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6 月, 2017 at 7:51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要点:
1: 高考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
2: 高考成绩是一个人智力和体力的总体表现
3: 选择顺序是:地区,学校,专业
4: 你的孩子就是一般人
5: 期望孩子完成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远远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1: 高考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虽然高考制度被很多人诟病,甚至有的人说这个制度存在地区歧视等不公平,但是没有任何人会否认,高考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执行上最公平的制度,就是完全按照考分来决定考生的选大学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说,分数越高越能选到好的学校。
2: 高考成绩是一个人智力和体力的总体表现
由于高考题目总体测试了一个人对于基础知识(写作,阅读,计算,逻辑)的能力,而且是对于这个人过去11年学习的总体测试,所以高考成绩是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体表现。而高考分数高,可以说这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也高。反之,高考分数低,这个人的智力和体力通常也不太好。而高分的人如果能进入好的学校,进行正规的训练,毕业以后的个人能力(智力,体力和见识)会更上一层楼。
3: 选择顺序是:地区,学校,专业
高考成绩出来,每个考生都需要填报志愿,我的总体思想的选择顺序是:地区,学校,专业。首先选择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都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学,同时又是世界级的城市,未来的同学和老师的社会关系都在这两座城市里,自己毕业以后也可以在这里发展。选定地区以后,就是选择学校,这个选择非常简单,国家已经定了标准,就是清华和北大,985,211以此类推。选定学校以后才是选专业,大学教育是一个通才教育,重要的事情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现代社会的知识发展很快,基本上3年左后就需要更新了。所以终身学习才是根本。所以需要培养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学习专业知识本身。
4: 你的孩子就是一般人
一个人的发展好坏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还有对世界的认知(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对机遇的把握等等。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特别是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的结果,对于机遇的把握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无须给孩子过多的期望,正确的方式是缺省就认为你的孩子就是一般人。他一辈子可能连你的社会阶层都混不到。
5: 期望孩子完成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远远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过概率论的人都会知道,出人头地(现代社会的成功)是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这么小的概率通过控制别人来实现就更加困难了,远远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靠谱。
1:考不上清华,还不能去清华当教授吗?
2: 北上深才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中心。
3:靠自己努力远比靠别人努力实在。
4:认知远比成绩重要。
Permalink
28 6 月, 2017 at 3:04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要点:
1: 公私分明
2: 赏罚分明
3: 灵活处理
我们是一个小公司,30多个人,相比大型公司,小公司管理必须更加人性化,和亲情化,也就是可以更加灵活的处理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待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
1: 公私分明
我们鼓励大家中午自己带饭,提供冰箱,微波炉,餐厅,但是不提供饭菜(原因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说清楚了),这样,午餐时间就是大家的聚餐时间和沟通感情时间,也是我通过非正式场合,和员工沟通的主要渠道,效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在餐厅,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来哪些人关系比较好,这些人都坐在一桌上,一起吃饭。基本上由于各地区的口味不一样,所以一般都是以地域区分的,比如四川,湖南,广东等。有一次,某员工吃饭的时候说:总,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关系不错,你看能不能这个月迟到就不扣我的全勤奖了。我想了想说:按照规定迟到是要扣工资的,老张上个月也被扣了,你可以去和他商量一下,可以让他下个月来我们这张桌子吃饭,他给我做几顿饭,我可以免除他的扣款,但是你和他一定商量好,到底几顿饭就可以免除,这个算法和规定你来写,我们张贴出去,大家都执行就好了。结果:某员工再也没有提这件事了。
