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6 月, 2019

子女教育的5个层次

最近高考放榜了,网上和群里都是各种学校的高考排名。高考是一个可以量化,相对公平的指标。由于可以量化,各种排名很多。但孩子的教育很多是难以量化的,比如绝大多数课外能力的教育。

我觉得在任何领域,高考也好,爱好也罢,或者其他专业技能上,要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父母都需要达到这5个层次。

1: 不仅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都极力提倡学习,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口头上说,我们希望孩子多读点书。但很多家庭父母从来不看任何书,学任何新的知识,家中一本书都没有。根本不知道孩子应该读哪些书?来这种现象在隔代教育,比如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尤甚。来来回回就只是这句:还不去读书。Or还不去做作业。但自己确去打麻将(刷手机)了。

2: 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

公立学校的目的是扫盲。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基本的书本上的知识,附加的就是让你的孩子在白天不出去惹是生非。公立学校的一个班有50人左右,老师哪里可能单独培养你的孩子?

如果希望孩子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必须采用家庭教育。

好比是游泳培训班和专业游泳队的区别。培训班的目的是让你熟悉水性,掉到水池里,能扑通20米,不淹死。如果你要想培养运动员,需要你自己花钱请私教或者去专业的游泳队训练。

3: 知道合格私教的标准

现在很多家长知道家庭教的重要性,也愿意花钱请私教。但是根本不知道私教的标准。在中国培训私教是个大产业,每到周末四处开花的培训机构门口,大量的父母带孩子来,然后自己在门口坐着玩手机,一下课,买个冰激凌甜筒,作为奖励,完全不知道也不关心上课的内容。入门是老师的事,但出类拔萃就是家长和孩子的事了。

4: 理解任何出类拔萃的孩子都是一个资金和时间消耗巨大的投资

大家都能上的入门培训班,很便宜。好的私教是稀缺资源,大家都需要,自然就很贵。私教随着你孩子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贵。也许你的孩子有孙杨的天赋,但你支付不了孙杨那种训练费用,花不起那个时间,也是不可能培养出奥运冠军的。

5: 最好还能在相应的领域有专长

看过奥运游泳冠军傅园慧的一个采访视频,傅园慧把她的游泳教练成为老爸。这不是随口说说的。要成为顶尖高手,除了训练,还有在心理健康,体能恢复,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给予照顾。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游出国家队的水平,然后国家出钱给你配备教练。在这条越来越陡峭的爬升道路上,最好就是父母自己就在专业领域有专长,比如姚明。

世界上最没有免费的午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想你的孩子出类拔萃,你愿意而且能够付出多大的代价?

我觉得在任何领域,高考,业余爱好,或者其他专业技能上,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都有5个层次。

1: 父母不仅学习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都极力提倡学习,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口头上说,我们希望孩子多读点书。但很多家庭父母从来不看任何书,学任何新的知识,家中一本书都没有。根本不知道孩子应该读哪些书?来这种现象在隔代教育,比如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尤甚。来来回回就只是这句:还不去读书。Or还不去做作业。但自己确去打麻将(刷手机)了。

2: 理解学校教育目的和家庭教育的区别

公立学校的目的是扫盲。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基本的书本上的知识,附加的就是让你的孩子在白天不出去惹是生非。公立学校的一个班有50人左右,老师哪里可能单独培养你的孩子?

如果希望孩子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必须采用家庭教育。

好比是游泳培训班和专业游泳队的区别。培训班的目的是让你熟悉水性,掉到水池里,能扑通20米,不淹死。如果你要想培养运动员,需要你自己花钱请私教或者去专业的游泳队训练。

3: 父母知道合格私教的标准

现在很多家长知道家庭教的重要性,也愿意花钱请私教。但是根本不知道私教的标准。在中国培训私教是个大产业,每到周末四处开花的培训机构门口,大量的父母带孩子来,然后自己在门口坐着玩手机,一下课,买个冰激凌甜筒,作为奖励,完全不知道也不关心上课的内容。入门是老师的事,但出类拔萃就是家长和孩子的事了。

4: 父母舍得花钱请合格的家教,理解这是一个资金和时间消耗巨大的投资。

大家都能上的入门培训班,很便宜。好的私教是稀缺资源,大家都需要,自然就很贵。私教随着你孩子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贵。也许你的孩子有孙杨的天赋,但你支付不了孙杨那种训练费用,花不起那个时间,也是不可能培养出奥运冠军的。

5: 父母最好还能在相应的领域有专长

看过奥运游泳冠军傅园慧的一个采访视频,傅园慧把她的游泳教练成为老爸。这不是随口说说的。要成为顶尖高手,除了训练,还有在心理健康,体能恢复,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给予照顾。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游出国家队的水平,然后国家出钱给你配备教练。在这条越来越陡峭的爬升道路上,最好就是父母自己就在专业领域有专长,比如姚明。

世界上最没有免费的午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想你的孩子出类拔萃,你愿意而且能够付出多大的代价?

