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05年发生在广东连州教案的历史
我2012年9月去广东连州旅游以后,写了一篇英文的攻略放在自己的博客里面,不想收到一个叫chestnut的美国人的email,问我有关连州的情况,email沟通以后发现她就是1905年在广东连州发生的连州教案(又叫火烧洋楼)里面被害的美国Dr.chestnut (车医生)的后裔,她给了我一些英文版的对此事件的调查,包括当年中美联合调查的详细汇报和大量照片。后来我自己在网上搜索,发现很多关于此案中文的版本,多数都缺少详实的纪录,而且由于出发点不同,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后来在水石连州的论坛里找到了对此事件有兴趣的连州本地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其中Kele100在2012年12月去现场拍摄了大量照片(包括女医局和大云洞)。
这次又到连州旅游,回来以后再次上网搜索。加上自己通过仔细阅读英文和中文版的纪实,我个人认为:以下这篇纪录是写的最为公正的。
这篇文章的原始作者的一些文字和照片很显然来自于英文原稿和我给kele100的照片(来自于Chestnut后裔)。中美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士的共同努力,还原当年事件的真相。
火烧洋楼实录(俗称“连州教案”)
http://www.gdlzsc.com/tour/rwlzwszs/568KB3EADECBHF015I.htm
来源:网络和水石连州 作者:
第一章 连州教案
第一节 连州教案始末
连州,地处广东的北部,北江上游,距离广州有230公里,在清代有人口近5万。连州万山重叠,交通不便,在清代是个穷乡僻壤,和外界的经济联系非常有限,广大民众缺乏教育,和省府广州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水路,一般需要3周时间。
1889年,美国长老会(又名公理会)在连州传教工作由广州传教士本杰明・亨利(Benjaminhenry)开始,此前他在巡回传教时到过连州。1897年,建成男医所(附带作为礼拜堂)。连州第一批常驻传教士有迈克尔医生(Ecmachle,中文资料里又称“麻医生”)及夫人、林格夫人、路易丝・约翰斯顿小姐(Louisejohnston)。在连州教案爆发时,美国长老会在连州城河对面的鹅公山建有男医所、女医所及教士居所。
1905年10月27日,美国传教士迈克尔医生和妻子女儿结束广州两个月的旅程回到连州。他的回来是村民预料不及的,也让一个未解的矛盾再次爆发。
每年秋天的农历十月初一,连州菜园坝的村民都会在鹅公山的镇龙庙(又称龙崖庙)旁边隆重的建醮,拜祭各路神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参加者有连州城区及附近村庄的民众,人数多时达几千人。建醮丰年举行三天,歉年一天。1905年是个丰年,建醮举行三天,村民依惯例在寺庙外建起了打醮蓬。10月28日(农历十月初一)是建醮的第三天,是典礼的结束日也是高潮日。依惯例在中午先鸣信炮,使人听见炮声一起集合,举行隆重的拜祭仪式后集体聚餐。
1904年农历十月初一村民镇龙庙建醮酬神时,和迈克尔医生发生了冲突。村民在寺庙旁边立了一个临时的打醮蓬,迈克尔医生认为村民建的醮蓬占用了教会的土地,要求村民把它移走。建醮的村民则认为醮蓬所在地是属于村民公有。
争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庆典的氛围让争吵更趋激烈。很快,闻讯的官兵从连州城内赶到了。在新建的天主教堂法国神父的帮助下,官兵让愤怒的众人安静下来,商定以后村民会把他们的醮蓬建于别处。10月27日迈克尔医生回到连州时或是天己黑,还是忙于安顿妻女,没有太过注意村民的庆典活动,尤其是造成上一次矛盾的打醮蓬具体位置。
次日早上九点,庆典还未正式开始,村民大多还在家中,寺庙里外人还比较少。在从教士居所赶往男医所路上,迈克尔医生注意到村民所建的临时打醮蓬的具体置,违反了去年的商定,再次侵占了教会的土地,并觉得村民打醮时的嘈杂影响了医院内病人的休养。愤怒不已的迈克尔医生试图引起村民的注意,与其商讨打醮蓬侵占教会土地的问题,他采取的方法是取走中午用于聚集众人的三尊小炮,拿到寺庙附近的男医所。庆典负责人之一罗德欢等三四名村中长者得知小炮被取走,和十几名年轻村民赶到教会男医所,要求迈克尔医生归还小炮。和迈克尔医生一番争论后,庆典负责人允诺以后不再把打醮蓬建在迈克尔医生认为属于教会的土地上,迈克尔医生也退一步把小炮归还,让最后一天的庆典继续下去。迈克尔医生归还三尊小炮后,一些愤怒的年轻村民还围在男医所大门不肯散去,在年长村民的劝阻下,没有酿成冲突。可在迈克尔医生走进男医所后,一些年轻的村民转向大门投掷石块。
之后迈克尔医生和他的妻女及其他传教士从医所回到了位于鹅公山山腰的教士居所。迈克尔医生派人给衙门送信,请求官兵保护。闻报后,两名文官和三名武官带着不足30名且没有配枪的士兵在很短的时间内赶至了鹅公山。
越接近中午,参加祭拜典礼的村民越集越多。村民没有听到炮声,就来到醮坛质问,得知缘故,遂大动公愤,百余人蜂拥至教会医院,要找迈克尔医生理论。一些听说迈克尔医生拿走小炮但又不知道迈克尔医生已经归还小炮的村民闯入两所医所搜寻小炮。“民众在医院寻出药浸孩尸两具,民情更为激愤,尽管该牧令百方开导,言孩尸系洋人医院应有考究之物,并非谋害幼孩,无如众口不听劝告.必欲得洋人而甘心。一愤怒的村民越集越多,达两千余人。村民也由开始的掷石块转向教会建筑纵火。虽然官兵极力规劝,但愤怒的村民还是先后往男医所、女医所、教士居所点火。秋时天干物燥,着火的建筑迅速成为火海,教会三处建筑及财产最终被烧毁殆尽。
另一部分官兵在教士住所围墙外,安抚村民,保护美国人的生命安全。眼见村民越来越多且不肯规劝,情况十分危急的官兵建议,由官兵护送美国人坐轿子或骑马离开鹅公山教士住所前往河对岸的连州衙门,迈克尔医生拒绝了。其后迈克尔医生和六名美国人在官兵不注意的情况下,从教士住所的后门逃出,后躲到了山上的洞穴。等到官兵得知洋人逃至山上的洞穴,赶到洞穴时,除了迈克尔医生和帕德森小姐,其他的5名美国人(四名传教士,一名儿童)已被村民搜出,残忍的杀死。
自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就很少出现大的教案,造成多名洋人死亡的教案更是少见。连州教案发生在义和团运动后的1905年,造成5名洋人的死亡,教会建筑和财产都被烧毁殆尽,其严重程度使之被称为“清末广东第一基督教教案"。纵观连州教案发生的过程,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起由于教士轻率的冒犯民间习俗引起民众的不满造成的事件。代表中国参加中美联合调查团的广州官员温宗尧在给外务部的奏折上说“详究颠末,事起仓卒,非有预谋。"《北华捷报》11月17号上的文章也评价连州教案的“爆发是突然的。在连州呆了整个夏天的两名女医生都没有预感,也没有看到村民敌意的表露。"连州教案不是盲目的反西方宗教、反洋人的排外运动,而是对美国人无视中国人利益和文化传统的一种合理反抗。在连州,外国教会除了有美国新教长老会外,还有法国天主教。在连州教案案发后,“有人用竹筐盛孩尸,遍游连州城内外,沿途敲响火水罐,高呼‘番鬼佬谋人!’‘杀番鬼佬!’,可连州城内的天主教传教点没有受到攻击,法国神父的人身安全也没有受到威胁,当天还可以向其广州的朋友去信告知连州发生了教案。这些说明连州的村民不是盲目的仇视西方的宗教、洋人,他们只是反对依靠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侵占他们土地的美国人。
连州地图
事件中的五名被害人
迈克尔(麻义士)夫人
车丝纳(车姑娘)博士
迈克尔(麻义士)女儿
皮尔先生
皮尔夫人
第二节 连州教案发生的原因
传教士欺压村民引起的土地纠纷
