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人生感言

要事业还是要生活?Watch the Trend and Get a Life!


2007年3月北京故宫,疲劳的游人

2005年8月北京坝上草原 香车美女

我在美国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指导教授,非常年轻,当时还在苦终身教授,我记得他给我们这些学生助研”research assistant” 外号=“苦力“的忠告是:Do NOT work very hard. Do work very very hard. 就是:不要努力工作,但要拼命工作。(这个句子的错误是那么大,以至于微软的傻瓜软件都认为两个同样的形容词有错)这么多年过去,我这个指导教授已经是终生教授,每天还是为着7万美元的年薪早起晚归。

我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最近看到的两本书和杂志:

第一:美国最新的畅销书:The 4 hour workweek – by Timothy Ferriss, 在美国最大的网上书店的成千上万的书里面,成为销量第9的畅销书。这本书讲了很多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时间减少,而可以花大量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可以到世界各地想去的地方。

第二:2007年4月的美国BusinessWeek说某外企公司在中国工作的女员工(经理)每个月两次(每隔一周)坐飞机从上海去美国加州上EMBA的课,都是周末出发,飞行11个小时,然后上4个小时的课,然后坐12个小时飞机回到上海,然后下周继续上班。

我记得飞行国际航班的空姐一般单趟飞行以后需要休息一周才能再上岗,虽然这个女员工的精神可嘉,但是这样每隔一个周末飞一次洲际飞行,还要上学,不知道这样的学习会有什么效果,还要在公司当经理,看来这个外企也是很好混的,谁说中国的外企压力大?

通讯和交通成本的巨大下降使得这个世界越来越紧密的相连,而这样的连接给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人巨大的机会和空间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这些人能都在这个紧密连接的世界里面转到大钱,从而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上班的人来说,工作的压会越来越大,而且以前不能外包的工作现在都能通过互联网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比如中国,印度。这样为了保持高薪的工作,雇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苛刻,比如要求雇员有EMBA之类的学位。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动这个员工,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我只是想说的是:当一个人教育别人开始每周4个小时工作的生活的时候,其他的一些人正在过着每周100小时工作的生活。 真是天壤之别,当大家在人生的大路上奋力向前的时候,希望有时能够停下来想一想,什么是目的,何时是终点,如何从现在所处到达目的地。

Get a life!


2007年4月美国BusinessWeek – 12 hour flight to MBA


2007年5月美国Amazon.com 销量第9 – The 4 hour workweek – by Timothy Ferriss

Comments off

驾驭人生的兴奋

2005年8月内蒙古坝上草原

今天下午从中关村回家的时候,外面的天气非常好,正是春高气爽呀,温暖的阳光从后背上照过来,开着车,里面传来U2的音乐,从墨镜里看着路边奥林匹克的鸟巢正在修建,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拿出一瓶刚买的冰红茶,不禁脱口而出:life is good.

当年在美国的大峡谷,我也是一个人开着越野车,从南面 (south rim )向北面 (north rim) 行驶,看上去很近的路,居然要5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才能达到,快到的时候,我在路边的印第安人的地摊上里买了瓶冰镇可乐,然后上路,背后温暖的夕阳给黄色的岩石披上一层金黄色,我打开CD,里面传来的是U2的歌曲,那苍凉,高亢的歌声,正适合现在的心情,我摇下车窗,任沙漠里的暖风浮过我的脸颊,脱下上衣,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拿出一瓶刚买的冰可乐,通过我的Ray Ban看着沙漠里的风景,感受只有男人才能体会到的孤独和驾驭人生的兴奋。

1999年慑于美国犹他州

1999年慑于美国犹他州

Comments off

我所认识的小周

小周大家都认识,至少绝大多数人都看过他的相片。他是目前海龟网里ID名字最长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记不清他的ID

 

