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0 月, 2017 at 8:38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小时候练习书法的时候写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取自唐朝韩愈的《进学解》. 大概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
中国的道家思想和西方的青教徒都极力推荐勤奋。中国就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鼓励勤奋的成语。
但是,光有勤奋是不够的,甚至勤奋远远没有选择重要。这是因为:
1: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风口的力量远超个人的力量。
2: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顺应聚集才是顺应时代。
世界社会在工业化时代前的几千年,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偶尔出现大的变革,往往都是伴随着改朝换代的革命,对于个体来说,即使看到这种趋势,也无能为力。而21世纪以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的变革速度变得极快。在新兴领域,比如互联网,工业自动化等,几乎是10年就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样快的变革中,个人看清楚大势,做风口上的猪,就是选择远比勤奋重要。
21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两件大事是:1:科技的进步。2:中国的城市化。如果按照这个定义,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然要做的就是在中国的核心城市,从事科技事业。
1: 选择国家。
无论留学与否,人生工作的这几十年,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国家。
对比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中国这四个可能的选择:
美国消费市场巨大,人均收入高,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在2-3%,在科技创新和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个人消费领域有不少的机会。而且地域辽阔,移民众多,是可以创业,也可以生活的地方。但是美国是个开放的社会,世界各地的精英很多都来到美国发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法律制度完善,很难有超过平均利润的机会。
欧洲是昨日黄花,虽然西欧的少数几个国家,德国,瑞士还能保持很长时间的高水平的生活,但是大多数国家的近况堪忧:人口老化,白种人出生率太低,靠近中东地区,导致大量穆斯林移民,过度的福利社会,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导致哪个种族人口多,就有发言权,加上单个国家太小,虽有欧盟,但是各个国家发展极度不平衡,种族太多,历史问题很多,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年均0-1%的增长率。不仅机会少,而且主流社会并不包容和开放,非常不适合发展。
从人类迁移的历史角度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实都是人类走出非洲的道路上最后几个被人类征服的地区,其实这个过程现在还未结束。人类还没有覆盖这两块土地。两国的特点都是地广人稀,都是前英国殖民地,由于西方工业化的领先优势,两国人均生活水平都很高。而且都采取了宽松的移民制度,两国的人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但是由于人口太少,市场很小,加上人口密度太低,在当今社会这种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格局下,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也就是两国都适合于退休养老,不适合于工作和发展。
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两件事在中国同时发生。1:科技进步。2:城市化。加上中国世界第一的人口基数,超过30年的高速发展,高效的政府结构,勤奋好学的人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未来30年,甚至更远,很多机会会在中国涌现。目前来看,中国还有不少问题,但是未来发展是肯定的,各种事情一定会向好的方向高速发展,在发展中,各种问题会得到解决。
所以作为个人,最好的选择就是:要么选择在美国的东西海岸从事高科技,要么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从事高科技。
2:选择地区
过去的4百年,由于海权的兴起,几乎所有发达地区全部在海边,美国的纽约,湾区,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日本的东京等。如果看澳大利亚就更加明显,所有城市都沿着海岸线建立。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城市都沿着江河湖海建立,而改革开放的这30年来,沿海地区的海权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大的经济圈。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发达地区,东北,西北都在这场长跑中逐渐落伍。
未来的社会发展,海权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弱,科技创新将会逐渐发展,但是路权,比如通往东南亚,和欧洲的铁路和道路,除非科技发生重大变化,比如马斯克的真空高铁或者成本低廉的个人飞行器的出现,否则海权很难被路权所动摇。但科技的发展会逐渐取代部分海权。
所谓科技无外乎就是人的智慧的聚集和碰撞,这种竞争的优势一定是发生在人口密度很大,人口素质很高的大型城市,比如当今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而这种聚集的优势,就如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优势一旦形成,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除非巨大的外力,比如战争的破坏。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交通,通讯发达带来的结果,并不是人口向不发达地区的田园迁移,反而是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人口只有在高密度,高频率碰撞的前提下,科技创新才有可能。这个趋势在过去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显现,比如纽约,美国湾区,日本东京等地。未来中国也必然走同样的道路,即:人口继续向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聚集。
而且这几个地区已经有效的利用了自己的先发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大力投入,加上已有的海权优势,可以遇见未来的几十年,还将引领中国的发展。
寻找发展的人口必然还将向这几个地区聚集。人口的密度很可能超过人们的想象。
Permalink
10 10 月, 2017 at 8:19 上午
· Filed under 个人理财, 人生感言
我是在西安读的大学,西安夏天很热,那时候西瓜都是在露天西瓜摊上面摆着卖的。
吃西瓜,当然要挑红的,甜的。如果买一个西瓜,没办法看里面,如何挑选呢?