Comments off

留学的投资回报和资产的保值增值

留学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投资。 20-30年前,中国很穷,去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很贵,所以留学生几乎全部是靠自己筹集资金,也就是留学的时候除了读书,更主要的事情是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留学的过程中既要完成学业,还要赚钱养活自己,甚者还要多赚钱寄给在国内的家人。

最近10年,国人富裕了,留学的目的各不一样,有的是镀金,有的干脆是国内考不上大学,去海外混个文凭,留学生也展现出来低龄化的趋势。很多人留学完全是靠国内父母寄钱。即使学成归国,很多人的工作起薪和留学的花费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也就是投资孩子留学是一项完全亏本买卖。

如何处理好:

1: 留学的资金有来源。

2: 留学的资金的保值增值。

3: 留学回国后工作的地点的婚房问题。

4: 留学回国后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这里有三个案例。

A:

小王是广西某地级市官员的孩子,家庭在当地是富裕阶层。他成绩一般,就没有走高考道路,而是通过中介在2009年去美国加州的一所还不错的公立大学攻读本科学位,先读了一年预科提高英语,然后又花了5年时间,前后共6年完成了学业,这6年中,学费生活费等,共计花费家庭200万人民币,2014年秋天回国,在深圳的某外企找到一份工作,起薪1万元。到2019年,工资已经上涨到2万,有车无房,自己的工资基本月光。而立之年,谈了个女朋友,准备结婚,小两口看上一套1000万的3房2厅的二手学区房,小王要父母再出400万(30%首付,外加税费加装修等)。小王自己很努力上进,学业按时完成,回国后的工作也还可以,但是短短10年,家里就要花费600万支付留学和婚房的费用,对于一个广西地级市的家的富裕家庭,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好在小王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决定把一辈子的积蓄和积攒下来的房产全部拿出来了,给来小王,只在本地留下一套小房子,供自己退休养老。每当说到10年留学和结婚要花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小王心中充满了沮丧。

B:

小李是北京土著,2007年,小李高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学,2011年大学毕业后,花了一年在家准备托福,次年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前后2年,开始的第一年小李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是家里提供。小李自己也很上进,很快适应了留学的生活, 硕士的第2年在学校找到助研的工作,免除了学费,还可以得到一些生活费,2年学习期间,只有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完全靠家里提供,留学期间花费了家里30万。2014年秋季回国以后,在北京的一个外企工作,月薪2万起,到2019年,月薪已经到了3万。2016年,谈婚论嫁,由于父母双方的单位都各分了一套三环内的小房子,所以卖掉了一套市区的老破小房子,拿到近200万作为首付,买了一套2016年的时候700万市值的100多平方米的市区学区房,结婚生孩子,到2019年,这套房子市值1100万。小李这12年的学习,留学,工作,结婚生子,共花费父母30万元。加上房子的首付200万,但房价上涨了400万。

C:

小张是深圳土著,90年代末,父母从内地南下深圳,在这里打拼了近30年。小张2007年考入北京的一所985大学,2011年毕业,去美国留学,父母把在深圳的一套房子抵押给了银行,消费贷款,共贷款了60万,10年期,利率6%,月供约6000元,父母支付月供。小张2年留学,全部的费用都是父母支持,共花费父母60万元,2013年毕业,回到深圳,找了一份工作,月薪2万,2019年,月薪已经到了3万,回国以后,小张开始支付消费贷款的月供。2018年,小张要结婚,父母把这套房子再次抵押,这套房子已经从2011年的100万涨到2019年的900万,还掉还余下的30万消费贷,小张获得了600万的资金,自己再贷款,买下了1000万的学区房,其中600万的抵押贷款(首付)月供3.8万,父母支付,房贷400万,月供2万,小张支付。小张这12年的学习,留学,工作,结婚,父母从口袋里掏出的钱一分都没有,只是支付了银行的利息,而家庭的净资产(资产室900+1000 = 1900万,贷款是1000万,净资产900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涨(从2011年的100万涨到了2019年的900万)。小张家里越来越富裕。

结论:

1: 留学是一个成本极高的奢侈品,需要提前计划。

2: 留学,特别是出国读本科是一项投资回报率很低的行为。

3: 国内完成本科,而去国外读2年的硕士,从时间和金钱的投资回报率看,高于出国读本科。

4: 有留学计划的家庭,最好把留学的资金先放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比如落户很容易的深圳,买下房产,然后把房产抵押给银行,获得资金,用这笔资金供孩子在海外读书

