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管理秦国兵器工业的吕不韦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共4万件,对于这4万件兵器的研究统计,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1: 材料和形状:几乎全由青铜铸成。秦俑的青铜兵器显然是经过长期的实战总结,合金的比例和兵器形状等都作了最大限度的优化,大大提高了铜兵器的柔韧性。可以说是当时能做到的最强青铜兵器。

2: 生产工艺标准化
秦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剑,剑身的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完整的青铜剑,剑剑如此。
一号俑坑出土出土大量的铜镞。铜镞是配合远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弓弩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远程射击武器,在秦统一中原后的平定匈奴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铜镞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断面呈三角形,三个棱脊的长度几乎完全相等。
此外,在秦俑坑中发现的多件青铜铍,尽管在制造时间上前后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能够完全一致。

3: 质量追溯系统:
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上刻有四级责任人的名字。即相邦、工师、丞、工四级,即内阁总理(吕不韦),厂长、车间主任、工匠的四级,质量可以溯源,保证了产品质量规格化。

网上有很多关于铁质武器和青铜武器的对比,也有不少人对于秦国兵器制造标准化的说法有异议,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详实的分析,叹为观止。

我对于此,提出另外一个思路。如果我穿越了,去到秦国,不小心当上相邦吕不韦,统筹规划秦过兵器的生产,我会采用什么手段来组织生产,管理质量,解决物流和配送呢?

必然选择青铜:
青铜从夏开始、经过商、西周、春秋及,到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冶炼技术非常成熟,原料产地都已经明确。加上秦国在多年的征战中,对于各类兵器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标准和设计图纸。而且各个军种使用的兵器也已经定型,军队的人数和兵器配置比例也非常清楚。对于生产过程早已形成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所以要完成给庞大的军队配备兵器,并且不断补给易耗品,我不会冒险使用相对还不成熟的铁制兵器,而必定采用一切都非常成熟的青铜兵器。

物流和采购:
1: 主要原材料必须统一采购和配发。青铜兵器的主要材料就是铜锡合金。国家控制原材料的产地,由原料产地给各个兵工厂按照制造的兵器数量和种类进行原材料的配发。
2: 各个兵工厂本身不会太大,而且有很多个,兵工厂之间还有KIP指标的竞争。除了固定地点的大型国家兵工厂外,还有很多小型机动兵工厂,随着部队前进而迁移到营地附近河流旁边。保证原料和成品的输送方便。好比现代基建中的水泥厂。

标准化:
1: 标准化的模具。青铜的生产方法范铸法居多,也有失蜡法、铸合法、焊接法等。我会选择铸造,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出错率,保持兵器的一致性。所以生产大量的标准化的模具,配发给兵工厂。
2: 明确质量标准,制造并配发大量的标准测量工具,比如,测量公差的工装夹具,再如,测量锋利程度的工装夹具,等。

质量保证体系:
1: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也就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必须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办法就是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各级负责人的名字,如果质量不好,必然追究责任人。
2: 每个兵工厂的厂长就是质量的总负责人。而工师(车间主任)就是质检员,他要对每一件兵器需要经过质量检查,是全部检查,而不是现代质量控制的抽样检查。所有不合格的兵器要回炉重做。

人力资源和激励体系:
1: 以计件制(产量和质量)的考核体系,配合固定产能(每天的产量标准)对于工匠进行考核和激励。超额完成给予奖励。同时采用严刑峻法对于产量和质量不达标的人进行惩罚。
2: 长期实施内部培训的师徒制度,保证工匠的手艺不断提高。
3: 实施淘汰机制,内部考核,淘汰经过证明不合格的人。

生产效率:
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使用半自动化的砂轮。
秦剑的刃和铜镞的刃首都经过打磨,磨痕基本都是一个方向,而不是普通手工打磨的那种各种方向,由此推断,秦兵工厂很可能使用了类似手摇砂轮的半自动生产工具。也就是兵器是铸造的,开刃采用砂轮打磨。

斗转星移,秦统一中国的战争已经过去2200年了。在手工制造的年代,秦国兵器制造包括了所有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方法。标准化(可以互换的零件),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到人),有统一的质量标准,选用的材料和制造方法是:青铜和铸造,生产效率高,可以短时间生产大量的兵器,源源不断的装备部队。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在生产中的运用,现代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只依靠机器,而不依靠人。这就导致了现代管理手段中,过分强调了假大空的企业文化,愿景,情怀,风口之类。而完全忽略个人的努力和敬业。
我读中国历史,在管理中实践,越来越认知到,人性才是管理的核心。比如:我认为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才是秦兵器保证标准化和质量的关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