我在广州见过他一次,当时由于开归网的晚会,没有多少时间闲聊,所以了解不深,记得晚会的那天下午,野猫,蝴蝶,老狼,老中等几个在会场布置,小周在一边费力地干活,全部晚会的气球是小周吹起来的,而且工作非常努力,认真。当然,我对认真的人是非常欣赏的,在中国现在这个社会,认真的人很少,所以更加值得钦佩。

 

第二次见到小周在杭州,我在归网上写了一些旅游的文章,说我在杭州,小周发来短信,问想不想见个面,反正我也被曝光了,连校长都把自己的相片放到归网里,我还怕啥?当时同意。我们订好我在杭州的最后一天的下午,和小周一起喝茶。

 

见面的地点是小周选的,我正好住的地方离小周的不远,我坐公车前往,小周发来短信告诉了我见面的具体位置,可以看出小周是非常负责和细心的。其实我在去以前对地点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但是小周这个做法很让我佩服。

 

见面以后一阵寒暄,小周和照片上的一样,只是这次知道他还很健谈,然后我们讲到海龟网的人,海龟交友网,等等,小周还介绍了他个人的历史,我敢肯定小周的历史和这里的人基本不上不一样,首先:没有留学,第二:没有傲人的学历,第三:的确非常年轻。其实象他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多而又多,而且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干的活大多是保安,民工之类,但是小周不同,还经营过有名的网站,据说差点被中央树为80后的典型(象那个北京的大学毕业的刚24的,美国大公司的VP)当然小周比较聪明,没有被树。那个典型还不如和马云一起上台讲话有用。

 

小周很诚恳,这一点是我很欣赏的,我在国内见的人也多了去,特别是北京这个地方,人人都能吹,能吹是没有坏处的,但是要看人,更要分场合,我有好几个酒肉朋友也很能吹,不是资产上亿,就是搞上过无数美女,不过和我吹没有多少意义,我很会听,真正认真的听。从心底里,我是喜欢实际的人,可能学工的人都一样。

 

小周讲到他在搞的一些网路的生意和一些想法,不过我只是略懂皮毛,也就没办法发表什么高见,不过我听来听取,我都没有听见他说他的团队和计划,当然他也没有必要和我讲得太多,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单打独干是完全不行的,business is a team sport, the best team wins.

 

严肃的话题过后,我们就海阔天空地聊天,生意,网路,英雄,女人,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我要赶晚上的班机,所以必须告辞,我趁着上厕所的机会,去买单,不想服务员说:小周已经买了。又一次证明小周的细致和豪爽。

 

我们出了茶馆,道别以后各奔前程,上车以后,我不禁想到,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里的Tommy, 小周现在还比较粗造(full of rough edges),需要很好的打磨,能否找到这个能够打磨的人,将成为小周未来的关键一步。

 

不管如何,来日方长,再说小周还小,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我看先找个女朋友算了。

Comments off

出国不是出家,留学不是流放,广州珠江夜游有感

以往到广州都是有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次趁着留交会的机会,好好体会了一次广州,印象很深的就是珠江夜游,游船在恬静的珠水上缓缓前进,乘着凉风,欣赏珠江两岸的美景。

出乎我的意外,这次留交会来了一些老年人,很多被年轻人尊称为老师,其实倒也不一定是教师,不过是年纪大而以,他们好像不是来交流项目的,也不是来寻找工作的,不是来吹牛打屁,也不是来吃喝玩乐。既不象衣锦还乡,也不象落叶归根。那么他们是来干吗呢?我很留心的观察过他们,一般都是夫妻两人一起来的,没有子女在身边。一看就是在国外待了很多年,但是都是在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比如30-40以后)才出国,又在国外呆了几十年的那种。

其实在国内待(或回国时间长的)和国外待(或刚回来)的人很好区别。
国内:面色红润,说话速度很快,声音很大,两眼放光,而且到处巡视,底气很足。
国外:面无表情,好像心事重重,反应迟钝,说话细声细气,语速缓慢,两眼无光,目视前方。