5: 等几年后孩子毕业回国,把有贷款的房产给孩子作为婚房。

这样既可以获得利息很低的贷款,又享受了国内房价上涨的红利,还一举解决了孩子毕业后婚房的问题,甚者还能保证孩子未来要努力工作还贷款。

具体做法是:

1: 在孩子留学计划实施前4,5年,比如刚进大学的时候,父母一方落户深圳(或者其他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在子女毕业后将要工作的城市)。

2: 把留学的资金买入这里的房产。支付首付,尽量贷款买。

3: 孩子留学期间,等候增值,在此过程中,需要留学的资金的话,把房子二次抵押,把增值部分抵押给银行,出资金。

4: 这部分抵押出来的资金供孩子在国外读书。父母支付月供。

5: 孩子毕业后回国,大概率事件就是房子的增值部分远超孩子留学的费用,这样资产不会缩水。

6: 回国几年后,孩子必然结婚,房子就是孩子未来结婚的婚房,或者可以再次抵押出首付,甚者还可以卖掉出首付。

Comments off

农村的诗和远方遍地都是,一线的四合院房十分稀缺

按照:“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一书的统计和推演,影响一个国家生育率的主要因素只有两个:
a:女性的教育水平:年轻女性(20-24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生育率下降0.36
b: 儿童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每下降10%,生育率将下降1。

中国出生率从1955年的5.59降到现在1.73, 其主要的原因不是计划生育政策,而是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比如现在每年在1700万适龄学生中就有900万大学生),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带来的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从来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斯里兰卡的出生率在过去50年从5.7降到现在1.88。可见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我国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趋势:
1: 我国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从改革开放78年以来一直上涨,到2012年结束后持续下降,随着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下降加快,必然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2: 工作年龄的人口中大学生比较过高,导致以下两个趋势:
A:普通操作工人数量减少,工资迅速提高必然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维系,产业向附加值高(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转变。
B: 大学生人数迅速提高,必然带来新的白领,工程师等红利。
3: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生育率将继续下降,趋势不可逆转。日本今天的人口和、,经济,城市化等情况就是20年后的中国。
4: 你只可以牵着马去河边,但不可能强迫马喝水。鼓励生育的政策即使大力推广也很难逆转人口减少的趋势。
5: 我国经济将持续发展。中国创新程度在中等发达国家属于上等的水平,经济学家梁建章及美国商业周刊估算,我国的创新程度约相当于人均20,000美元的国家的水平。即中国发展到人均gdp到20,000,美元以上毫无悬念。按照18年,人均9,000美元,年均增长6.5%来算,还有最少8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6: 按照人均20,000美元的世界城市化率来看,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现在的60%到80%。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和城市化率的提升,必然导致:
a:人口向大城市集群聚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
b:除上述地区的外,其他二线城市的人口增加缓慢,而县城和农村的人口必然下降。中国大地上诗和远方到处都是,而一线城市的四合院房确十分稀缺。

对策;
1: 把自己和家庭及资产转移到发达城市里去(能去一线不去二线,能去二线不去三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2: 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里等候经济等发展和人口的流入,从而分享红利
3: 人和资产在大城市就是享受大城市发展的红利。由于红利(比如各种城市分红的资格:房票,车票,子女入学,发展及发财机会等)都是与人头数量有关, 家庭应该把孩子当作资产,先考虑数量再考虑质量。比如一个有5个·成年孩子,夫妻双方父母都健在的一线城市户口的家庭,就有至少18张城市的房票和9张车票。经济学上,所有稀缺资源都可以变现,光这些人头数量的分红资格就是一大笔财富。经营得当的话,家庭可以完全衣食无忧。
4: 农业化时代:人头(特别是男劳力)就是资产。工业化时代:资本,机器和能操作机器和控制资本的高素质人才才是资产,而现在这种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人头(男女都一样)就是资产。每个层次的人有自己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都能创造财富。所以孩子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人口密度和数量比质量重要得多。
5: 达不到父母眼中标准的子女不是失败。在这个前提下,对于孩子不计成本的投入毫无必要。对于一个家庭,这种自杀式的投入随着孩子数量减少而增加,独生子女达到疯狂的程度。任何事情成为唯一的选择就会导致疯狂。而解决这种疯狂的方法就是多生。

