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的案例 – 内部返工率

要点:
1. 确定关键点,收集数据
2. 以数据为基础,设立考核标准,并配合激励制度
3. 不断改善细节,提高标准
4. 重复以上3步

内部返工率是大多数工厂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内部返工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很明显的:生产线会失去平衡,导致局部工序产品挤压,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浪费,员工积极性的损失等等。我们的工厂一贯的目标就是:产品像国庆阅兵的方阵,步调一致的在生产线上流动,没有任何意外(返工,缺料,员工请假,产能不平衡等等)。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多方努力,比如:对于内部返工率进行管理。

我管的工厂的主要产品是给客户定制玩偶。由于是定制,主要的质量标准就是要和客户提供的图片像。这个标准比较空洞,不能精确的量化,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团队自我的判断力。玩偶的外观主要依靠版型师的版型(相当于定制西装的版型),但要经过其他多道工序才能看到实物,等实物出现的时候,版型师就会发现设计的问题,要修改,只能返工(全部或者局部重做),我们要控制的内部返工率。

1. 确定关键点,收集数据
内部返工率定义为:产品(全部或者局部重做)/ 总产品数量
全部重做算1个,局部也按照工作量折算,比如0.5.
确定了内部返工率的计算方法后,我们在激光切割(所有产品包括返工都要经过激光切割工序,设置了数据收集点),经过1个月的统计,我们掌握了全工厂的内部返工率,而且我们对于每种产品,每个班次,每个组别都进行了分类。

5. 以数据为基础,设立考核标准,并配合激励制度
1个月的统计结果就是:全公司平均内部返工率为8%。我们以此制定了考核标准,即每个工序,允许的内部返工率为8%,可以想象成在现有工艺人员能力下,允许的内部返工率。
激励制度为:低于8%,负责人:版型师能每个月绩效奖励300元,高于8%则无此奖励。对于其他辅助工序,高于8%,奖励300元,低于8%,则无此奖励。
每个月的统计结果,经过版型师,激光切割和其他辅助工序三方确认(由于版型师和其他辅助工序的激励制度指标正好相反,所以双方都有动力保证数据的精确,这样大幅度减少了数据确认的工作量),提交个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公司按照结果每月发放绩效奖金。

6. 不断改善细节,提高标准
以上内部返工率激励制度进行了3个月后,我们对于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发现了很多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改进,比如:某版型师对于某种类型的产品把握不好,选择材料不合适,等等。我们进行了多次内部讨论和改善。甚至花费大力气对于最常见的30种错误,选出最好的30种版型,依据这些版型,做出标准样板,放在陈列室,供版型师参考。
通过数据的统计(且确保了数据的精确),不断的分析和改善,我们的内部返工率从开始的8%逐渐下降到目前的5%。我们计划从明年开始就以5%作为绩效考核的基准,同时调整奖金的数量,保证激励足够有吸引力而且目标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对于内部返工率的控制也形成了一个制度,保证了长期的执行。我们的产线又向着国庆阅兵方阵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