我喜欢摄影,所以一直呆在游船最顶一层上拍照,这层没有座位。我看到一对老夫妻站在船的尾部,男的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西装,女的穿了一件毛衣,他们在全部几乎两个小时的游览过程中,在广州12月晚上的冷风中,就这样一动没有动地看着两岸的风景,他们看到的是广州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在眼前滑过,他们的脸上表情的是有一点吃惊,有一点无奈,有一点惆怅,有一点懊悔。

我在游船快到岸的时候,下到大厅和中叔一起喝茶聊天,本来想把这件事告诉给中叔听,还想问问中叔97年回来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感觉?不过听到中叔兴高采烈地讲说他的“泡论”而且说他要在船到以后单独去考察一下广州的酒吧生活,我也就作罢。

在回酒店的大巴上我想:

出国不是出家,留学不是流放。

附上珠江夜游的介绍
珠江夜游是广州市客轮公司独家经营的具有南国特色的旅游项目。珠江包括东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汇合至广州河段,景色十分秀丽。入夜,华灯璀灿,”珠江明珠”号旅游船搭载游客从人民桥附近西堤码头出发,向东行驶,经解放大桥、海珠桥.江湾大桥、海印大桥、广州大桥、鹤洞大桥,而后回程。沿途景观有珠海丹心、东湖春晓、黄埔云樯、鹅潭夜月等”羊城八景”,还有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广州宾馆、华厦大酒店、江湾大酒店、二沙海珠广场花园、白天鹅宾馆,沙面洋房建筑等。全程两个小时左右。珠江全长2129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河,其名来自“海珠石”。当千里珠江流经广州城下时,江中有一巨大的石岛,石岛长期被江水冲刷,变得圆滑光润,形如珍珠,称“海珠石”。由此,坐落该石的河流便称之为“珠江”。珠江的名称还有另一个说法。传说有一位波斯商人,偷了他们国家的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来到广州拍卖,由于此珠是镇国之宝,所以波斯国王派人携巨款来广州,把宝珠买了下来。当他们乘船回国时,拿出宝珠来欣赏。突然,宝珠飞起,坠入江中。后来宝珠化为巨石,熠熠生辉,人们便将其称为海珠岛,“珠江”也因此得名。珠江河上10座桥:人民桥、海珠桥、海印桥、洛溪桥、珠江大桥、广州大桥,还有新建的解放大桥、江湾大桥、华南大桥、鹤洞大桥,以及珠江过江隧道,把珠江南北两岸和芳村区连成一片;两岸星级宾馆、商厦林立:白天鹅宾馆、华厦大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广州宾馆、广信江湾大酒店直耸云。

Comments off

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

当年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我下飞机的第二天就去找我的指导教授,我的指导教授是John Hopkins 毕业的,在贝尔实验室作过科学家,后来来到大学任教,很年轻都当了正教授,后来又当了系主任,人到中年的时候,离开大学,自己创业,几年以后以失败告终, 然后又回大学任教。

第一次见到老板,又是个老外教授,我当然是毕恭毕敬,说:教授,我是中国来的留学生,来读博士,我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能不能告诉我现在需要看什么书,我可以马上回去看,以便可以很快上手,开始和你一起搞研究。

教授听完:上下打量了一下我。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你很有钱吗?最少是百万富翁吗?
我非常吃惊,我想一定得说没有,有钱的话他就不会给我助研,如果这样我就没有钱读书。就得卷铺盖回中国去。所以我说;我是一个中国来的留学生,我没什么钱,但是很想学习东西,特别是对研究有兴趣。
教授又问:你家里很有钱吗?
这回我反正铁定心了,我回答:没有,我是中国来的,中国很穷,我家里也没有钱。
教授听完,说: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研究是有钱,有闲,吃饱没事干的人干的事,只有有兴趣,又有钱的人,才能真正搞点研究。你说你对我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我看你根本没有兴趣,不过是你想为我打工赚钱而已,完全不是你想搞什么研究。