1:西瓜摊的老板都会摆上一两块切开的西瓜,让顾客看到里面通红的西瓜。
2:很多人只买一块吃完,西瓜皮就丢在傍边的竹篓子里面。
我在同学中是小有名气的挑西瓜高手,只要我去挑,基本上都能挑到红的,甜的西瓜。
其实我根本没有挑西瓜的本事。我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利用概率。办法是:
1: 看竹篓子里面的西瓜皮
2: 看正吃瓜群众手上的西瓜
只要这两个地方的西瓜是红的,那么在卖的西瓜是红的几率就很大。红基本等于甜。
这时候我就可以拿着西瓜拍来拍去,炫耀一下挑瓜技巧,最后挑一个长得帅的,又大又园的西瓜。
其实,投资也是一样。
1: 在一个信息公开的市场,永远不要认为你比别人都能找到更好的投资。
2: 只有满地是红色西瓜皮的时候(傻瓜都能赚钱的时候),你才能赚钱。
Permalink
10 10 月, 2017 at 7:22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债对于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以前电影里面就有某农户欠了地主的债,不得不长期在地主家当长工的例子。总之,就是欠债越少越好。这种农业时代的老旧思维,在现代信息和工业社会早就过时了,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资产投资回报膨胀,远大于收入增加的时代,通过债务控制优质的资产,在通过资产的升值,债务的贬值,获得收益,成为一个人财富的主要来源。
1. 债是人字边加一个责,就是人要负责。责任是一个成年人一生必须面对的东西。很多人不愿意欠债的主要原因是不想承担责任。
2. 债,是杠杆。优良的债务是抵御通货膨胀和实现财产增值的利器。没有低息债务,就无法抵御高涨的通胀。
3. 即使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居民已经可以通过买房贷款,来借债,通过信用和信用卡来消费借债,但是国人的债务/资产比依然很低。大多数人低于50%。
4. 直到2000年,多数中国人还是没有任何欠债的渠道。
5. 房贷和孩子都是优良的债务。
绝大多数人的债务/资产比只有在买首套房的时候,才能达到70%,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接近这个值。甚至买过多套房子以后,连50%都很难达到。加上限购,现金流等约束条件,很多人的资产到了3,4千万就很难突破了。
另外,过去30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绝大多数人的孩子只有一个。
可以说,限购限贷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大多数人的债务/资产比很低,无法利用杠杠,实现快速的致富。
1: 购买房产,买的不是房子,而是房贷。
稍微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在一个资产价格由于人口聚集和通货膨胀不断上涨,负债由于通胀不断被稀释的市场,最好的致富方法就是欠债,越多越好。
只要掏出30%的首付,就能获得70%的贷款,而控制100%的标的。21世纪上半段,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两件事情,一个是中国城市化,另一个是科技的革命。 中国城市化:人口的向大城市的聚集,导致的住房需求激增,房价一飞冲天。而通货膨胀和收入增加,导致贷款的数额相对于收入不断被稀释,资产不断增值,而负债不断贬值就是房东富裕的根本原因。
一套一线城市1000万的房子,首付300万,贷款700万。负债/资产比:70%
5年后,房子1500万,余下650万,负债/资产比只有:43%。
由于一线城市房子限购,第二套1000万的房子,需要首付700万,只能贷款300万,负债/资产比:30%。加上第一套房子,两套房子,最多50%。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升值,负债实际数值的减少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减少,负债/资产比都将迅速下降。
通常在偿还房贷几年后,通过过桥贷款还清贷款,俗称截断,再通过红本抵押的贷款,也只能贷到评估价的70%,而评估价只有市场价的90%,也就是贷款最多只能贷到资产的63%。负债/资产比也无法再超过70&。
在经济发展,通胀隐患,资产升值的大背景下,买房不是买房,而是合理合法的手段,买到低息的债务,而一线城市的房贷几乎是一个人能买到的最大额度,最优良的债务。
一个孩子25岁前是债务。25岁以后就是资产,优秀的孩子25岁以后就是优良的资产。很多人说养孩子很贵,一个都养不起,还有的干脆做丁克家庭,没有孩子。这些全是本末倒置,目光短浅,及时行乐的观点。
小时候,我去奶奶家玩,奶奶给买了两个苹果,一大一小,我跟奶奶出去买菜,结果在我出门的时间里,表弟过来玩,就把大的苹果吃掉了,我回来以后伤心欲绝,从此以后任何有选择的东西,我都先拿最大的。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历史,一直都是稀缺的历史,吃的不够,住的不够,资源不够,几乎从来就没有丰衣足食过。人类基因里面就是认可:即时享受的。
假设有一个销售人员,向你销售一个长期的投资,前25年,只有支出,没有回报,25年以后,也有很大几率回报率平平。你会投资吗?绝大多数人把孩子想成一个负债,头25年不断的支出。由于人类天生的及时行乐的天性,几乎没有人会这样投资。
风物长宜放眼量。实际上的情况是25年以后,孩子是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而且这个回报部分是你可以控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孩子无异于一个天使投资,而且这个天使还可以参与公司的运营。