追溯大部分教案发生的原因,西方教士强行购买土地与中国当地民众发生纠纷无疑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连州教案也是如此。
188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到达连州开始传教后,就不断试图在连州购买土地作为教会地产修建教堂。在1882年美国传教士试图购买传教士在连州县城所租用的房子时,地方官进行了干涉,没有购买成功。所租用的房子也不能再续租,不得不住在连州河上的船屋进行传教活动。在连州县城购买土地失败的传教士没有气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连州县城河对岸的鹅公山。
1895年3月,一传教士试图购买鹅公山脚下,靠近河边的,属于菜园坝村民的一块土地时,和部分村民发生了纠纷,一些暴怒的村民袭击了他。他回忆说:“我跑走了,没有受伤。但我的儿子和一名祷告者被暴徒抓住扭送到了衙门,被打了500大板后被投入了监狱。"这名传教士愤怒地冲入衙门,一番争吵后,地方官释放了他的儿子和中国基督徒。事后,连州的美国传教士林格(Whlingle)把这次冲突报告给美国驻广州总领事,向广州的总督衙门发表抗议。在美国驻广州总领事的不停要求下,总督衙门在1896年9月命令连州地方官允许传教士在岸上活动。此后,在连州官府压制了菜园坝大部分村民的不满情况下,传教士从村民手中强行购买了位于鹅公山脚下的一块土地。由此,村民和传教士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1897年,美国传教士在这块刚刚获得的土地上兴建一所男医所。在医所的建设过程中,菜园坝村中的二十个长者威胁传教士“会在晚上推倒白天砌好的砖墙。"村民的威胁没有兑现,男医所很快就建好了。迈克尔医生及其家人也从附近的三水搬到了连州的菜园坝男医所居住,在连州居住的美国人更多了。
大约在1900年后,迈克尔医生又试图强行购买挨近男医所一块地势更高的土地,引起了村民更大的反弹。在山上所建的镇龙庙,村民每年秋时十月初一都要隆重的建醮,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是连州最大的民间节日庆典。洋人购买旁边土地后,建医所建教堂,对村民的民间宗教感情是极大的伤害。再者,“鹅公山是菜园坝村的后山,本为村人耕种醮牧的处所,山上又有村人的祖坟",这片土地向来被认为是“阖村公地",是菜园坝全体村民的共有土地,传教士试图购买这片土地,在产权上是难以界定的。可是,有不平等条约撑腰,仗着官府的暗中默许,胆大妄为的迈克尔医生通过中间人从村中贪财无赖之徒手中“购买"了这块土地。可是“并无预早标贴告白,俾众周知,即未由官印契,亦没订立界址”,因而在法律上,美国教会不拥有这片土地的产权,绝大多数村民更不会承认这片土地已经属于教会所有。
美国新教教士恃强占地确属不法行为,它既触及了中国当地民众的实际利益,又冲击了民众祭祖信仰和宗教节日的习俗,这无疑为后来土地纠纷和教案的发生埋下了祸根。正如温宗尧等禀道:“伏维本案启衅之因,因菜园坝村民在镇龙庙建醮酬神,麻教士以所建醮蓬之一隅在教会地段,取去醮炮三尊,收存医局,以为抵制之计。村民以该处系阖村公地,并非教会之地,遂起争端"。据查,“麻教士与村民争地段,系阖村公地,麻教士暗向村中一二无赖买受,并无预早标贴告白,俾众周知,即未由官印契,亦没订立界址。今麻教士认为教会之地,实属无理取闹,以致酿成交涉重案。"
教案发生后,参与联合调查团的广州长老会的传教士也认为,“(美国传教士)购买土地和建造外国建筑加剧了当地长期存在的排外情绪"是连州教案发生的原因之一。
中西文化差异和碰撞
连州乡民十月初一在鹅公山镇龙庙建醮打醮历史非常久远,是连州最大的民间宗教节日,盛时参加的民众有几千人。庆典所用之物被视为圣物,不是人人能随便摸,更不能随便移动。庆典是否能顺利进行,关系到神仙是否保佑来年连州风调雨顺,干扰庆典的进行被视为对神的亵渎,更是对连州全体民众利益的损害。参加庆典的人数众多,群情激动,也是最容易失控酿成骚乱的时候,对庆典有所知、明智的人绝不会试图去干扰庆典的进行,点燃骚乱的导火索。
迈克尔医生拿走村民庆典开始前用于召集众人的三尊小炮,目的是向村中长者抗议他们没有遵守前年的协定,再次在他所认为的教会土地上建打醮蓬。迈克尔医生对连州民间习俗的无知,让他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个行为在村民的眼中被视为对庆典圣物的亵渎,对神仙的大不敬。迈克尔医生眼中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在村民眼中是对神灵的大不敬,造成神灵的愤怒降罪于连州民众,相当于谋害连州民众的恶劣事件。《教务教案档》所记载的:“查上年连州闹教之案,因教士将醮炮取去三尊,愚民以为亵侮神明,地方必遭灾,激动公愤,致酿焚杀之事。盖愚民之视神炮亦犹教士之视十字架也。"反映了这一点。
乡民邓哭王供道:“我数十个乡村的人民迎神打醮,系求全人口平安,美教士霸占我们的土地,干涉我们正当行动,破坏我们乡俗"。因此乡民就有了“夺取醮炮以为不祥”的痛觉,从而“群抱不平’’,“闯进医局搜寻’’。在连州美国医院供职的中国教民章李两人,目睹了连州闹教情形,他们在美领事的再三诘问下,讲到该案发生的第一点原因就是“土人迷信神权,以美教士取去花炮为不吉利’’。香港宗教史专家李志刚讲到连州教案的起因时,也归结为“完全起因教士的无知,所引致各种的损失,教士应有其咎’’。
洋人对中国民间习俗无知,中国民众对近代西方医学、化学知识同样是缺乏理解,尤其是在一些穷乡僻壤,愚昧的村民更是容易产生种种误解和猜疑。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少教案的发生都有民众无知引起的谣言在背后推波助澜。19世纪,天津的人们普遍相信并传言;“有些婴儿失踪了,被传教士买通的人们拐去了;修女们把他们害死,挖出他们的眼睛和心脏,备作迷魂药和各种奇怪药物之用。"流传甚广的此类谣言最终导致了1870年的天津教案。
连州位于广东北部内陆,和外部接触较少,加上穷乡僻壤,广大民众缺乏教育,愚昧无知,造成此地民众一方面封建迷信特别严重,另一方面是对西方事物误解特别严重。“教士将醮炮取去三尊,愚民以为亵侮神明,地方必遭灾,”体现了连州村民的封建迷信。连州民众对西方事物的无知则体现为对药浸孩尸的认识。
西式医院医生把人类或动物的尸体做成福尔马林作为医学研究所用,在西方人眼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近代很多接受了西方思想的中国人也不觉惊奇。可在连州无知村民眼中,药浸孩尸被视为是洋人杀中国儿童的证据,要抓洋人泄恨,教会医所则被视为洋人谋害中国小孩的地方,要摧毁。这种误解和猜疑无疑点燃了他们仇恨的怒火,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加剧了教案的激烈程度。
社会学理论揭示:“暴力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被把这一事件大大夸张了的谣言煽动起来的。"所以在连州教案中,知道迈克尔医生拿走小炮的民众起初只是向医所投石泄恨,可在闯进医所,搜出两具药浸孩尸后,民情激愤,必欲寻出洋人而甘心。尽管地方官百般开导“孩尸系洋人医院应有考究之物,并非谋害幼孩,"无知乡民众口喧腾,,不听劝告,还是将该医院纵火焚烧,且将洋人从山洞中搜出,杀后剥尸示众才泄恨。
地方官的事前防范不力及事发护卫无力
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是不平等条约保护之下的活动,中国地方官则是这些活动的直接保护者。连州教案发生前菜园坝村民和美国传教士的矛盾就很深,连州地方官没有尝试去解决这些矛盾,反而纵容传教士的不法行径,让这些矛盾越来越深。
