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 月, 2022

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 (互联网创业下半场机会路线图)

创业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平均值毫无意义

在互联网领域,垄断才是核心,而不是竞争 (找到一个细分市场,垄断它)

垄断五部曲:分析,实验,增长,扩张,巩固

顶尖人才决定企业成败

在工业社会中,遵循的是线性的规律,也就是一个一般工人能多生产20%-30%的产品,但是,在信息社会中,遵循的是指数性的规律,也就是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能比一般的人员多作出500%甚至1000%。

挖人的时候不能只靠钱,虽然钱和股份很重要,你还要能讲出公司的愿景,让他们知道,在你的公司里,他们可以扮演伟大的角色。让公司变得更伟大。

一流的人雇佣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雇佣三流的人才。要抱着只招一流人才的信念 – 一定要善待他们,一是他们有一天可能回来,而是影响到你公司的外部形象

打败巨人的是市场环境,是巨人在世界变化趋势下自己衰败而败

互联网把世界变平,小的分散市场结成单一的大市场

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环节,标准化需求,减少多元化,降低交易和准入门槛。降低20%的成本根本不够。

垄断是获得高市值的唯一方式 (互联网的唯一商业模式就是增长和垄断)

对于一个10亿美元级别的上市公司,要做到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就相当于每个月要销售1亿美元。

不同市场的垄断要素不同,可能是1:品牌/渠道。2:网络效应。3:规模效应。4:技术。5:复杂度和资源消耗。6:独有资源和授权垄断

选择一个变化足够大的市场进入,所以我们选的市场都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用小杠杆撬动大资源 (社交网络是小米做品牌的杠杆,富士康是小米在供应商领域的杠杆)

凭什么你超越里做了那么多同样事情的人

在中国市场,蓝海是暂时的,红海是永恒的

千万不要做自己不擅长或者不了解的东西

解决的问题和需求是已经存在的,而不是你去创造的

如果你想翻牌,只比别人好一点是没用的,要比原来好5倍。

垄断的最大武器是高性价比,性价比可能是把价格压得很低,也可能是把原来奢侈的东西拉到正常的价格。

找到模式的爆发力和破坏力,数倍提升

第三个标准就是极大的提升供给。大幅度提升供给

创始人要想清楚的三件事:战略,资源整合,和执行

与众不同是最好的经济回报

差异性是小公司取胜的唯一机会

优秀额战略要能保证你在开战后有7分胜算

Comments off

5公里长跑的配速级别

我中学的时候练过长跑,参加过1500米和5000米的比赛,还在学校得过奖。大学以后就改练别的项目,比如篮球,游泳。

成年以后,一直坚持平常运动。每周4次的高强度(心跳在每分钟140以上,坚持至少20分钟)的运动(跑步,游泳,网球,篮球,自行车等),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条件不允许的话,我就坚持跑步。

这十几年,中国的跑步爱好者越来越多。大街上和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跑步的人。

我现在基本上每次只跑3-5公里,保持在5分-5分30秒/公里的配速。大约15年前,我也是跑3-5公里,配速时4-4分30秒。

1、散步级(40分钟到1个小时)

2、入门级(35分钟到40分钟)

3、跑者级(30分钟到35分钟)

4、刻苦级(25分钟到30分钟)经常跑步或者从小就经常参加竞技体育的人,这个成绩通常是成年人的极限。

5、精进级(20分钟到25分钟)配速达到每公里5分以内的都是业余高手

6、业余大神级(跑进20分钟)这些人,通常都是从小就参加过竞技体育训练的专业人士,保持高强度的训练,还需要注意饮食起居。国家二级运动员。高中大学校代表队。

7、国家一级(男子:14分40秒;女子:17分29秒)省市专业长跑队

8、运动健将级(男子:14分15秒;女子:16分30秒)

9、国际运动健将级(男子:13分31秒4;女子:15分54秒7)

10、世界纪录(男子,贝克勒:12分37秒35;女子,迪巴巴:14分11秒15)

Comments off

把资金逼去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个被人玩坏了的概念,大概和鬼一样,每个人都听说过,但好像都不知道是什么定义,所以大家都没见过。

估计大多数人认为实体经济就是制造业,特别是来料加工,比如富士康这种工厂。其他的比如买房子,贷款,银行业应该都不是实体经济。互联网比如阿里巴巴,应该也不算。抖音之类的精神鸦片就更不算了。

不管如何定义,我来说说为什么银行死都不肯把钱借给搞制造业的老板。

1: 传统代工行业的净利润低得吓死人,做得好的代工厂小于5%,别以为自有品牌比如号称经营之神的董小姐的格力能好到哪里去,家电行业的净利润更低,只有1-2%。格力能活着,并不是什么经营有方或者拥有核心科技,而是大资本和聪明的人力觉得家电行业的利润太低,不愿意进来玩而已。

2: 制造业早已产能过剩,导致竞争白热化,看看亚马逊市场上产品就知道中国制造可以多么便宜。

3: 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要求最低工资必须每年上涨,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赶不上人力成本的上涨。进一步挤压净利润。很多制造业工厂上千人辛苦一年,产值好几个亿,净利润算下来不仅没有,甚至还亏了。所以制造业的老板就是活雷锋。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赔钱还要创造就业机会。

4: 计划生育政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工厂工人劳动力供应的严重不足,再次推高直接劳动力成本。

4:特别是过去5年,由于人力成本上涨很快,珠三角地区,比如东莞的工厂外移是个不可逆的趋势。

5: 我国独特的金融制度导致贷款利率偏高。4%年利率便宜吗?

在一个市场竞争白热化,净利润极低,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下,而且做制造业都需要很大的投资,哪个银行会把4-5%的利率的钱借给净利润不到5%,没有任何抵押的制造业?

所以,所谓的挤压资金去所谓实体经济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资金只会去盈利高,风险低的地方。实体经济恰好相反。

除非把房地产也定义为实体经济,特别是考虑到房地产上下游拉动的几十个产业。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