这个世界上有1/3的人喜欢你,有1/3的人讨厌你,有1/3的人根本不管你是谁。张贴出去的制度就一定执行,这样你才会有更高的威信。领导是靠威信的,不是个人关系。公私要分明。
2: 赏罚分明
领导力来自于赏罚分明,执行力来自于重奖重罚。
对于小公司,在规定以外,可以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但是赏罚必须分明。我是把奖金和罚款当作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的,我发现在发月奖金的时候,只需要讲一句话,说明违反了哪一条,扣了多少,或者哪项做的好,奖励了多少,效果远远比化半小时找个人单独谈话效果好。这样相当于月底发奖金的10分钟里,给每个员工都作了一次单独的谈话,每个人平均20秒钟。而传统的单独谈话,需要每个人30分钟,效率提高了90倍,效果更好。
10次胡萝卜1次大棒。尽量采用奖励的方法,对于实在不能容忍的事情才采用处罚的方式。比如质量(成品率),可以采用达到某个成品率就给予某种奖励,但对于严重但失误,才给予惩罚。
3: 灵活处理
对于灰色地带可以灵活处理,比如我们公司有一个员工的老婆要生孩子了。国家规定,对于合法的(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齐全的人,享受15天的带薪陪产假。但是这位同事,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结婚证,按照规定是不能享受带薪假期的。但是可以确认(出生证),孩子就是他本人的。所以公司决定:可以请15天的无薪假期去陪产,陪产结束回来上班的时候,那出生证,公司给予一定的人情红包。
Permalink
27 6 月, 2017 at 5:57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很多初级运营管理者认为如果员工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员工熟练程度高,最好配合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每个员工动作迅速,每个员工每天产出很大,这样产出越多,单件成本越低,其实这个思维是错误的。 这就是典型的只考虑个人,没有考虑系统。 我们需要的是系统的整体效率高,而不是系统中的某单个节点的效率高。好比在高速公路上,我们需要的是总体通过的车辆多,而不是某辆跑车风驰电掣的超车,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每辆汽车以拉链式行进。 每辆车都以一定的速度,均匀的前进。
就是要是整个系统的运行在精确化的状态。既不能快,又不能慢。反映在销售和生产的各个过程就是:
要点:
1. 销售的精确化
最好的销售模式是:来单生产,也就是在生产以前,产品已经卖出去了,而且精确的知道每一个产品卖给了谁。在互联网销售的时代,很多公司采用了预售的方式,就是先收集订单,再组织生产,对于需要做提前备货(备料)的情况,通过潜在客户点击产品网页的次数,再配合过去客户转化率(点击网页到客户下单的比例)来预测可能收到的订单数量,从而达到以销定产的目的。由于销售非常精确,那么生产就可以只生产已经销售了的产品。做到非常精确。相当于明确知道汽车的通勤需求,再来设计高速公路一样。
2. 生产计划的精确化
生产拿到已经销售的数据,要做的就是按照销售的数据,安排产能,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管控等等。并且尽量把生产周期缩短,短的周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系统的反映速度。如果生产周期只有一天,那么在收到客户订单以后,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够生产出产品出货,对于原材料,生产需要的空间和资金都是很低的。
3. 现场管理的精确化生产
为了使得生产过程精确化,就必须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规定很多规则,而且过程必须管控,就好比高速公路的限最高和最低速度,普通公路的信号灯等。 比如:
a) 工作现场的工具必须很少的,
b) 物料供应非常精确,不多不少,
c) 质量保证极其到位,生产的产品只会有预先知道的百分比的不良品,
d) 每一个人,每一个流程都训练有素,而且非常稳定,没有变化,
e) 整个系统,由于各个环节都向机器一样精密的运作,需要的管理人员就相应的减少。
4. 过程的的精确化
生产的过程必须保证各个步骤同步进行,就是高速公路的拉链式前进。不允许任何变道超车,扰乱秩序的行为,从而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最高。
Permalink
18 6 月, 2017 at 4:36 下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1: 制度公平
2: 执行公平
3: 结果公平
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制度就是尽可能的保证一旦公布,必须公平的执行,而无须考虑所有的人必须获得公平的结果
要点:
1: 制度公平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有其目的,由于这个目的,基本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比如美国的两院国会制度。两院制国会的起源是因为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美国参议院是美国国会两院之一,美国每一州于参议院中均有两位议员作为代表,与各州人口无关。所以全院员额为100名议员。美国众议院也是美国国会两院之一。美国每一州以人口为基准在众议院中行使代表权,但各州至少有一名议员。院内议员总数经法律定额为435名。
2: 执行的公平
一旦制度公布,就必须公平的执行。比如中国古代说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又如,在竞技体育比赛场上,最让人痛恨的是:裁判员偏袒比赛的一方。也就是执行的不公平。
3: 结果公平
共产主义社会是理想的乌托邦,就是建立在结果公平的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特别是金字塔底的人,非常渴望结果公平。这实际上只能是理想主义乌托邦。目前的科技发展,还难以实现。
比如:姚明练习了10几年就去NBA打篮球,成为世界巨星,而我练习了几十年,也经常被别人盖帽,还没有走出小区的篮球场。根源在于,篮球的制度就是偏向于高个子的,像我这种身高,如果想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应该早早的选择别的运动项目。
很多管理人员想保证公平的结果,但是由于每个员工的能力不一样,为了保证公平的结果,只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非常不公平,最后导致员工,管理者和公司三方受损。
高考制度不是一个公平的制度,北京的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机会就远远大于深圳的考生,当然深圳的考生考上深大的机会也远远大于北京的考生,但是高考制度是一个执行非常公平的制度,基本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考分。而且作假的几率非常低,所以这个制度一直执行到今天。大多数人没有上清华北大,也不会有太多的怨言。就在于制度公布以后,执行非常公平。
希望管理人员能够从高考制度上学到如何制订和执行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
Permalink
16 6 月, 2017 at 6:52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要点:
1: 所谓刚需就是一个人不现在做这件事,就有生命危险。
2: 一个人必须分清楚想要和需要。
3:一个负责的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情况下,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4:对于想要的东西,一个人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不能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所谓刚需就是一个人不现在做这件事,就有生命危险。
多数情况下,我对于一个人说的“我必须干XXX”从来就是持有怀疑的态度。中学生物课上,我学到一个人不吃饭能坚持一周以上,不喝水能坚持3天以上。我从来不认为:春节回家,上班接听电话,刷微信朋友圈,甚至上班时间抽烟是刚需。
2: 一个人必须分清楚想要和需要。
对于一个孩子,他无法分清楚想要和需要的区别。比如他见到好看的玩具都会说:我想要。能不能帮我买一个。作为家长的成年人就必须判断孩子的想要和需要。比如上学背的书包是需要,而在已经有一个书包的情况下,再买好几个好看的或者是名牌的就是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是需要的,但是提供冰镇饮料就不是必须的。
3:一个负责的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情况下,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我们经常说的素质,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别人,而不给别人造成麻烦。在自助餐厅里面吃饭以后,把餐盘收拾干净后摆放在应该摆放的地方。停车入位,给他人留出足够的通道。
4:对于想要的东西,一个人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不能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群体对于免费的东西,是没有人会爱护和珍惜的,所以对于想要的东西,一个人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每次付出的代价以后,得到一定的回报。一旦停止付出,回报也会停止。
我们公司大约有1/4的员工抽烟。大多数员工其实没有什么烟瘾,只是想上班休息一下,出去透透风。由于我们管理很人性化,久而久之,就发生了员工出去抽烟长达30分钟的情况。对于情况,我们增加了工作量,虽然出去抽烟的时间缩短了,但是频率依然很高,有的人到了一小时一次,每次10分钟的地步。而且振振有词的说:我有烟瘾啊,这抽烟是刚需。
我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说:
我们允许抽烟,但是要享受抽烟的权力,必须遵守以下规则,而且付出一定的代价:
1:抽烟必须在指定的地方,烟灰和烟头必须放到指定的地方
2:抽烟的同事,每个人负责打扫抽烟的区域,必须保证抽烟区域的卫生。每人负责一个月。
3:对于不能保持为生的负责人进行处罚。
4:需要抽烟的同事,现在可以来签字申请了。
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所有抽烟的同事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可以上班前和下班后在公司外面抽完以后再来上班。
抽烟真是刚需吗?