Comments off

每一个为梦想压上所有拼死一搏的人都值得尊敬

80年代改变人生的奋力一跃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刚恢复高考,文革停考十年的学子集中在头几届考大学,由于大学容量有限,考生人数众多,开始的时候大学的录取率只有4%,名牌大学的录取率只有1%。也就是100个考生中只有4个人能进入大学,只有1个能进入名校。可谓百里挑一。进入80年代,随着招生人数的提高,录取率慢慢爬升,但整个80年代,录取率也只有报考人数的20%,而报考人数只有适龄考生(出生人数约2500万,报考人数约200万)的10%。所以能考上大学的比例只有适龄考生的2%。由于国家以计划经济为主,而大学毕业包分配,那么考上大学也就成为进入体制的保证。所以考上大学就是阶层上升的唯一通道。

我进入初中以后,父母就不停的讲述高考的重要性,在晚餐餐桌上除了工作的事,就是讨论单位里谁家的孩子高考没考上,参加补习班,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等等。

中学期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件事。1:对面楼二楼的一个孩子每天晚上都在灯下学习到深夜。我每次偷懒不好好学,父母都会说:你看内谁谁(对面的那个孩子)还在学习,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西安交大。2: 有个孩子连续6年没考上大学,也连续补习了6年,第7年终于考上了本地的一个普通大学,算是圆了大学得梦想。这个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回到父母的单位顶了父母退休后的职位,现在也是国家级大型单位的中层领导。所以6年的复读,心血没有白花,也算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0年代的普惠教育
这些年高考的报名和录取人数也年年上涨,2018年全国适龄考生约1700万,高考报考人数975万,录取了791万,录取率高达81%,高考早已不是选拔人中龙凤,百里挑一的制度,而是一个普惠教育的过程,但是在报考的考生中依然有19%的人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其中部分人走上了复读的道路。

高考制度虽然遭到很多人的吐槽,但是高考的唯分数论是一项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标准单一而且明确,公平而且公正的选拔制度。结果科学,可以重复和验证。也就是如果一个人高考失利,再复读,极大的可能,复读以后的第二次考试在考生中的排名依然很低。高考的分数线其实是一个动态平衡,能不能录取,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这个排名是很难通过一年的补习,而提高的。

那些送孩子去毛坦厂复读的家长,明明知道投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牺牲一年的时间,很大的可能性依然考不上大学,或者只能勉强进入一个最差的学校。但是为了梦想,或者为了改变人生,或者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压上了所有,拼死一搏,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为他们鼓掌加油。

名牌大学本科学生都是什么样的?

也许毛坦厂的复读生从来没有想过能考上前2所大学。

前2所大学的本科学子,典型的学生的背景是这样的:一二三线(最少是不发达地区省会,发达地区中等偏上城市)中产阶级和以上家庭的孩子。父母一方受过大学的教育(部分还是很好的学校,比如欧美名校留学,国内985),家庭一方从事公务员、教授,企业高管,自营技术企业之类的工作。这些城市最好的高中毕业,绝大部分有业余爱好,比如音乐,球类,业余爱好获得过全国至少是省内比赛的奖项。有的在全国某类比赛有名次:比如奥数,化学竞赛等。大部分人上大学前已经知道毕业后的道路,比如考哪个学校研究生,是否留学或者去哪个城市工作,等等。

前2所大学毕业后大概率事件是在核心城市,一线,最不济也是父母关系强硬的二线城市的各个领域。这一切的核心都来自于父母的三观。而不是学校的知识。名校的学位只是进入这些岗位的敲门砖。但是没有这个学位,就没了进门的钥匙。

高考的意义

高考是一项已经被验证可以考察一个人勤奋,智商 世界观,个人野心等等的课验证可重复的科学计量方法。其他的任何标准都如同气功。中医,信则灵,不信不灵。

高考对于我真正教育意义不是高考本身,甚至不是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做事和努力的方式。如果人生的某几次关键时刻,都能像高考一样,压上所有,奋力一搏,大概率是可以登上巅峰。可惜的是,绝大部分人除了高考,再也没有这么努力。大学毕业典礼也许就是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

Comments off

快乐学习的结果就是既不快乐,也没学习

2009年,北京的冬天很冷,我去了一个叫蟹岛的室内网球场打球。在那里遇到一个外国教练,带着4个学员训练,这些学员一看就是那种外企公司高管的夫人。年龄都不小了,估计年轻的时候也没有专业训练过。就是这样一批资质很差的学员的1小时训练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要掌握任何技能都需要长期,专门,而且正规的训练。