我听了满脸通红,说老实话,我更本不知道这个教授搞的研究方向,说感兴趣是因为不干这个廉价的劳工,教授不给我助研,我就没钱读书,所以为了钱,不得不说感兴趣。

教授见的学生多了,什么人对研究感兴趣,什么人对钱感兴趣,一看便知道。当然教授还是让我干了他的助研,我也很努力,虽然没有任何研究的天赋,还 是任劳任怨的在实验室干苦力。教授的研究经费一直资助我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典礼以后,我又去见我的教授,我当然是非常感激,没有这么多年他的助研经费的资 助,我不可能拿到我的学位。而且中国人讲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我去看望他,想得到几句人生真谛得指点。他说:你现在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你来美国 的第一天我就看出来,你来的目的是挣钱,现在你已经有了学位,是该出去挣钱的时候了。Go and make some real money!这就是他给我的人生指南。

多年以后,我逐渐对我的教授说的话有了较深的认识。说到底,研究就是有钱,有闲的人干的事。要搞比较深的研究(在实验室干苦力不是什么研究),一定要有两个条件:
1:要对这个东西感兴趣,非常感兴趣,(就象我没事写这个文章一样)没有任何钱,没有鲜花和美女,没有别人的赞赏,也要不停地钻研。
2:要排开经济的压力,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的人才能搞研究。

美国的大学的终身教授(tenure)系统,基本就是这个理论。首先一个新科博士(fresh minted PhD)要经过5年的磨练,然后评选终生教授,一旦通过,一辈子就可以无饭碗的忧虑,可以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当然学校也知道:这些终身教授里面绝大多数人 是没有什么研究的潜力的。也搞不出什么东西来,就是一些实验室的苦力。不过,只要千千万万终身教授中有几个真有天分的人,加上良好的经济条件,自然可以搞 出些东西来。

再举一个例子。70年代的时候复印机行业的老大Xerox担心电脑的兴起,会使得复印机的市场变小,如果大家都用电脑交换信息,当然就没有人买复 印机。所以Xerox在Polo Alto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请了50-60个世界顶级电脑科学家,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包括财务的压力),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能够领 导人类的科技,当时的发明有:
1:GUI图形界面,2:以太网.,3: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不知中文如何说). 这几个划时代的发明奠定了电脑未来的发展,影响到人类的文明的进程。

春天,是每年一度的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千万中国学子的时候,年复一年,大量的中国的学子盼望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很多学生为了 得到助研的资助,就去申请博士学位,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对研究没有兴趣,只是希望去美国挣钱。他们读博士的逻辑是这样的:要去挣钱就得有美国文凭,要有美国 文凭就得去美国读书,要去读书就得有奖学金,要有奖学金就得去读博士。所以要去美国就得去读博士。

但是博士本来就是培养来搞研究的能力。搞研究就得有兴趣,除此以外,最关键还要有钱,有闲。很难想象为生活奔波的人能搞出什么研究。研究象音乐一样,是有钱的人的游戏。

还是我教授的那句话: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

Comments (3)

过去的成绩在此留步,未来的挑战从今天开始, 另一只眼看清华(一)


清华大学主楼

清华大学大礼堂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齐名当属国内最被关注的院校,除了师生的专业水平高外,其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焦点所在。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 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的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 园。

行胜于言

闻一多(名人)

校园内著名的景点有二校门,荷塘(朱自清有篇文章专门写到荷塘月色),大礼堂,等,每到暑假,有大批的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参观游览,接受一些文化的熏陶,鼓舞一下学习的士气,清华大学已经成为很多国内旅行社北京旅游的必看景点。

生物学馆

学生公寓区

自行车依然是主要交通工具

体育馆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第六教学楼,更有巨大的“万人大食堂”、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等国内首屈一指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远处是清华东门

明天会是哪个CEO来讲演?

