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6 月, 2015

快乐工厂:感觉不到的管理

功夫教授在中美两国接受正规的工业工程教育,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顶级名校教授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发表过多篇关于效率,优化,生产管理的专业论文。并全权负责过多家外企在中国的运营。

要点:
1: 员工是公司管理制度的用户
2: 好的管理(设计)不用想
3: 设计需要用户爽,管理也需要用户爽(管理心理学)
4: 养成用户的习惯

好的管理和好的设计一样,用户感觉不到,但是无处不住
推荐阅读: Donald Norman的“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设计心理学)

1: 员工是公司管理制度的用户
在设计领域,经常会听到用户一词。但到了公司管理制度的设计里面,就只有员工,没有用户了。为啥?员工不付钱,所以不是用户,所以不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2: 好的管理(设计)不用想
一个设计糟糕的产品,到处贴满说明,厚厚的使用说明书,但是用户使用起来还是莫名其妙或者很不爽。比如:玻璃门上贴的推或者拉,巨大的草坪,中间没有一条道路,但写着: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不合高度的座椅板凳,等等。
好的管理制度和好的设计一样是不需要员工思考的(也不需要大本的员工手册)。比如很多工厂都有“讨厌”的监工,甚至对于上厕所的次数都做了严格的规定。我的工厂是没有任何监工的,也没有摄像头(我去过一个韩国人管理的工厂,总经理办公室一面墙上全是荧光屏,是工厂各处监控的视频,让人唏嘘),我们没有这些,也没有任何只拿钱,不产生任何“客户价值”的“管理人员”。甚至没有上下班的钟声,我们允许上厕所,打电话,喝茶等等,注意:我们不是高大上的金融金领,也不在CBD国贸里面上班,我们在“血汗工厂“聚集区,就是这样,才显得我们特别不一样。
我们的员工会在上班时间到的第一分钟就开始工作,没有一个人玩手机。原因是:
A:我们是产线平衡的,也就是,任何一个员工,只要他效率有所下降,那么他的前面就会有在制品堆积,后道工序就会没有事情做,而我们第一和最后一道工序实行了:计件制。中间的任何工序有人偷懒都会影响其他员工个人的收入。
B:我们中间工序实行单元化生产,同时采用固定工资制,而且各个工序的收入都基本一致,大多数人都是多能工,也就是所有工序都能做,只要任何一个工序有堆积,其他工序就会自动去帮助。保证没有积压。
C:我给员工经常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保证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做“火车头“,员工中有一群人努力工作,其他人自然不好意思”偷懒“。而且我们公司,任何一点点的”工作以外“的贡献,都能得道鼓励,比如,有员工在空调漏水的情况下,自动去打扫地面的水迹,及时通知维修,这么一件小事,月底都会得到200元的奖励。
通过管理制度上的设计,我们实现了:没有任何监工,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制度,而整个系统,高效,无阻尼的运转。

3: 设计需要用户爽,管理也需要用户爽(管理心理学)
我把员工(用户)对于公司的满意度分为三个维度:到手收入(工资,奖金,期权),公司硬件环境和公司管理制度。
我认为:要使员工(用户)满意,一个公司需要做到:员工到手收入比同行高30%,硬件环境比同行明显的好,管理制度感觉不到,但无处不在。
考虑一下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在公司管理制度设计上的应用。最低的层次是: 收入。这是必要条件,我发现:当员工到手收入比同行高30%的时候,公司很多事情很好办,管理制度很容易执行,员工非常满意,带来直接的好处就是效率也极高。但高的到手收入,不是高效率的充分条件,还需要很好的管理制度的设计。
公司的硬件设施也需要好于同行,我公司的家具全部是宜家采购的,
a:品种很多,很齐全
b:质量有保证
c:明码实价,采购人员不可能吃回扣。
d:我买家具,首先考虑的是使用场景,分析员工的使用要求,然后再看宜家的东西,哪些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而从来不去“参观”其他工厂。
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是通过大量的思考,反复推演以后设计的。虽然公开,但是只有大的方向,通过顺着员工的天性,保证运行的效率和结果很好。而从来不通过人人讨厌的监工,摄像头等方法来实施。

4: 养成用户的习惯
我们的员工有很多长期养成的习惯,其中有一些是不好的。 要改变需要长期的“管理反馈”(想想巴浦洛夫的反射实验)。习惯很难改变,但是肯定是可以的。
比如:我公司所有人下班以前5分钟会自动打扫自己的区域,完成以后会把椅子翻过来放在桌上,这个习惯是通过大约一个月的实践养成的,刚开始很多人比习惯,而且椅子摆放不整齐等等,我会巡视,然后给做得好的和做的不好的手写一个“便条”,一个月以后,习惯就养成了。
又如:有的员工喜欢在厕所里抽烟。我在一次会议上,用了一句话,批评一次,一周以后,发现已经没有了,拍摄一张照片,贴出来,并在公开的场合,表扬了“烟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这么做了。
另外我们所有公共区的椅子都是折叠的,全部人员都会在“会后”“餐后”把它们折叠起来,靠墙摆放,没有任何“作业指导”“管理措施”。只有多次“管理反馈“以后养成的习惯。习惯成自然。

很聪明的制度设计,无形的同事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压力,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精确的产线平衡,发挥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多次“反馈”养成的良好习惯,所有这一切都保障了“高效运行”。

好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就像好的设计一样,在员工(用户)的使用中,无处不在,但和雨滴一样“润物细无声”。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