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搞末尾淘汰

网传某东要对百名副总裁级别的人搞末尾淘汰,淘汰率为10%, 年初宣布,年对兑现。报道称由于这些人的工资平均过百万,此举会给公司每年节省千万元。不知道某东的实际目的是什么,但是给高管搞末尾淘汰,按排名淘汰最后的10%。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年薪百万副总裁级别的人基本都是独当一面,领导上百人的团队。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是很难量化的,既然指标无法量化,那么如何确定谁是最后的10%呢?更何况,两个不同的部门,考核的标准完全不同,如何横向对比?
极大可能就是公司需要裁员(无论是成本考虑还是业务调整),想举起末尾淘汰的大棒,造成心理压力,让部分高管人员自动辞职,而无需支付或者减少支付裁员费用。

公司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运行,难免会遇到问题,有时候必须裁员。公司和员工的关系的本质上就是简单的交易关系,按道理完全可以公事公办。通知员工由于某某原因,比如需要节约成本,需要裁掉员工,同时按照劳动法,给予相应的赔偿。
公司都是人组成的。如果能甚至更人性化。能让员工体面的离开,比如并给予较好的推荐信就更好了。

一个好的工资制度要实现保障和激励两个效果。 办法是把员工的收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工资(保障),第二部分就是浮动工资并和绩效考核挂钩(激励)。

如果一个员工绩效不好,浮动工资不高,那么他自己就会努力,在争取更多的浮动工资的同时,实现了高的绩效,公司和员工双赢。
有的员工不适合某些岗位,可以先公司内部转岗,到能赚到高浮动工资的其他岗位。
如果公司内部可能的岗位都尝试了一遍,还没有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要么他接受低的工资(极低甚至没有绩效工资),要么他自己离职,这样不仅是对员工自己,而且也是对其他剩下来的员工都是一个好的交代。

一个百人以上的公司,各种岗位很多,除非员工自己放弃,否则不可能找不到一个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如果换了三个不同岗位,员工都不能胜任,他自己就会离职,这才是正确的公司和员工关系的思路。

即:
1: 工资分为固定(保障)和浮动(激励)两个部分。
2: 员工绩效不好,上册改善,中策转岗,下策裁员。
3: 需要裁员,直截了当,给予相应补偿。切莫耍滑头。

在信息化和服务业大发展的时代,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产。把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满意的报酬,才是公司正确的做法。

一个人找工作,最好先仔细了解一下公司靠什么赚钱,如果主要靠高级的机器,比如芯片制造,或者垄断经营,比如烟或者能源,或者资本运作,那么人的能力或者努力就毫无价值,这样的公司,无论标榜什么,都没有任何动力以人为本。
相反,如果公司业务主要要靠人的能力,比如网红,创意,设计,等,必然善待员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