作量,一切制度都是白搭。去厕所听听有没有人看“芈月转“就知道工作量是否饱和了。
13. 疏于查问与改正员工临时旷职及请假的原因
在员工手册里注明:请假超过3个工作日,必须找总经理当面说明情况,申请单总经理批准,而且一年只有2次这样的机会。另外:所有请假,(除了带薪的婚假,产假等)一律算事假,无薪水。不用浪费时间来判断各种情况的病假,让员工拿来各级医院的所谓病假条。形成:日薪制度,来干活就很多钱,不来就没有钱,不问什么原因,这就非常公平。实在不行,把全勤奖提高到每月500元。只要请一次假这个全勤奖就没了。记住:所有的决定后面都是成本和效益的计算,没有什么是刚需的。
14. 未要求员工准时开始工作松于监督
头天下班前5分钟5S清理,第二天一早要求1分钟之内开始工作,可以在上班以前15分钟,通过微信告知一天的工作任务,很多人上班前都刷微信,这是分配工作的好时机。迟到5分钟,算旷工半天。No excuses。打卡机是干嘛的?麻烦是吧,刷脸机也不贵啊。上机器。
15. 拖延决策
分情况吧,总之,领导就需要做决定,有时是错误的,只要修改的速度够快,也没有问题。但不做决定?嗯,回家卖红薯去吧。把位置给别人。
16. 班长本身不必要的请假与迟到或不守时
按照上面的要求要求班长和员工。实在需要,每天上班前10钟开班长会议。安排一天的工作,注意不要开会太久,有计划的话,10分钟会议足够了。
17. 迟交报告
需要的话,对于关键的报告,给额外的奖励,比如:合格得报告除正常工资以外,再加1000元,迟交1天少300元。
18. 需要修理时未立即请查原因
所有机器(固定资产)需要有清单,有点检记录和维修计划,所有意外维修需要有清晰的记录,并给厂务人员绩效考核,比如只要机器发生意外导致停线,扣除当月所有绩效奖金等。甚至,术业有专攻,最好全部外包给维修公司,没有必要自己养活一个维修团队。买车的人,没必要养一个修车师傅吧。
19. 工作中不必要的谈话与查问
工作中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是员工手册里面写清楚的。实在不能控制员工上班逛网店,全公司断网就可以了。不要听什么网络是必须的,刚需啥的。我认为:刚需也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核算清楚成本和效益,没有什么是刚需。8小时工作时间,员工有义务完全需要听从公司的规章制度。
20. 班长不能适当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与时间
尽量取消完全脱岗的领班,让一线员工兼职,给兼职费用。尽量不要请不能操作的全职领班。
二、创意的浪费:
功夫教授的边注:工厂管理是需要有执行力的,类似于军队,在这一点上,不要搞互联网,金融之类的行业的那种松散的管理方式,也尽量不要采用外企的那种过分的人性化的管理,什么谷歌的管理方式(很多人只看到了外表,没有看到实质,具体为啥谷歌搞免费食堂不在这里讨论,总之,公司不是福利院,不赚钱或者对于公司没有好处的买卖不可能做)。在中国的工厂,只有精英管理,总经理专权独断,才能保证执行力和效率,损失一些创意,对于流水线来说没那么严重。
1. 未能倾听员工的建议
不要听太多的员工建议,做决定尽量少的人。完全不需要请一堆人来开会讨论诸如:食堂管理之类的低级会议。要开会的话,你告诉大家,必须站着开,你看看谁会来。开会都不来,自然不可能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2. 未能鼓励员工多提建议
可以搞员工好建议,但建议的人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建议有奖励,解决更有奖励,否则好建议就变成了:抱怨食堂,抱怨宿舍,抱怨收入,抱怨领导的垃圾桶。
3. 在各种问题上不能广听部属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听,但是不需要听太多。提意见谁不会啊,嘴皮子上下碰碰很easy。建议:谁提建议,必须给出解决方案,而且最好提意见的人自己去解决。咱们中国人最会骂美国总统了。呵呵。
4. 不能广泛的研讯本身工作与业务之有关方法
让员工干同样一件事情,天天重复,然后按照结果给予奖励,这样员工自己就会想出牛逼的办法提高业务水平,如同高考。没有必要为员工思考如何干好他们的工作,这不是领到应该干的事情。比如你请一个技工来维修你的汽车,你还要告诉他如何拆卸轮胎吗?请人主要是买的技能,不光是时间或者劳力。给钱让员工动脑精啊。
5. 未询问新进人员过去之工作经验以获取有益的意见
一个员工来公司,不仅是劳动力,还带来了其他:过往的经验,社会关系,世界观等,领导要能考虑除了花钱买员工得分能力和时间以为,还能得到什么免费的东西。
6. 未充分向其它部门(如生技等)请教
找最合适的人做事情,尽量不培训,或者找合适的人写下操作手册,其他人执行。只能执行的人,一定收入很低。因为可以随时更换。
7. 未考虑或指定适当人员处理所有有用的提案
以上这些基本都是老外的管理方式,在中国执行起来,不是不行,也不要迷信。员工如果可以站在老总的高度思考,就应该给他老总做,我的经验是:员工好建议最后都变成抱怨垃圾桶。中国工厂比较合适的是精英领导。没必要一群人在会议室开超过30分钟的会议讨论某事情。老总想清楚,下面的人去执行就好了。其他的副总啊,什么的都是老总的助手或者收集情报的手段而已。
8. 未能从会议中获取有益的意见
少开会,不开会特别是浪费时间的讨论会,实在要开,1:站着开,2:下班开,效率就非常高。
9. 管理机能不好
设立制度,优化流程,最好把管理者自己优化掉,一个好的制度,董事长可以去爬山,泡妞,游学,你懂的。
Permalink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