美国传教士在菜园坝开始购买土地初,就引起了大部分村民的不满。后迈克尔医生强行“购买"属于村中共有的土地,更是让村民和洋人的矛盾到达顶点。村民对默许传教士侵占自己土地的官府也存在不满,形成了“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村人敢怒不敢争"的局面。
菜园坝村民和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矛盾第一次大爆发1904年农历十月初一打醮时村民和迈克尔医生的争吵,非常幸运被平息了。此次矛盾的平息具有很大的侥幸性,村民爆发的怒火被强制压下去后,村民对洋人对官府的痛恨进一步增强了,矛盾若再次爆发必难以收拾。可连州地方官没有采取措施妥善解决村民与教会的矛盾,放任这个矛盾继续深化。在1905年村民再次打醮时,最终让累积许久的矛盾火山般爆发,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
连州教案案发初,连州地方官迅速赶到了鹅公山。可是带去的士兵不足三十名,而当时愤怒欲抓洋人泄恨的村民人数达几千,兵力尤为不足。迈克尔医生在事后写给教会人士的信中也提到“士兵数量非常少,因为地方实行新兵计划,一下子淘汰了所有的旧式士兵,新士招募不及。川刚刚入伍的新兵,缺乏训练,又没有佩戴长枪,对愤怒村民的威慑力实在有限。
美国在鹅公山的建筑又有三地,山腰的教士住所,山脚的女医所、男医所,这让数量本来就少的官兵又一分为二,力量更为薄弱。虽然官兵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用和平规劝方式去驱散民众,但太多的“暴徒",官兵的数量又太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力给美国人提供基本的生命和财产的保护。所以传教士不肯听从地方官建议由其护送至连州衙门,而是自己从后门逃出躲到山洞中。
抵制美货运动起后,广东省民情浮动,总理衙门早已谕令地方官应随时认真防范,妥为保护(洋人)。可连州地方官的事前防范不力、事发护卫无力,让连州出现了清末广东最大的基督教教案。对此,总理衙门批评连州地方官“既知教士与村民早有微嫌,乃平日既不调和防范,临事又不力为保护,犹属异常玩误"。就连地方官自己也承认“防护不及,遭此重案,咎无可辞"。
第三节 两个相关问题之质疑
是否和天主教会有关
对于连州教案案发的原因,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向外务部的奏折中提到,此案“实因天主教徒与麻教士素有嫌隙。“在中美两国官员组成的调查团在询问案发目击者时,中国教民童李两人也说“有别教教民从中煽动"。因而当时有观点认为连州教案的发生与天主教与基督教问的矛盾和及天主教会的挑唆有一定关系。
天主教会在连州的传教活动在1900年后才开始,直到1904年秋才设立了一个长期传教点。为了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天主教会,天主教的神父允诺在村民诉
讼时利用他治外法权的不友好态度长期不满,又得不到官府支持的村民成群结队去找天主教神父,登记成为加入天主教的申请人。通过利用了村民和美国新教之间的矛盾,天主教会对村民的影响力大增。1904年连州地方官要依靠天主教神父来平息村民和美国新教传教士的争吵证实了这点。调查团给出的调查报告中说“在教案发生的开始,若天主教会能够施加他们的影响力去镇压此次骚乱,教案可能得以避免"也证明了天主教会对村民有很大的影响力。
连州村民视天主教会为对抗美国长老会欺压村民的后盾,有了此后盾,村民反抗美国新教传教士欺压的勇气大增。1904年村民和美国新教传教士发生矛盾时,一个愤怒的村民高喊“我们是天主教徒,我们要杀死你们全部,烧毁你们的建筑。”
对于连州教案的案发是否和天主教会的背地里挑唆有关系,派往连州调查团是非常谨慎的。虽然在调查中,调查团确认了烧毁教会财物和屠杀美国人有关联的人曾加入罗马天主教会,迈克尔医生也指认,去年威胁他,声称是天主教徒的村民也在案发现场。但美国“觉得在没有十足证据的情况下,指责天主教会是非常不明智的"
就目前笔者能看到的材料,天主教会在连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否教唆村民反抗美国新教的欺压酿成教案,缺乏充足的资料可以证明,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是否和抵制美货运动有关
连州教案事发时,中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尤其是在广东,粤督岑春煊诱捕广东抵制运动领袖马达臣等人和广东南海县人冯夏威在上海总领事馆前自杀事件发生后,广州的抵制美货运动达到第一次高潮。
广东人民在抵制美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对外国人,尤其是对美国人的反感情绪,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向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中国雇员发出匿名信,威胁他若不辞职,就有被枪杀的危险;向美国驻广州总领事也发出了匿名的死亡威胁信。所以,连州“五个美国人被杀"事情发生后,虽然广济医院(广州抵制美货运动的总部)立即宣称抵制美货运动组织和连州教案没有关系。但很多外国人和报纸舆论都认为抵制美货运动的组织与之有关联。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Juliusglay)得知连州“五个美国人被杀"的消息后,就怀疑此事和煽动人心的杯葛宣传单引起的反美情绪有关。尤其是广济医院最先从连州乡绅的来信得知连州发生教案的消息,更是加深了雷优礼对此事是抵制美货运动组织所为的怀疑。连州教案的幸存者——迈克尔医生也怀疑此事和抵制美货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他还特别提到一件事,在他从广州携妻女回连州的路途中,在一个离连州只有一天路程的小镇,向他购买了书籍的一名小商人对他说,如果他是美国人,就不会买他的书。此事让迈克尔医生怀疑抵制美货运动扩展到了连州地界,连州民众也有反美情绪。
11月10号上海的西方报纸——北华捷报的一篇文章提到:“如果中央政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压制‘杯葛’,就会出现杯葛发展为反王朝和反外国的运动的巨大危险。一旦如此,‘杯葛’就会变成骚乱,这种转变在广东比在其他省份更有可能发生,这也是造成连州暴乱的部分原因。"广州南方浸礼会的美国传教士张伯士 (Re Chambers)根据两位幸存者的证词,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11月10日的香港《德臣报》(The China Mail)上。作者认为抵制美货运动让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反美情绪,他们预谋发动了杀美国传教士的事件,案件“和抵制美货运动、法国天主教神父有关联”
中国人则普遍认为抵制美货运动和连州教案没有关系。广州抵制美货运动总部——广济医院在连州教案消息传出后就立即否认与此有关。当时广州比较重要的报纸《有所谓报》上几篇文章讨论了连州教案和拒约的关系,都认为拒约和连州教案无关。其中署名贤公{:吁连州教案乌得牵涉拒约》一文,反驳了雷优礼“硬谓(连州教案)非教案而实为拒约之暴动”之论,认为“连州群处一隅,风气未启,于抵制之事,不能如内地之应声举行,苟能举行,则未集议而劝不可暴动,观于各处抵制之文可见也”。
为了弄清连州教案是否和拒约有关,教案的两名幸存者(迈克尔医生和帕德森小姐)到达广州后,广州官员和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官员联合对他们进行了询问,两人都没能提供抵制运动和连州教案有关的具体证据。11月10同成立的中美联合调查团到达连州后,“到附近墟市游览,并无见仇洋揭贴,亦无抵制美约告白"。在调查过程中,询问了50多名目击证人,也都没有找到抵制美货运动和此事相关的证词。