在好学校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见到世界各国的精英人士。世界各国的政要,商业领袖,科技创业精英到中国来的讲演多选择清华大学,学校里的讲座广告天天 都是世界500强的全球CEO, 国内上市公司的老总,创业成功的科技精英,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不时会由各国首相,总统,总理等等。如果你在清华商学院(舜德楼)上学,以上的这些人不 定会成为你的同学或老师呢。

精仪系门口

舜德楼,经管学院

一个小门,确是千万精英进出的通道

自1911 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经历了96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中国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过程中,清华大学的学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某老师刚来时的办公室

清华园和中关村:
清华大学位于中国高科技的心脏 – 中关村。中关村的发展可谓见证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以生产制造起家,科技转型再到高科技研发的全部过程。二十年前是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批发基地,十年前是一些 国内电脑组装业的发源地,现在就是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业的乐土(可以比得上美国的硅谷),大型的国际公司比如:微软亚州研究院就在不远的西格马大厦 (当年清华东门的科技园还没建好,只好选择远一点的西格马大厦),谷歌,微软,搜狐等公司就在清华大学东门口的清华科技园内,AMD公司在中关村,IBM 中国研发中心就在上地科技开发区。清华这几年吸引大批国际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由于很多学科与国际接轨,教材和老师都是从美国引进,使得教育性价比远远超过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甚至超过美国,加之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的数量巨大,很多学生选择留学中国。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留学生和中 国学生一样上学。

大量高科技公司的涌入和各国留学生的进入,使得清华东门口的房地产价格也是飞升,华清家园的房价2001年还是4000元/平米,2006年底已 经上涨到12000元/平米。清华东门口的科技园更是成为世界500强中国区科研总部的首选。原因很简单,校门内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聪明,肯干,便 宜,从不抱怨。有人说清华的资产是这些校舍,比起这里的学生和老师,那些房子实在算不上什么。人员的超量扩展,但是道路这几年没有任何改变,所以清华东门 口到四环的这1公里路上一到上下班,就水泄不通,成为停车场。
未完待续

夏天的荷塘

校园环境世界一流

水木清华

井盖上都是清华

雨天的荷塘

夏天的荷塘颇有江南的味道

冬天的荷塘成为滑冰场

都说清华无美女,当然也可能是游客

Comments off

书非下不能读也!也谈数据化人生(being digital)


2005年10月与西藏
97年的时候我在美国一个大公司上班,一天公司组织培训领导力,让我们每个人写一个符号带表自己,我写的是: @ 意思是:我已经给数据化了。

卖保险的人问我家里的东西值多少钱?我说一千万。他们问什么东西值那么多钱?我说电脑硬盘,他们说:那个东西不值钱,我说:对你不值一分钱,对我值最少1千万。不是那个硬盘,而是里面的数据值这个钱。

我朋友都感到奇怪,你好象永远不下网。我家里的ADSL是包月,我从98年到现在,家里的电脑从来不关,当年在美国的小区有cable modem的试点的时候,我是第一个sign up 买单的人。前几年还没有ADSL,我回国选小区,首先看的是有没有宽带。没有宽带的小区,我不去。

我写作,工作,做生意,交朋友,看新闻,买股票,听音乐,买东西,都是通过上网实现的。在美国的时候,我经常去Barnes and Nobles 的书店看免费的书,看到11点打烊。回国以后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再这样看书了,国内的书店都没有沙发让你免费看书。而图书馆的书太少,太老。加上国内几乎没 有英文的原版杂志,这个痛苦的状态一直到有了emule和bittorrent才彻底改变,现在我是太多的书,根本看不过来,我一般喜欢看的是:
The Economist, PC magazine, Scientific America,National Geographic,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usiness Week, Forbes, Top Gear,. Popular Photography and Imaging. 等等,这些英文版的杂志基本上出书以后一个月以内都能下载到。

如果想看电影的话,那就更多了,比我在美国还多,我在家里装有卫星电视,HBO, Cinemax,StarMovie, CNN, NBC, Bloomberg, 等等,更本看不过来。但是卫星的电视比较老一点。如果想看最新版的美国电视剧,美国的新版电视剧刚上映,马上就可以emule下来,还有中文字幕,给我爸 妈观赏。可以说在中国,我的英文数据摄入量是我在美国的好几倍。当然,如果想看中文的话,这是中国,多的是。

