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8 月, 2017 at 6:58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小刘是我们厂的一个普通一线员工,工作勤奋,结果良好,也能承担一些工作外的任务,由于我们是按结果支付酬劳,而且多劳多得,所以他的收入一直是同工种前列的。但是他总是在抱怨钱不够花。
我与他面谈了几次,他的情况是这样的:
他初中毕业后在老家混了几年,20不到就来到珠三角打工,辗转很多工厂,最后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这里的待遇,工作环境和管理水平就远超其他工厂,所以一直在我们这里干活。
由于一直在这里打工,而且过去的收入都偏低,直到快30才回到老家,由媒人说亲,娶到了一个时年不满17岁的老婆,带来这里生活,没到法定年龄,当然领不到结婚证,年龄太小,也没有工厂收她工作,所以一直在家待业。
一年以后,生了一个孩子,未成年老婆在他租的房子里面带孩子。
他的父母也都在这里打工,和他住在一起。由于父母年龄偏大,所以能找到的工作收入都偏低。
还有一个弟弟,来这边几年,但所有工作都不长久,一直在他家住,吃。也不上班。
他老婆最近又给他生了个二胎。
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一家4口,加上父母,加上不上班的弟弟,全部住在一起。父母收入很低,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要存下一点钱,好过几年回乡养老。
那么家庭的4口人,加上他弟弟,全部靠他一个人打工的收入生活。
虽然我很同情他的出境,也尽量给他多一些赚钱的机会,比如节假日加班等,但是他一个人打工的这点收入,完全无法养活5个人。
我给他的建议就是:
1. 父母分开居住。如果必须住在一起,也要把租金,吃饭等花销谈清楚。只有说清楚了这些,才能做下一个关键的步骤:
2. 去掉弟弟这个沉重的负担。弟弟如果不能自食其力,那么他是父母的负担,也不能成为自己的负担。父母才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而哥哥是没有这个义务的。
3. 只有完成以上两步,才能全力以赴照顾自己的4口之家。等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以后,老婆也必须出去赚钱养家。
一个家庭和一个企业都是一样的,养活都是收入减去支出。而且需要多个火车头来拉动。如果全家只靠一个打工的一线员工,困难实在太大了。
当然,我觉得他能实施以上这些步骤的可能性很低。如果能做到,就不可能娶一个未成年老婆和让弟弟成为自己的负担了。
Permalink
13 8 月, 2017 at 4:15 下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要点:
1. 小富靠勤,大富靠天
2. 一个人一生总有那么三次大富的机会
3. 机会来临,要用盆去接
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财去吧
我的职业生涯基本都在制造业领域,我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速度惊人。算是赶上了这一波浪潮。
总结以下:90年代致富的主要在早年的承包,也就是,国营单位的销售人员或者是工厂管理人员,开始承包国营工厂,有的在国营改制的过程中,通过国有资产贱卖发了点小财,但是大多数都是因为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带来自己的收入增加。当然在国有和私营的体制问题上栽跟头,进监狱的也不少。但是国有企业承包,改制发财的道路基本在2000年左右就被堵死了。以后在制造业发财只能去东南沿海地区,自己开厂赚钱了。
90年代全国唯一一个全新的以私营经济为主的地方就是深圳,香港台湾的一些人过来开厂,基本等于发财,只要能接到外贸的订单,有一点点管理能力,有一些启动资金,发财是保证的。这个势头一直保持到了2008年。
2002年以后,做国内市场的生意就好起来,包括早期在淘宝上开店的,我遇到西安交大管理博士在淘宝网开店卖运动用品的都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但是好日子也基本上就是2008年结束。
2008年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外贸出口订单下降,劳动法实施,4万亿计划,开工厂等于发财的日子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内各种资产泡沫轮番登场,从两次股市爆发和破灭,到3,4年一次的楼市大翻倍,一直到今天。现在的情况是:
中小制造业的企业利润远远不如资产价格暴涨的收入。比如一个管理水平很高的企业的制造业利润大约是销售额的5%。也就是一个年销售一个亿的企业(大约100-150人),年利润大约500万,也就是一线城市一两套房子的增值。加上人工工资增长很快(每年8%),效率提高有限,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利润下降很快。现在的情况是:必须要优良的管理水平,持续的技术和研发的投入,还需要找对发展的行业,才有可能生存。那种任何人任何厂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互联网行业的机会略多,从1998年PC时代的门户,搜索,电商,到后来的社交媒体,视频,交易平台等,到2010年以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及时通讯,支付,直播,内容付费,共享经济。
1. 小富靠勤,大富靠天
一个人小富可以靠勤奋,努力。但是大富(比如公司上市)必须靠时代的大潮,(天时地利人和)(现在的话就是时代大方向正确,资本运作成功),
2. 一个人一生总有那么三次大富的机会
人生多数时间都是像原子一样random walk,随机的跳动,但是总有那么几次机会,比如80年代末的个体户,90年代的国企承包,2000年后的互联网,2012年以后的房地产。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总有机会在前面。
3. 机会来临,要用盆去接