连州乡绅写给广济医院的信让雷优礼大为怀疑抵制美货运动和连州教案相关。实际上,在信中,连州乡绅“非常遗憾在连州没有成立抵制美货运动的组织",认为“因为如果有这样的组织,那么演说者就会规劝无知的民众不要诉诸于暴力的行为。连州没有成立抵制美货运动的组织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美国可能会说,抵制美货运动是事故的起因"。这封信恰恰能证明连州没有抵制美货运动的组织,抵制美货运动和连州教案的发生没有一点关系。所以看到这封信后,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副总领事韩瓷敏(Ps heintzleman)就表示“不同意《德臣报》上,认为抵制美货运动、法国天主教神父和连州教案有关的说法。"
粤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乐和(Fwmaze)在1906年4月17日所写的《光绪三十一年广州口岸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里就认为“十月间,连州闹教,戕害教士数人,据云系因抵制风潮所至,推此说并不足据也。"
虽然各方面的证据都说明拒约和连州教案无关,部分外国人也持这种看法,但美国方面仍然坚持中国一直存在着排外情绪,大屠杀前,抵制美货运动又使排外情绪进一步加深,并最终导致了连州教案的发生。可这种坚持更多是出于外交目的,希望以此威胁清政府采取更强有力措施去镇压抵制美货运动。
美国研究者爱德华・J・M・罗兹在其论文《广东的民族主义和排外(1905-1906)中认为连州教案是一起地方案件,和抵制美货运动没有关系。综上所述,抵制美国运动对连州的影响非常小,和连州教案发生没有关系。
第二章 美国官方对连州教案的反应
第一节 教案发生前的中美关系状况
1905年,因美国排华法案和在美华工遭受迫害,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6月12日,上海总商会率先提议如美国在两个月以内不将苛例删改,则全国人民将实行抵制美货。以不用美货而抑制美国禁约的议论迅即在海内外风行。三天后,6月15日,广州响应,继而扩展到全国。抵制美货运动开始后,商人不卖美货,民众不买美货,学生从美国办的学校退学,这对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和文化影响力是极大的打击。
广东地区是侨乡,在美华工、旅美华侨人数众多,因而广东地区的抵制美货运动相当激烈。7月16日,经过各种筹备工作,广东成立了拒约会,后又改名“筹抵苛约不买美货总公所一(以广济医院为办事公所),领导拒约运动。
看到有组织的广州抵制美货运动声势日益浩大,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于7月21日,照会两广总督岑春煊。照会中,雷优礼一直强调,工约问题应该由两国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他提醒岑春煊注意,集会激起了人们的仇美仇外情绪,如果不设法制止,将会造成混乱,有碍广州的治安以及中美两国的睦谊,要求岑春煊设法制。
9月2日,广州抵制美货运动骨干马达臣、潘信明和夏仲文被捕,罪名是私布传单,刊刻揭帖。马、潘、夏入狱引起省中民众的公愤,抵制美货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部分民众认为抵制美货运动领袖的被捕是因为地方政府受到了美国总领事的压力,以致民众愤恨,写信恐吓。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中国雇员收到匿名信,信中威胁他若不辞职就要冒被枪杀的危险;雷优礼总领事也接到匿名的死亡威胁信。虽然两广总督岑春煊逮捕了雷优礼提供的嫌疑犯,但因没有证据,最后释放了他们。雷优礼认为两广总督的这一举动说明他无力保护美国在华人士的人身安全。9月12日,他发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中,抱怨了他所面临的困难,预言广州地区将会爆发暴乱,请求美国政府派兵保护。
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William Wrockhill)抱怨雷优礼绕过他向美国国务院直接提出派兵请求,并强烈反对回到二十年前老的炮舰政策。他倾向于向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要求清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镇压抵制美货运动,尤其是广州的抵制美货运动。
在连州教案爆发前,美国在华外交官对如何镇压中国的尤其是广州的抵制美货运动存在分歧。驻华公使柔克义倾向于采取外交手段,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加大镇压的力度。而身处抵制运动漩涡广州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态度比较强硬,要求美国政府派兵,进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胁。
第二节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得到教案的消息
1905年10月28日,连州5名美国人被杀,此事何时又是通过何种渠道为美国官员所知的呢?“五个美国人被杀”的当天,在连州的法国传教士给广州法国大主教写了一封信描述了“这一意外”。广州法国大主教把这封信复写了一份,转交给法国驻广州代理领事。11月1日四点,法国驻广州代理领事把这封信的复写版转给了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雷优礼通过这个途径首次知道了“5个美国人在连州被杀的消息"。与此同时,广济医院在10月31日(周三)一点收到一封由连州乡绅寄出的信,知道了连州传教士被杀一事。医院的一名员工又把这事告诉了美国长老会广州传教士的毕提(Andrew Beattie)博士。11月1日毕提博士亲自到美国总领事馆告知了此事。
雷优礼知道“五个美国人在连州被杀"后,立即给两广总督衙门发了一封电报,请求两广总督岑春煊证明有关此事的真伪。两广总督衙门收到这一电报后不敢怠慢,马上发电报给连州地方官府,“查明起衅事情,迅拿该匪究办”。11月1日晚上,交涉局官员温道台电报告知美国总领事馆,虽然还没有得到地方官回电证实,但通过其他渠道,确实“5名美国人在连州被杀的消息”是真的,还提到总督立刻采取了行动,决定派一支炮艇和六十名士兵往连州。
次日,两广总督衙门收到连州的复电,称:“(十月)初一该州美国医院教堂村民醮会,教士不准放炮,起衅,被焚洋人男妇被害五人,尚有酩教士(作者注:即迈克尔医生)、趴姑娘(作者注:即帕特生医生)幸均救出”。收到电报后,两广总督把电报转给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同时发电报给外务部,告知了连州教案一事。
11月3日,雷优礼发电报给美国国务院,告知了“五个美国人被杀’’一事。在此电报里,雷优礼怀疑此事和“煽动人心的杯葛宣传单引起的反美情绪”有关,认为“总督要为此事负责"。