Thomas L. Friedman(美国一个评论家)说: the world is flat. 没错,如果光从信息获得的角度来说,我在中国比我在美国获得的信息量还大。

如果请朋友聚会开个party, 朋友问:你那里有什么娱乐项目?
只要提前一天告诉我。我哪里有:
Games? Any game of your choice。世界上任何一款游戏,
Movies? Any movie ever made.。世界上任何一部电影。

我在家看电影使用的是投影仪。工作一天回家,自己想看啥看啥,选择多样,多有情趣呀。另外这是中国,还要适合中国国情,可以一边看最新的美国大片,一边喝我喜欢的放ice cream的红酒,一边找来小区的按脚妹给按脚,What a life! 美国哪有这么好?


2006年7月清华大学

2004年5月于柬埔寨吴高窟

Comments (1)

女人不能看,男人讲圈子,几次中学大学同学聚会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参加过几次同学聚会,有中学的,有大学的,有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总体感觉,离现实越近的同 学也越有共同话题。比如在美国读书的同学,很容易沟通,有很多共同话题,而中学的同学见面,只能谈过去的回忆。还是苏格拉底的那句话: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 条河,大家都在与时进步,时过境迁,人也随环境变化。

我的中学班主任也在北京,几次聚会她都有参加,说老实话,有老师在,大家不太放得开。记得有一次聚会,有一个女同学当她的面说:我读书的时候上课 经常睡觉你知道为什么?老师也不喜欢我,反正听不懂。然后大家一一数落当时的不好的老师。现在我当老师,如果我的学生以后说这样的话,我会无地自容。现在 这个同学自己开了一个公司,老公对她也不错,人生,事业都蒸蒸日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学校真是痛苦的回忆。

家庭出生基本决定性格,而性格基本决定人生。我中学是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学,同学们有很多家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现在这些同学基本上混得不错。有的 自己开公司,有的在大企业做中层管理。可见家庭教育和家庭背景帮助这些人在人生道路上前进。而一般家庭出身的几个同学,不是家庭破碎,就是生活窘迫。人生 是命吗?又一次证明命是家庭出身决定的。

学校的成绩基本与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中学和大学的同学成绩最好的大都混得不错。但这些人都是打工,有钱的非常少。相反,成绩一般的(当然 太差的没有进大学,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机会等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多机会)反到自己干的多,不少家庭幸福,自己的产业干的也非常不错。
总结一下:
第一:,读书不要太好,毕业2年以后没有人问你得90还是100分。
第二:工作好的很少自己创业,生活不错,但挣不了大钱。
所以人生只有两条路:自己干或爬企业高层。选哪条路就看个人的条件和性格。

见面的人绝大多数人有家庭,女人的孩子很多都已经上中学。在一起谈得很多是孩子。很多学生时候很多梦想的人,现在已经没够太多憧憬了。好像这一辈 子的路已经定了。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看到这些曾经非常能干的人变成唯唯诺诺的凡夫俗子也是心疼。人要活命。一句话,绝大多数人就是:活着。

女同学真是不能再看,都30好几,整天围着老公孩子转,以前我还给其中的一个递过字条,现在想想,有点惭愧,只好说当时年少。

人有圈子,而朋友是性格和兴趣决定的,以前是同学但不是朋友的现在在一起,也当不了朋友,是见个面打个哈哈,话不投机半句多。

Comments (3)

美国的国际航班带到北京的思念

到达北京的幺店子饭庄的时间比较早,朋友从美国回来,刚回来一天。我看看他还没有来,但已经电话说好让我先吃。我点了两个菜,不一会就上来。一杯青岛扎啤,开始吃饭。餐厅里客人不多,服务员殷勤备至。

