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和人才的使用

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向的,一个公司肯定无法也没有必要用到一个人所有的能力。对于绝大多说操作层面的工作,公司只需要用到对于公司创造价值最有用的那部分能力。老福特说过:我只要一双手,来了一个人。(意思是:我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操作机器的双手,却来了一个有思维且有非常复杂需求的人,搞得事情非常复杂)。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上强调普通操作工人最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可以长期从事简单且重复的劳动。
虽然科学进步,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甚至许多需要思考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工作只需要重复的操作和简单的思考。 很多普通人心目中的高级技能其实无外乎“手熟尔“,比如讲师,会计师,医生,播音员。还如摄影师,其实大多数不过是一个快门匠,就是按快门的。
公司支付的薪水只是需要的员工那部分能力,比如一个焊工可能是一个相声高手,但是公司支付的薪水其实只够买了这个工人焊接的能力,他的相声能力,公司是不会出钱购买的。
所以公司要做的就是使用激励手段,把这个人对于公司创造价值最有用的能力全部激发出来。而且要长期保持这种激励手段,让员工不断的在这项工作中精进,使员工在这项工作中的收益最大化。也许10年后,员工的焊接技术达到世界水平,而相声水平完全退化。但这不是公司需要考虑的事情。市场的自由流动下,员工自然会按照最适合他自己的发展的道路前进。

进入公司的通才是如何变成有用的“人才“?
无外乎就是使用激励手段,让员工长期在公司需要他努力的方向上精进。比如采用较低的保底基本工资配合很高的绩效奖金,而奖金只于公司需要额方向比如效率,质量等有关。这样,通才就会向公司需要的方向拼命努力。长期坚持,绝大通才都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在员工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同时,公司顺便也获得了最大化的利益,双赢。

如何留住“通才”?
一流薪水,配二流“通才”。

双95% 定理
95%的通才可以胜任95%的工作 或者说: 只有最难的5%的工作需要那5%的天才。

如何吸引“人才”
用想象力巨大的市场和回报吸引人才,然后许诺成功以后给以巨大的回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