通过史料,我们可以发现,连州发生5个美国人被杀案件,连州的地方官没有马上主动告知上级官员——两广总督。这反映了连州官府没有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并有想瞒过去的嫌疑。中国地方官员隐瞒不报,结果是美国总领事通过民间渠道得知此事,诘问两广总督衙门,使清政府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也加深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不满。再者,也使谣言满天飞,形成了某些不利于中国的舆论。
11月8日早晨,教案幸存者迈克尔医生、帕特生小姐回到广州。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两广总督“派温道台和美国总领事在美领署,详问情由"。“经过美领、温道再三研诘,此事与拒约有无牵涉,皆称连州并无拒约会及聚议演说等语一,“细按起衅情节,是与拒约一事丝毫无关。"对于询问的结果,两广总督比较满意,但雷优礼的态度仍有保留。在11月8号发回国的电报里,雷优礼谨慎地提到:“抵制美货运动是否和连州教案相关还需调查证实。但是,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重要事实是,最先得知连州五个美国人被杀的广济医院是杯葛组织的总部,写信告知医院消息的连州乡绅曾请求广州的杯葛组织给他提供反美的传单和口号”
损毁前的女医局
损毁后的女医局
损毁后的女医局
第三节 美国官方对连州教案的反应
恰逢1905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没货运动,尤其广东又是抵制运动的中西地区,反美情绪空前高涨,连州教案的发生后,美国在华外交官普遍怀疑抵制美国运动组织与连州一事有关系。
雷优礼刚得知此事时,就怀疑此事和“煽动人心的杯葛宣传单引起的反美情绪"有关。雷优礼只是怀疑而已,驻美公使柔克义认为这种联系是肯定的。柔克义是11月2号得知连州美国人被杀的消息。他在11月4日发回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中提到,“抵制美货运功和连州屠杀有密切关系,不彻底压制抵制美国运功,美国公民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他还说,“在过去的四个月,一直警告中国政府,若不完全禁止反美运动,尤其是反美的文字印刷品,在中国的某个偏远地区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幸的事情。广东官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去扑灭反美情绪,使其传播范围越广,反美情绪越强,最终导致了连州屠杀的发生"。
11月3日,美国国务院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收到连州5名美国人被杀的消息后,就马上致电柔克义,指示他“要督促总督颁布更严厉的告示,使中国政府认识到给与足够的惩罚和保护的重要性。美国的公众情绪会非常激愤,要避免恶劣的影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行动。"
11月3日清政府颁布了一道上谕:“广东……省民情浮动,前经谕令地方官随时认真防范,妥为保护。乃该州漫不经心,出此重案,实属咎无可辞。著查取职名,先行革职,……著岑春煊严饬派出之员,赶紧查拿首要各犯,按律治罪,毋稍宽纵。教士五名无辜被害,情殊可怜悯,著即妥为抚恤。其余各处教堂教士,并著一律认真保护,毋在疏虞。”
但柔克义对清政府采取的措施并不满意。他警告清政府,中国民众对美国看法非常偏激,若不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不幸的事情很可能会再发生。
11月4日,外务部官员会见柔克义。在会谈中,柔克义强烈要求清政府必须想出有效的方法避免在广东再次出现反美暴乱。他认为两广总督的抗拒(执行8月31日上谕——后文详叙)行为和他对反美运动的明显同情,让中国民众变得把美国人视为非法者和民众的敌人,加上一点点误解作为催化剂就造成了现在对无辜男女的屠杀。所以他要求不但要严惩相关的失职官员,对拖延事态的两广总督也要有所惩处。为了逼迫清政府采取更为强有力的措施镇压广东的抵制美货运动,柔克义数次警告清政府:“美国国内公众对此事极为激愤,中国政府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最不幸的局面将会出现。柔克义所谓的最不幸的局面就是美国派兵至战国,这种赤裸裸的武力威胁充分反映了美国在华外交官对中国局势恶化的担心,也充分暴露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
美国官员将连州教案归因于长期以来由于抵制美货而在华南民众中产生的一种强烈仇外情绪,认为这种仇外情绪如果不加遏制会导致义和团事件的重演,通过外交手段不能使抵制美货运动终止,那就采取军事手段。美国在华外交官中,最早要求向中国派兵的是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
早在7月,抵制美货运动在广州风潮初起的时候,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就担心“集会激起了人们的仇美仇外情绪,如果不设法制止,将会造成混乱,有碍广州的治安以及中美两国的睦谊"30 9月广州抵制风潮再起,领事馆收到两封匿名死亡威胁信后,雷优礼更是预言广州地区将会爆发暴乱,请求美国政府派兵保护。在雷优礼的眼里,连州教案的发生恰恰证明了他对局势的正确估计,美国政府应该早就同意他派兵的要求,现在派兵还不晚,至少可以避免又一次义和团运动在广东的发生。在中国的部分英文报纸也叫嚣要给中国一个教训,鼓吹采取炮舰政策。
在种种压力下,老罗斯福总统于11月15日下令派遣“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力量向中国沿海集结”,同时加强在菲律宾的军事力量,并加紧训练美军。据<芝加哥论坛报》一位和老罗斯福交好的记者12月23日的报道,除了两艘已经在远东地区服役的两艘护卫巡洋舰外,老罗斯福还想向中国水域派遣4艘战列舰。连州教案的发生,加上12月发生两起纷乱(一个美国船长因打鸟时意外击中一名中国妇女遭到中国人的围攻、上海一场骚乱中二十名中国人死亡几名外国人受伤),1906年1月和2月,中国将会再次出现义和团运动的谣言传遍整个美国。曾在九月访问广州的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n)危言耸听地说:“中国处于混乱状态,目前那里的形势与义和团暴乱前的情况非常相似,这是许多人的共识。”美国政府更是坚信中国情况紧急,不强硬压制造成这些纷乱抵制美货运动,美国在华人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军事政策。据《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为应对中国可能出现的危机,美国陆军部从二月起已经向菲律宾派遣了两个步兵团和两个野战炮兵连。就在此次向菲律宾派遣了大量军队后的五天,《华盛顿邮报》引用某位高级官员话称,如果中国的局势再不改善,将会向菲律宾派遣更多的军队。从这一连串的军事调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中国的抵制美货运动得不到压制,在出现类似连州教案的意外,老罗斯福很有可能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
综上所述,连州教案发生后,美国在华外交官普遍担心中国,尤其是广东地区会再次发生义和团运动,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武力威胁或武力胁迫清政府压制导致反美情绪蔓延的抵制美货运动。在美国在华外交官和国内商业组织的呼吁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调动,加强的菲律宾的兵力,武力恐吓清政府。