Permalink
10 6 月, 2017 at 2:10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任何产权不清楚的“公共”设施(工具)都不会有人真正的爱护。一个好的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公司的大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能实现的小目标,然后给出实现这些小目标后能得到的好处。
要点:
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必须不断的消除浪费,这也是最近一些年流行的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但是如何消除浪费呢?或者如何让员工自觉的消除浪费,而无须管理人员天天“碎碎念”呢?
很多制造型企业提供“免费”的工作餐。就是为所有人员提供一顿午餐,或者一顿晚餐。好一点的企业是自助餐的形式,而一般的企业采用的是定量形式,比如两肉两菜之类。管理“免费”食堂是每一个后勤(通常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头疼的事情。不实接到各级人员的投诉,有:晚餐不如午餐的质量好,是不是由于办公室管理人员不吃晚餐?人力资源的人是否吃了回扣,我知道XXX的餐厅也是10块的标准,但是菜品比这里好多了。菜品难吃死了。是否用了地沟油啊?食品安全有保证吗?
如果一个管理人员去看看每天浪费掉的饭菜,就会马上了解这种免费餐的核心问题。无论是自助餐形式还是定量的形式,这种“免费”食堂的浪费都是惊人的。一般都是1/3的饭菜被倒掉了。
“免费”餐实际上并不是免费的,而是公司已经支付了费用,并还要不断的投入管理,维护,甚至“宣传”光盘行动的费用。由于浪费巨大,导致供应商无法在给的金额下提供质量保证的菜品,员工投诉,浪费继续,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付费”吃饭。
具体做法是:
给每个人发放相同金额的餐补,由大家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
大型的企业,可以采用场地租赁的形式,让不同的餐饮供应商租赁场地,提供不同的食品,员工用自己的钱来购买这些食品。
小型的企业,甚至可以直接让员工自己带饭来解决。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工具管理上。
有一个工序,需要使用一种消耗品。而且仓库对于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只要申请,立刻给新的。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采购不停的购买最新的工具,原因是消耗太大。后来公司采用了奖励制度,就是对于耗材使用少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工具消耗大幅度降低。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可以给员工每月发一定的“工具使用”费,员工需要使用工具,就去仓库购买,我可以肯定,这种形式的工具管理一定比“免费”使用的管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浪费。
很多管理方法比如:“精益生产“贯彻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方法不适应,而是没有考虑到员工的人的”本性“,任何逆势而为的方法都不可能长久执行。
好的激励手段,如“计件”都是这个理念。
Permalink
8 6 月, 2017 at 12:53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可以把生产的产品想象成为在道路上跑的车,生产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使得最多的车通过这条道路。 方法无外乎以下四种:1:发令枪一响,各自以最快速度冲刺。现场一片混乱,甚至为了抢道,发生车祸等等。2: 规定一定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设置红绿灯,增加交通警察等等, 3:在2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规则,比如规定超车道,共乘车道,禁止酒驾等等,总之为了总体的效率最大化,越来越多的规则,所谓精细化管理。4:国庆阅兵模式,就是所有车辆按照一定的方阵,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距离,相同的位置,非常精确的通过。
精确化管理
要点:
1.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消除一切浪费