这4个学员都提前至少10分钟到场,全部穿着正规的网球服和球鞋,随身物品比如背包都整齐的放在指定的地方。到场以后立刻开始准备热身活动。训练课是准时整点开始,一分钟都不差。教练员按照制定好的训练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每一个击球,每一次跑动,教练都在旁边大声的指导,学员必须做到位,做不到位,马上亲自下场讲解示范,要求学员重新做。在整个一小时的训练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是,有一个学员在喝水休息的时候说要上厕所,结果遭到教练大声呵斥,教练说:你上厕所的这5分钟,要浪费你25块钱,因为你在这里的每一分钟,我都收你5块钱。所以我建议你下课以后再去。

2009年,一小时收费1200元的教练算很贵的了。但我看到的是训练的效果极好。这4个学员,在教练的带领下,已经打得有模有样了,而且球场上的礼仪都学到位了。教练虽然贵,但是训练效果很好,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养成了学员很好的学习习惯。总体来看,就是一个字,值。

游过泳,打过网球的人会知道,这些运动都是技术活。也就是专业训练过的人和业余选手比,水平是天壤之别。比如:游泳出发的那一瞬间,从起跳入水的姿态就知道谁是专业谁是业余。网球发球的那一瞬间就能知道谁是专业谁是业余。这些专业的技巧都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打磨基本功。

现在很多家长都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几乎把孩子每周的业余时间全部排满。现在教育培训市场良莠不齐,很多家长自己也不懂,通常是别的家的家长推荐,自己就去了。这些机构中,培训机构对于付费的家长,通常都是按照的客户来服务,自然就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管得太严厉。这就导致教师不严格管束,培训以娱乐为主,美其名曰快乐学习。家长也不太上心,孩子在里面娱乐,家长在外面刷手机。孩子出来,马上奖励麦当劳的一个甜筒。

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有所长,都需要常年累月枯燥无味高强度的训练。不仅要有10,000小时的时间投入,还要按照自己的训练结果,不断调整训练计划,让这10,000小时的投入产出达到最大化。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就能超过常人。但不这样的练习,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还养成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偿失。

所谓的快乐学习,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结果就是既不快乐,也没学习。

Comments off

高考和专业的经济学选择

昨天吃饭的时候和阿姨聊起来,她的大儿子今年要高考,她问我建议她儿子学什么专业。背景资料:她儿子是一个在深圳土生土长的小孩,在一个普通中学的普通班读文科,几年前他就决定不读理科了,太难,学不进去。现在班上成绩中等。孩子倒是很有理想的,想考到省外或者广州好一点的大学。

我的回答是非常简单的:选一个能考得上的深圳市大学的任何专业。
成绩好,上深圳大学,不行的话,上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转为了大学)。无论如何不要去别的城市。

1: 这个孩子的学习算中等甚至偏下,即使去外省,也无法选择名牌(211,985)的大学,考上中山大学或者华南理工大学有困难。

2:大学已经变成一个普及教育,2018年报考975万人,录取近900万人,除非能到好的学校学习专业技术,普通大学的专业都属于普及教育。毕业后还需要在工作中学习职业技能。本科毕业的文科生基本上就是一个会电脑,稍有社会常识,已经成年的普通劳动力。

3: 土生土长的深圳的孩子,未来发展地方必然是深圳,既然如此,除非能上名校的著名专业,比如清华的计算机,人大的法学等,没有必要到其他城市去转一圈,然后再回来。

4: 一个人的市场价值在于他能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的稀缺性。名校毕业生在人力市场中提供的价值是不是四年大学学到的知识,而是:长期坚持的毅力,高智商的快速学习能力,富裕家庭的资源支持,这些优势将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派上用场。名校的这些优势只有在著名外企,大型国企,公务员,医院,学校之类少数一些地方发挥出来。而且绝大多数名校毕业生一辈子也将是普通人。

5: 她家最大的优势很明显不是孩子的成绩拔尖或者智商超群,而是家族的人口数量。10年以后,她家将4代同堂,直系人口数量将超过10人。而且有两代人都是深圳的土著。由于深圳未来几十年内还将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口流入,她家最好的赚钱方法是充分发挥人口和先到先得的优势,把这些优势打包变现,比如深圳户口,人际关系,买车,买房,贷款的资格等等。

6: 任何一件商品,人力也好,资源也罢,市场的价格都是由稀缺性决定的。任何国家限制购买的商品都是有市场价格的。比如:北京的汽油车的牌照每年就是3万块钱租金,北京的户口就值54万,深圳的首房首贷的资格就至少值30万等等。我国的高校每年供应900万的大学生,深圳每年流入60万人,但新建商品房的供应只有五六万套。哪个更稀缺,哪个更值钱?如果你是那个有这些稀缺资源的人,何必浪费时间,去另外一个充满竞争对手的市场,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竞争呢?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