1) 现在的投资,私立学校,各种昂贵的兴趣爱好的花费,25年以后都会无足轻重。
2) 孩子是唯一能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种子。没有这个种子,无论个人的成就多么伟大,个人是多么大的参天大树,就会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里。
Permalink
10 10 月, 2017 at 7:21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中国有句俗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这里的孝一般有两层含义:孝顺和孝敬。孝顺指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而孝敬主要是指在金钱上和精神上反哺父母。
过去几十年,中国迅速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和信信息社会,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工业化,信息化,整个社会发展的飞快,社会制度不断变化。可以说每隔10年,整个社会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人类的寿命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延长,一个世纪前,只有区区40年,半个世纪前,只有60年,现在发达国家已经超过80年。而人类的大脑认知过了30岁以后,就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化越来越难,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的大脑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完全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今天社会的发展导致年龄差别10岁的人对于社会的认知简直和过去两代人一样。在城市化,信息化的剧烈变化中,如何处理好相差30年(3代人)的父母的关系呢?具体说:如何尽孝道,而不丧失自我呢?
摒弃孝顺,坚持孝敬。
1:完全摒弃孝顺,坚决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走自己的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50年代前出生的中国人,全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吃的是国有单位的皇粮,在改革开放以前,国企长期压抑,沮丧,贫穷的环境中生活,基本磨灭了他们年轻时的希望和思考能力。对于现代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些错误的意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了70年代,甚至80年代出生的后代,
50年代前出生的人的特点是:工作鄙视链: 国有大学》国有研究性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企500强》私企》下海创业(没有任何保障,风险极大)。
花钱习惯:一辈子花钱没买过垃圾袋,全是用的买菜送的塑料袋,即使这些塑料袋漏水,很小,不规则,非常不好用,而垃圾袋只要几毛钱就能买一个,一天也就用1个,他们依然舍不得。
所有家里的剩菜他们会收入冰箱,加热以后第二顿再吃,如果还没吃饭,继续放入冰箱,第三顿再吃,直到全部吃完或者腐烂为止。
贷款借钱:他们从来没有借过一分钱,认为银行的利息吃掉了他们的积蓄,即使房价涨上了天,他们住在我巨贵的大平层,依然不相信银行贷款的力量。也完全无法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纸币贬值。
这些错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影响到他们70后,80后的子女,直到再下一代,90后,和00后,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才逐渐的消失。
2:尽可能在金钱和精神上反哺父母。
50后的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一辈子没有赚什么钱,但有自己的退休金和医保的,这一点上,70后和80后是非常幸运,无需在金钱上给予资助。但是由于退休金非常少,很难应对突发事件,比如重大疾病。后代可以准备好了一笔家庭(包括父母)应急资金,专门应对重大变故,比如疾病。这是一笔可提出的长期投资,比如放到房产里面,需要的时候,拿去银行贷款,抵押出现金。
子女离开以后,父母很孤独,没事多回家看看,不能回家的多打几个电话,电话里面多讲讲自己事业上,人生上的成功。偶尔说一次失败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的说自己混得不如意。有些事可以说,但不如意的事没必要和父母说,简单的唠唠嗑,谈谈高兴的事情,光宗耀祖的事情。让他们高兴高兴,否则打电话干嘛?
作为一个成年了,已经是独立的人了,要对自己负责了,还要对父母的住房,健康和心情负责。这才是孝的核心,而且我发现,越远离孝顺(顺从父母意愿),就越能孝敬(金钱和精神上给予父母反哺)。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