包括过多生产,过多采购,积压,生产不平衡,质量过渡或者不足,现场管理混乱,摆放混乱等等,也就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不断的去除浪费。
2. 精确化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消除一切不可知性
比如:生产计划会提前检查所有的订单,安排产能,原材料购买等事项,并在精确的日期时间开始生产。采购会保证在生产开始的时候,刚好材料全部到位,不提前,不滞后。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工作好比阅兵方阵,所有人的步调一致,速度一致。完全消除任何不可知性。在计划好的时间,全部产品生产结束,而且质量全部达标。
3. 要实现精确化生产,就必须:
a) 少而精。包括工作现场必须很少的,而且只与生产现有产品有关的东西,物料供应非常精确,不多不少,质量保证极其到位,生产的产品只会有预先知道的百分比的不良品,包装运输,在生产开始的时候就明确知道何时能来多少个产品。
b) 每一个人,每一个流程都训练有素,而且非常稳定,没有变化的可能。
c) 整个系统,由于各个环节都向机器一样精密的运作,无须管理人员参与。
d) 为了给各个环节一定的余量,系统刚开始的时候,产能利用率可以订在80%甚至更低,当各种可变因素都减少以后,逐渐提高利用率。但总体目标是各个工序的可预知性,而不是单个甚至整个系统的效率。
4. 精确化生产相对于精益生产最大的不同就是可预知性。由于整个系统完全步调一致,互相联动,管理成本极低,系统浪费完全没有。
这个生产管理的理念实际上来自于产品设计,比如苹果的单一产品vs。中国手机的机海战术。我个人认为:如果不从整个商业模式上变革,而只用精益生产等方法,对于整个公司的利润提高价值很低。
比如为了提高整体利润,可以拒绝多个产品,极端的例子是,产品的周期是3年的化,这3年,只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只干一件事,只做一种产品。只有这样,整个系统和商业模式才可预知。
在产能过剩的今天,专注一个核心竞争力,远比分散布局,全面铺开优越。核心竞争力只能在长年累月,枯燥无比的重复性,专门训练以后才能得到。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班或者费德勒的正手。球场上费德勒那记漂亮的正手穿越击球,是过去20年,上十万次的重复练习,加上18个大满贯冠军的自信的结果。如果费德勒今天练习网球,明天练习足球,后天练习篮球,大后天练习排球,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运动天才,都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职业体育中有任何成绩。
Permalink
6 6 月, 2017 at 12:47 上午
· Filed under 公司管理
要点:
1: 制造业员工春节后的返厂率是衡量一个公司好坏的重要指标
2:外地农民工返乡过年不是刚需
3:运营实际上是一系列经济学的问题
1: 制造业员工春节后的返厂率是衡量一个厂好坏的重要指标
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厂都会至少放假两周(国家规定是10天),有的达到1个月,由于春节的日期是国家统一的,而几乎全部的外地务工人员都在这时候回乡过年,所以造成全国性的交通运输系统大规模的堵塞。而且多数厂的节后返厂率不到50%,也就是说,过完年,如果订单不变的话,工厂需要招聘50%的新员工。这就导致过完年,到处都是工厂招工的现象。如果一个厂在员工心中的属于好厂(收入高,加班少,工作环境优良,发工资准时等),那么返厂率可以到达80%以上,就是非常好的了。
2:外地农民工返乡过年不是刚需
对于所有中国人,回家过年视乎是传统,而且是绝对的刚需,君不见买不到火车票的农民工千里走单骑,摩托车在寒冷的冬天的道路上飞奔回家,CCTV也实时的推出各种感人泪下的宣传片,好像不回家就不是中国人。但是:回家过年还真不是刚需。某年的订单很多,需要一些人在春节期间继续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通知大家,可以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的3倍工资发放,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然后,我给大家提出,除了国家规定的3倍工资以外,只要春节期间全部工作的员工,另加3000元的奖金(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的一个月收入)。一下子,最少一半的员工说可以留下来工作。也就是说只要钱给够了,农民工不返乡过年也是可以的。回家过年不是一个刚需。
3:运营实际上是一系列经济学的问题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主要是一系列的经济学问题,比如:加3000元奖金(一个月的工资),过年这种刚需也可以改变。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