被毁前的连州基督教堂
被毁后的连州基督教堂
第四节 分析美国反应强烈的原因
案情的严重性
由于美国来华教会的工作中心多放在创办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医疗事业上,传教工作开展得较少,发展的教徒自然数量教英法少。再者美国对其在华传教士的支持与“保护”,不如英法积极支持,传教士自身也比较检点。所以就传教士人数和教案次数做比例计算,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引起的教案比例是最小的,教案的情节与他国相比也是影响较轻微,牵涉较单纯。
据《试论十九世纪中美教案的特点》一文统计,中美教案从1854年到1898年,共发生53起。在这53起教案中,教堂、医院及教士住宅等被毁17处,教士、教民被打伤4人,教民被打死一人。李定一在《中美早期关系史》一书中总结义和团运动前与美国有关的教案时也说,“中美之间教案,涉及美国传教士生命者,罕见。:”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进行了大规模的暴力屠杀。据韩德统计,义和团运动使32名美国公民(包括8名儿童)和其他国家的157名新教徒丧生。据《中国教案史》所列的义和团运动后至1911年间教案发生的重大教案,造成在华西方传教士死亡的人数均没有超过三名。
除了死亡人数较多外,死者遭受的侮辱性对待也让美国人愤怒不己。11月12日《申报》转译《字林西报》5一篇报道详细叙述了这一惨状:“乱党……先将墨克尔之女联谊抛入河中,继将亟斯纳脱小姐之衣尽行剥去,一并抛入河中。嗣后即有人持长矛投入河将二人乱刺。墨克尔夫人被石块击中头额,脑裂身死。乱党亦复裸其体而投入河。随后又将披勒夫妇二人寻获,杖毙之,亦投入河中。”《纽约时报》11月9日一篇报道也详细叙述了5名美国人还杀的惨状。这两篇文章,难免会让美国人及其他的外国人想起义和团运动残杀外国人的惨景,担心中国再次出现“拳乱”。
综上所述,连州教案中5名美国公民被残忍杀,教堂、医院和教士住所一应被毁,就案情严重性来说,是自中美两国有教案发生以来,仅次于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严重教案,也是义和团运动后中造成外国公民死亡人数最多的教案。如此严重的案情,中外舆论哗然,美国政府不得不严阵以待,其反应之强烈也在情理之中。
西方在华报纸舆论的影响
连州教案不仅是中美教案中最严重教案之一,也是自义和团运动后,中外之间最严重的教案之一。案情之严重性,迅速引起了中外人士的注意,尤其是西方人在华办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在这些报道中,不乏一些鼓吹要给清政府一个教训,采用炮舰政策的论调。
在上海发行的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是西方人在华创办的最有影响的一份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副刊。在11月10日的一篇文章里,记者提到,“连州教案是一长串反对外国人暴行名单中最新的一个,如果中央政府不切实执行(要给传教士最友好的对待)法令,这类暴行就不会消失”,“各国放弃受到质疑的炮舰政策后,中央政府承担了避免暴乱的全部责任,如果中央政府的行动不能让各国的放弃是合乎理由的,各国必须回到原有的炮舰政策。"
在香港发行的《德臣报》也是当时最重要的西方报纸之一,在11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中,传教士作者认为,“杯葛运动让人们如此的激动,以至他们图谋发动了如此的暴乱,一号召“西方各国联合起来让中国从高到低的官员明白,装糊涂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在华外国人呼吁美国采用炮舰政策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和民众对事件严重性的判断,为美国调遣军队、武力恐吓清政府营造了舆论氛围。
对中国再次出现庚子之乱的担心
虽然导致5个美国人死亡的连州教案纯粹是一个地方事件,可在抵制美货运动的紧张气氛下,在华的外国人都唯恐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排外运动的开始。
在《北华捷报》11月10号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记者认为“如果中央政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压制‘杯葛’,就会出现杯葛发展为反王朝和反外国的运动的巨大危险。一旦如此,‘杯葛’就会变成骚乱,这种转变在广东比在其他省份更有可能发生,这也是造成连州暴乱的部分原因。"
早在1905年的9月,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不满于两广总督处理匿名的死亡威胁信事件,预言广州地区将会爆发暴乱,请求美国政府派兵保护。连州教案的发生无异于证明他的担心和预言的正确性。刚得知连州发生教案的消息,雷优礼又收到英德(广州附近的一个城镇)传教士报告10月26日“暴民"尝试烧毁传教士房屋的信件,使他更加确信传教士是不安全的。此后发电召回了在广东偏远市镇服务的传教士。
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在1905年9月和老罗斯福的女儿艾丽丝(Alice Roosevelt)一起访问了广州。在广州街上漫步的时候,他看到街上贴满了谴责美国排华政策、号召中国人民抵制美货的招贴和口号。一张号召广州人不给美国妇女抬轿子的讽刺漫画(龟抬美人图)让他确信广州人对美国人是充满敌意的,老罗斯福的女儿出现在广州街头是不安全的。依据这些印象,毫不奇怪连州教案发生后,塔夫脱会危言耸听地说:“中国处于混乱状态,目前那里的形势与义和团暴乱前的情况非常相似,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美国国务卿罗脱(Elihu Root)在得知连州教案发生后,也认为抵制美货运动日益被人联想为一场“准备越过所有的界限,在某一天就会导致连州教案此类残暴行为的再次发生"的排外运动。
按照美国人的逻辑,既然中国,尤其是广州,有再次发生庚子之乱的危险,中国的官兵又不能给予美国公民的财产和生命足够的保护,那只有派遣美国自己的士兵去保护了。
对两广总督没能镇压抵制美货运动的不满
抵制美货运动在1905年6月12日,由上海商人号召开始,三天后广州响应。
7月16日,经过各种筹备工作,广东成立了拒约会,后又改名“筹抵苛约不买美货总公所"。在“筹抵苛约不买美货总公所一的领导下,广州的抵制美货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给美国在华利益以沉重的打击。
拒约会的成立以及广东抵制运动的发展使得雷优礼逐渐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7月、8月雷优礼多次照会岑春煊,抗议抵制运动中存在胁逼他人的行为,提醒岑春煊注意,集会激起了人们仇美仇外情绪,如果不设法制止,将会造成混乱,有碍广州治安以及中美两国的睦谊,他要求岑春煊设法制止。岑春煊以“贸易自由”为由,拒绝压制抵制美货运动,他是当时几个对抵制运动持消极态度的官员。
8月23日,雷优礼与岑春煊进行了的第一次正式会晤,经过激烈的谈判,岑春煊才表示他会发布一份告示,但是他“不会像袁世凯一样镇压抵制活动"
