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你能干吗? 中国工厂的发展和高校工科教育的思考
这次去广东深圳,给我一个开工厂的朋友作他的员工培训,他给我一个题目:如何从学生转化为企业需要的雇员。内容由我自己准备。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 他的工厂现在有30多名干部(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师”“生产线管理”等等。我是看着他的工厂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做起来的。但是新大学毕业生很多,没有 工作经验。很不好用。他的这些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即使如此,新毕业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与他的企业需求差别很大。
当然除了扩招带来的问题和中小企业没有新毕业生的培训计划这两个问题以外,就是中国目前本科教育与现实企业需求的完全脱节。我用以下一个对照反映本科的教育和企业的要求区别在哪里。
本科教育 企业的情况
重视做书本上的例题,有题目,有答案,和高中的唯一区别就是理论更高深 低层工作人员是有题目,没答案,中高层是没题目,没答案,不管哪一层,反正都是没答案
闭卷考试,合作 = 作弊 分工合作,团队协调,不合作没结果
商业意识和教育基本没有(不鼓励经商) 以挣钱为主要目的
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多重选择,没有标准答案
那么既然有差别,现在的学校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我本人在国企,外企,中国,美国,高科技,低科技的各种企业工作多年,回国以后在国内一流大学任 教,接触过学生,老师,还多次去各种企业做过培训,也接触过企业界的人。我的结论是,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需要做以下的调整以便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我认为国内高校的头两年半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很不错,基础打得很牢,没有必要修改,但是专业课开始需要修改一下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本科教育的专业课应大力提倡 open-ended-group project,就是教师只提出一个模糊的题目方向,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题目和教师讨论以后确定。然后运用课堂知识给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和低年级的研究生。除了非常基础的理论以外,尽量以项目的方法贯穿教学的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做项目的能 力。并且注重训练学生的软功夫,如沟通,记录,分工,管理,精确表达,书面报告,商业意识,口头表达(presentation)等等.
2:本科高年就应该引入case study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告诉学生,很多情况下,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实际上是个multiple-guess,多重正确答案的选择 (不是multiple choice). 要让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3: 提供以Plan-B(修课和作项目为核心)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一个信息高度爆炸和知识迅速老化的社会,本科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和15年前的高中教育一样),硕士才是具备了工作能力的可雇用的人员。我认为 本科,硕士和博士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区分:本科教育是有答案有题目,硕士是有题目,没答案,博士是没题目也没答案。可以看出硕士生比较适合于企业的要求,而 且由于年龄大一点,也比较成熟。按理来讲博士的培养从形式上来说更加适应于企业,但是很过博士的培养方向是搞研究,毕业生的意愿也是去大学或研究所,而且 学习时间太长,不适合企业的需要。所以企业喜欢的人是硕士毕业生。
但是现在的硕士教育定位不清楚,按传统的定义是以研究为主,但是这个工作目前被博士垄断。硕士教育要强调主要是为企业培养的,不需要做很高深的 研究,所以应该培养以项目为主的硕士研究生。修一些高等的专业课,配以一个半年左右的项目,这个项目没有多少研究的成分,而是和教师一起接工业界的项目, 使学生毕业以后更容易适应企业。这个培养方案类似于海外的planB(以项目和修课为主)
4:要求工程学的学生修至少一门经济学的课,写一个可行的商业计划书。如果可能,工科学生可以和商学院一起上课作项目。
5:请一些有工业界经验的讲师教一些专业课,这些人不仅带来专业知识,还带来实际经验和适合企业的语言。(大学老师和工业界的经理说话的语言都不一样)
我认为做以上调整以后,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刚开始时的车间
干部培训时的互动
大学毕业的其他出路(笑)
北大历史博士创业(目标全国烤红薯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