第一次到这个幺店子饭庄是1993年12月,工商营业执照上的日期是1993年4月。那时我正准备赴美,在北京转机。这个饭店经营四川菜。但一进门,以为 到了国外,没有几个中国人,都是老外。这个饭庄位于北京丽都酒店东门的对面,主要客户是住在丽都老外。平均的消费是每位客人50元,对于将要国内拿工资的 人,无疑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对于来这得老外,却是比饭店便宜很多的工作餐。

当年她就坐在对面,我找她换了一些美元,为我的出行作准备。我们的谈话多是美国大学读书的一些事,她讲到她读本科的趣事,那个高个黑人与她妹妹的故事。她不认识菜单上的中文,我帮她翻译成英文,麻婆豆腐我翻的叫hot sour doufu。豆腐没吃完。太辣。

一晃12年多过去了,饭店还在,老板还是那个人,生意还是不错。服务员换了一批又一批,饭菜的价格却没有涨,我一个人在吃饭,看着对面的空盘子,不禁想起很多年前的事。那时她的梦想是在北京开个红色的Jeep212,
她说: 夏天里开着敞蓬,多cool.
我说:当然要开车,不开的话,你走在街上,手会被砍掉的,你手上的链子价值比很多人一辈子的工资还多。
她笑道:那我可以雇用你做保镖呀。
我答道:我在美国,哪里可以做你的保镖。
她又笑了笑:你毕业以后回来呀。
12年过去,我从美国拿了学位,毕业回来啦,她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朋友的来到打断了我的思路。
我问道:洛杉矶直飞的?
是的,十二个小时,昨天刚到,还没有倒过时差。
接下来我们谈了谈美国的经济,就业,他这次回美国的见闻等等,朋友的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困得快睡着。我连忙叫了服务员结账。出门的时候,我不经意地看了看那个坐在墙角的金发碧眼的美女老外。

出了饭庄,我说:我可以送送你。我的车停在对面的丽都停车场。我俩来到我的Jeep,我打开车门,朋友上了车,我开过丽都的大堂门口,我看了看一 楼的那扇窗口,里面开着灯,但看不见人。不知道那个suite的有没有改。我指了指那扇窗,说:我有一个朋友以前就住在这里。“喔,是吗?但我的朋友已经 很困.

车子很快到了朋友的住地,朋友下了车,说道:改天再聊。

回来的路上,我祷告了一下,明天是她的一个重要的日子,我要为她祝福。

Comments off

不到美国非好汉

最近听了”Thomas L. 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 (New Your Times Best Seller)的售书讲演,用Emule下了他的书的audio 书,一边开车,一边听,觉得他确实是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记者,书的基本上的意思是: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and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enabled work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places where it can be performed by the cheapest labor.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网路的兴起使得工作流向最便宜的地方,那么,人在中国,印度也可以做美国的工作,拿到不错的薪水,也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 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降低了一些产品服务的价格)。

近几年,由于美国911以后的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一直独秀,加上国内对回国创业发大财的几个人如张潮阳,丁健等的长篇报道,很多在美国的大陆留学生蠢蠢欲动,有一些人海龟回国。由于美国911以后的签证比以前更难,导致一些准备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改变计划,暂时不来美国。

但是,这并不表明美国不好,没有机会。我想说的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美国是世界唯一的霸权,最大的经济实体,拥有最好的教育系统,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充满活力的经济机制,广大的中产阶级,良好的自然环境,很好的 社会保障系统,医疗系统,退休养老系统,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机制,稳定的政治制度,友善的邻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的人都趋之若鹜的地方。

对于广大中国留学生来说,有机会的都应该去美国旅游,学习,工作,创业,没去过美国的人就没有看到过中国的未来,没有开阔视野,没有感受过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没有见到过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科技系统。

不错,去美国就不能同时在中国,就有一些机会成本,但比起学到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增涨的见识,这点机会成本不算什么。

古人云: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去美国读书,工作,创业,可以达到读书,行路的目的。不管你以后回不回国,创不创业,都应该去美国。不到美国非好汉。

Comments off

« 上一页 Previous entries « 上一页 · 下一页 » Next entries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