8月29日,柔克义照会外务部,要求对抵制运动即行弹压,此“为贵政府所应尽之本分……且以庶民如此擅拟国权,干预交涉,殊署不合……”,并要求“革惩抵制之首曾少卿”。在美国多次照会的压力下,清政府于8月31日发布上谕“中美两国睦谊素敦……所有从前公约……自应静候外务部切实商改,持平办理,不应以禁用美货,辙思抵制’’,下令各省“督抚晓谕商民,剀切开导,务令照常贸易,共保安全……倘有无知之徒,从中煽惑,滋生事端,即行从严查究,以弥隐患。”谕令颁布后,上海抵制活动锐减,抵制美货风潮中心,也由上海移至广东各地。
9月2日,广州抵制美货运动的骨干马达臣、潘信明和夏仲文被捕入狱,引起省中民众的公愤,抵制美货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9月4日,塔夫脱协同总统罗斯福的女儿艾丽丝一行人来到广州。塔夫脱威胁说,中国官员允许人民使用暴力抵制美货,是违反条约的行为。
在美国的压力下,出于对事态恶化的担心岑春煊在9月8日和9月18日颁布了两张布告,要求广州民众不要胁迫那些想买美货的人,更不要诉诸暴力。但雷优礼认为这仅仅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
同月,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收到两封死亡威胁信,加深了雷优礼对岑春煊不愿意镇压抵制美货运动的不满,认为他无力保护美国在华人士的人身安全,暴力骚乱可能发生,建议美国政府派兵保护。在驻美公使柔克义的反对下,此建议没有被采纳。
9月30日,雷优礼认为抵制美货运动的局势没有改变,对岑春煊没能镇压下抵制运动彻底失望,建议美国政府向清政府要求“免除总督的一切职务”。
10月,雷优礼因为身体原因在香港修养,在广州出现了他被拘禁,折磨致死的谣言。10月底,雷优礼夫人的中国婢女还拒绝为他们服务。
从广州抵制美货开始到10月28日连州教案发生这一段时间,尽管在雷优礼的要求下,两广总督岑春煊几次颁布公告,要求广州民众克制,不要出现暴力行为,但因美国迟迟不能回应中国修约的要求,广东地区的抵制美货运动没有平息下去。雷优礼把广州抵制美货运动的延续归因于两广总督岑春煊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镇压抵制美货运动,非常的不满,所以连州教案发生后,雷优礼认为总督“对暴动的发生是有责任的”。按照美国入的逻辑,既然美国在华外交官的多次照会和信件都没能让两广总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镇压抵制美货运动,那只有升级为军事恐吓了,冀望以此强硬手段逼迫清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镇压中国的抵制美货运动。
美国保护和支持传教政策的延续
19世纪,美国政府的战略重点放在兼并美洲大陆和恢复发展国内经济上,无暇东顾,只是追随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美国政府虽然积极争取并支持传教士入华,保护传教士,以便利用传教士为其侵华利益服务,但对涉及美国人的教案事件大多持谨慎态度。一般说来,只要清政府答应“惩凶"、赔款、张贴告示禁止反教就同意结案,不许美国传教士节外生枝,提出过分苛刻的条件。
19世纪90年代后,随着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增加及深入内地,依靠侵略特权更深地卷入了中国的事务,因此美国人和中国当地民众的摩擦也不可避免地增多了,最严重的两次冲突是1895年的四川成都教案和同年的福建古田教案。面对中国汹涌的排外浪潮,美国传教士要求美国政府保护的呼吁强烈,于是美国政府保护传教士的态度和政策日趋强硬。以美国在成都教案上的反应为证,在1895年的成都教案爆发后,驻美公使田贝(Charles Denby)认为成都教案的出现是“官方纵容的结果”,建议美国用炮艇轰击反传教士暴动的地方,在与中国外务部交涉中他又要求清政府将四川总督降职并禁止他重新任职,最后不顾中国外务部的强烈反对,还派遣了由三人组成的一个独立的美国专门委员会至成都进行调查,作为向中国人显示美国大力支持的一种“给人印象深刻的示威”。除了炮舰报复外,美国国务院支持了他的其他意见。自此,美国改变了以往相对“软弱"的传教士政策,转向一种积极支持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用各种手段捍卫传教利益的干涉政策。
这种政策在连州教案爆发后,美国的干涉政策的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更进一步的是,美国政府派军舰至广州游弋,并有出兵广州的打算,其态度更趋强硬。所以美国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传教政策的改变也是美国在连州教案后采取强硬反应的原因。
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海外扩张成为美西战争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为此,美国不惜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任何手段推动美国在海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特别是中国被认为在美国的海外利益中具有特殊地位。抵制美货运动及连州教案被视为对美国利益的挑战,是对美国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和意志的考验。这也是美国反应强烈的一个原因。
外文报纸关于连州教案的报道
车姑娘的家书外文报道
第三章 中美对连州教案的交涉
第一节派遣联合调查团
11月10日总领事雷优礼、道台温宗尧(交涉局官员,受过英语教育。雷优礼认为他是两广总督的私人秘书,是总督和外国人打交道时的参谋)、两名美国海军军官以及迈克尔医生等一行11人前往连州,调查教案发生的原因及教会的损失。
这种做法在中美处理教案上是有先例可循的。1895年6月,四川成都爆发教案。虽然美国教士没有受到伤害,教会损失也很小,但是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田贝对此非常重视,7月1日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议指派由四川新任总督、该省藩司、司同美国教士各一人组成一个委员会,其目的是就地调查与这些闹事起因有关的情况,查清闹事中英美两国人蒙受的损失。由于在华美国人要求完全由美国人组成一个委员会来调查事件并请求美国政府指派一位具有最高级别的领事为委员会的首脑,又考虑到美国国内公众对只有一名美国人参加如此重要的委员会可能会不赞成,田贝最终退出了所建议的联合委员会。在此压力下,9月4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尼(Richad Olney)从华盛顿给田贝发出指令,要求田贝立即组织一个美国委员会一由美国驻天津领事、教士和海军军官,会同相当品级的中国官员组成。然而,清政府总理衙门的官员认为这样的联合委员会并无先例,对于美国也没有好处,提出:关于四川教案的调查,可安排与英国驻重庆领事共同进行。但美国方面坚持认为“对成都教案进行单独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做到此点,美国保护其在华美国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态度和决心将为世人所共知",美国人希望“展示实力,使中国政府和中国内地人民不再怀疑美国政府有决心维护在华居留的美国人的应有权利"。而且美国方面认为,依据《烟台条约》第二款“第三条凡遇内地各省地方及通商口岸有关系英人人命盗案,议由英国大臣派员前往该处观审"和“最惠国待遇"美国有权这样做。最终在美国的强力要求下,总理衙门被迫同意了美国派遣独立调查团从陆路前往成都进行调查,并电告途经的各省当局,责成指派官兵护送委员。在田贝发给美国委员会的指示里,明确提出委员会的目的是“写出闹事真相的调查报告,作为R后美国政府提出要求的依据’,要求委员会“务必要询问目击闹事的洋人和当地人,按法律程序搜集证据"。
对比美国在成都教案中派遣的独立调查团和连州教案中派遣的中美联合调查团,可以发现,人员构成实际上是一致的,既有美国领事官员和传教士,又有中国官员。1895年成都教案中美国派遣独立调查团前往成都进行调查为连州教案的中美交涉提供了一些现成经验,使中美两国的交涉在一开始避免了一些处理方法的分歧。
一行人由100名外国士兵和100名中国士兵护送,行色匆匆,仅用了9天的时间,于11月18日由广州到达连州。到连州后,调查团马不停蹄的进行了调查,仔细检查被火烧毁的建筑物、寺庙和附近的山洞(7名美国人曾躲在这里,5名被搜出后残忍的杀)。11月21日,调查团正式会审,主要成员有三名美国人和三名中国人,分别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美国海军军官康伯・G・R・埃文斯上尉(Comder Grevans)和道格拉斯・E・迪斯米克上尉(Douglas Edismukes)、温宗尧道台、驻扎在连州的八旗军指挥官和绿营军指挥官。
调查团除了周日休息外,持续进行审讯,一直到12月6日,调查团共询问了59名目击者。通过密集的审讯,中美双方官员详细了解了连州教案的经过,对教案发生的原因也有了充分的认识。
1905年12月16日,雷优礼给美国国务院发电报,报告了调查团的裁决书:“事情发生的间接原因:1、中国一直存在着排外情绪。大屠杀前,抵制美货运动又使排外情绪进一步加深。2、在过去的两年,连州地区处于无序状况,特别醒目的是,人们抗拒总督设立新式事务的尝试。去年连州出现了暴民反对官府的示威,民众的无畏、放肆降低了官府的权威。3、麻医白教士购买和保留土地的方式造成了民众对传教士暗中的不满。4、附近地区的走私团伙怀疑麻医生/教士向官府打报告。直接原因:1、麻医生拿走3个火炮干涉了本地民众的宗教节日。麻医生/教士归还了火炮后的很短时间里,还不知道麻医生/教士归还了火炮的民众聚集了起来。麻医生/教士拿走火炮的做法导致年长者的不满,他们走进麻医生/教士,告诫他不要在土地上搭建临时的简易房。这些土地归麻医生/教士所有,虽没有地契,但确实是麻医生/教士购买了的。其次,暴民在医院搜寻火炮时发现了胚胎样本。民众把当地婴儿的丢失归因于麻医生/教士的不法行为。责任:1、麻医生3个火炮干涉了本地民众的宗教节日。2、混乱的情况使屠杀不可避免。地方上的官员是不称职的,没能保护生命和财产。连州官员称承认无力应付这一局势"。对于案件是否和天主教有关,美国方面称“天主教会似乎与此次事件没有直接联系"。
中国方面认为连州教案的原因有三:一、麻医生不准蘸会放炮,并将炮取去,致激众怒。二、乡民在医院寻出药浸孩身,乡愚无知,愈为愤激。三、连州地方官员,既知教士与村民早有微嫌,乃平日既不调和防范,临事又不力为保护。四、守卫的官兵劝麻教士等下船,骑马乘轿入城,麻教士等不听,私自逃到山洞。五、此案“实因天主教徒与麻教士素有嫌隙。
从中美两方的调查结论不难看出,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美国将主要责任归咎于中国,一是抵制美货运动,二是地方官员保护不力;而中国方面则认为是麻医生与连州当地民众的纠纷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嫌隙引起的冲突。但最终美国的结论占了主导地位。
中美联合调查团,除了调查教案发生的原因外,还调查了在教案中教会的损失,提交了一份教案中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报告及个人财产与烧毁的建筑物的报告。教中,被烧毁的建筑物有男医所、女医所、教士和医生的住所,损失估价是二万一千九百三十七两,修复费用为二万九千二百五十两九钱。教案中教会、教士、医生的财产损失估计是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五两五钱。总计五万两千七百八十六两四钱。此外,调查团还提交了一份华人基督徒的个人财产损失报告,估计华人基督徒在教案中总计损失三千四百八十八两三钱六分。
连州教案中派遣的中美联合调查团11人小组(连州拍摄)
推算前排左三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右二迈克尔医生、二排左三左四美国海军军官康伯・G・R・埃文斯上尉和道格拉斯・E・迪斯米克上尉、右三道台温宗尧、知州沈书麟、游击雷振谷、守备王召麟、(后二者指连州的八旗军指挥官和绿营军指挥官?)应该包括在内,杜布森未见文字记载有参与连州教案调查。
第二节 中美关于赔款的交涉
中美联合调查团完成调查任务后,回到广州。按照清政府和美国政府商议的结果,由两广总督所委派之代表——交涉局官员温宗尧和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具体商议连州教案的解决办法。其中,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奉有美国国务院的训条,全权受理连州教案案内所毁一切物产赔款,全权负责同中国官员妥商议定一切办法,了结教案。
经过6个多月的商议,1906年6月26日,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雷优礼向清政府外务部提交了照会,内有美国同意了结教案的九款要求:一者,须偿银四万六千一百二十九两六钱五分,交本总领事收,转交长老会代表及管理银两人罗牧师,以作赔偿教会在连州所失产物之用。此款尽余五月十九日以前交本总领事。二者,杀教士焚毁教堂之逃犯,须加重花红悬贴追拿,至拿获为止。三者,须切实允许以后竭力保护美国牧师。四者,该处每年建醮之庙,即该教会男医院相近者,须即改作学堂。五者,该学堂附近,将来须由华官建一石碑于众目共见之处,内刊明去年十月初一所颁上谕。六者,已各牧师回连州时,须将该上谕张贴于连州城及州属各众目共见之处。七者,除以上所论之石碑外,须由华官另建一纪念碑,俾纪念各牧师因此案被害。此碑刊明由华官所立。八者,此碑须建于近龙崖庙前之树下,即各牧师被匪由崖内搜出,惨加非刑后,并掷打河淹毙之处。九者,以上各碑均于本年八月二十三日以前建妥,将来倘有毁坏情事,应由华官修复。
外务部收到照会后,于6月28日回复了美国的要求。清政府对美国提出的二到九款要求都没有意见。清政府只在赔款问题上,希望美国考虑连州地瘠民贫,放弃索取赔款,示以博爱,地方绅民必将感怀厚惠,永世不忘美国的恩德。外务部向美方提出,鉴于连州地瘠民贫,难以一时凑集四万余两赔款,操之过急,必至激成事端,如果不能免除赔款,也希望美国驻广州总领事能转告教会,将赔款分作五期收取,每期六个月。
收到外务部的照会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即回文表示自己和教会都没有分期收取赔款的权力,而且以前同类案件赔款都是一次清交,连州教案的赔款绝不可能因为连州民贫而豁免,或分期收取,要求外务部在7月12日前将该赔款存贮于万国宝通银行。
面对美国驻广州总领事的拒绝,急于付清赔款、和美国了结连州教案的清政府命令广东善后局设法筹借,先为挚交连州教案的赔款。可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7月13日从温宗尧道台处接收连州教案的物产赔款后,在7月16日却告诉清政府,美国政府同意连州被害各教士的亲属向清政府索取恤款,他尚不能将此案了结。这让一直以为付清赔款就可以了结教案,不用付恤款的清政府非常惊诧和愤怒。
清政府事后在庙前立的碑刻。
第三节 中美关于恤款之交涉
1905年11月2日,一份联合报刊急件,“连州教会被攻击,迈克尔夫人、安妮迈克尔、皮尔先生、皮尔夫人被杀,迈克尔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