很多时候,机会就在眼前,但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视而不见,小心翼翼,担心失败,固守成规等等错过去,而另一部分人拿出勇气,全力投入,短短1,2年人生就上了一个台阶。进入另外的一个阶层。
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财去吧
无论看过多少别人走过的成功道路,就好比看过无数奥运会游泳比赛的视频一样,都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后天道路不同,各有各的路,最好的心态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财去吧。走自己的路,也许能发财,也许不能。但毕竟是自己的路。
Permalink
8 1 月, 2010 at 5:27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昨天下午有点空,就上网去我美国毕业的学校的网站看看,发现我的导师还有很多我不认识或没听说过的博士或者硕士学生,每个学生都有current position, 看上去好像每个人都混得不错,不是教授,就是研究员,就是经理,只有Aleksey,上面写着Owner, xxx company, Russia
Aleksey是我在美国读书时候的同学,从前苏联移民过来,在美国读书期间打过各种工赚学费,后来为了能迅速转为公民,加入美国后备役,接受训练,他调侃道:5年前,在苏联服兵役,现在在美国服兵役,好玩。
他硕士毕业以后去了微软公司做程序员,拿上高薪,买了房子,过上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原来以为他就此找个女人一起生活,这被子也就结束了,不想3年以后,他辞去微软的金饭碗,和朋友一起开设了一个软件外包公司,就是把美国的软件包到苏联去,他回到莫斯科,招兵买马,开始了奔波的生活,做了几年,期间回过美国几次,这几年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
09年开始,他又自己成立了另外一个软件公司,接苏联的一些软件项目,但是好像利润不太好。
他06年还来过北京看望我,我带他去北京日坛公园一带吃饭,说这就是俄国城,不想,他连续去了好几天,几天以后,他带我去日坛,介绍给我他新认识的俄国过来的模特,其中的几个就是北京车展上的那几个外模。然后他又自己跑去上海,西安游玩,临走的时候还邀请我去苏联玩。
一晃又是3年,前几天我和他网上聊天,他说他正在申请去澳大利亚移民,我说:你都美国公民了,还移民澳大利亚干吗,他说他:他要去那边看看,研究一下为什么很多在美国上班的澳大利亚人希望退休以后回去澳洲。
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去美国,找份工作,找个女人。
他说:I can do that. But then,I will really miss something.
我说:你也不年轻了,移民在你这个年龄成本很高的,还是回美国 settle down 算了。
他反问我:have you settled down? 你settle down 了吗?
我无言以对。
回家的路上,我想,有的人的生活轨迹就是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就是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不一样,在这个平的世界,flat world, 他们是globe trotter. 从世界的一端到世界的另一端,他们的流动,给世界带来了思想上的沟通,信息上的交流,生意的机会,而他们是不会轻易的settle down的。
Permalink
29 4 月, 2009 at 7:02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在美国读研究生,学生管导师叫老板。大多数大陆留学生需要导师给的资助来完成学业,所以导师不仅指导研究生的学业,还通过助研或者助教的形式给以金钱上的资助,这样导师就是名副其实的老板了。
助研(RA)就是在导师的研究项目里面工作,换取工资和减免学费,对博士研究生,这是最好的资助形式,可以把研究的内容写入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去,还可以获得生活必须得金钱。
助教(TA)就是帮助导师教课和批改卷子,换取工资和减免学费,一般硕士研究生或者没有RA的博士研究生才用这个方式,虽然可以获得工资,但是工作于研究没有太多关系,不利于早日毕业。
我到美国报的是硕士,毕业以后工作一些年,后来有一个机会回到学校,完成了博士学位。
1:我的第一个老板是个土耳其人,那时非常年轻,从Purdue毕业刚过来当助理教授,还没有Tenure,所以工作非常用功,经常给我们说:Don’t work too hard. Do work very very hard. 他自己每天晚上在实验室都是12点以后才走,我们学生也没有办法,只好和他一样耗着。明尼苏达冬天非常冷,晚上可达零下20度。而且我没有车,晚上回家路上要走3公里,回去路上太冷,说句不好听的话,当时真想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老师有两个不好,第一:非常抠门,想办法只给一半的钱还让我们做全部的工作,第二:也是我们最反感的,就是全部论文都是他自己的第一作者。真正做事的研究生只能排在第二,所以我后来拿到硕士,不坎忍受压迫,走人。这个教授现在是正教授。不过后来他的学生很少,名声很坏,没有一个美国或中国的学生跟他,只有从中东国家或印度招。
2:我遇到的第二个老板是个印度教授,当时已经是Full professor. 快退休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回去印度做过生意,失败以后回美国大学等退休。无欲则刚,所以压力很小,有时间对我谆谆教导,并用切身经历告诉我美国大学的黑暗和金钱的重要性,让我很早就打消了在美国当教授的想法。他积极鼓励我出去挣钱。在我拿到博士以后,我去拜访他,让他给我一点人生的忠告,他给我说: Go and make some real money! 在他眼中,大学里面的钱不是real money.他现在应该退休了。
3: 第三个老板是我的博士导师,是个美国白人教授,我去的时候刚好从UIUC的电脑系(美国电脑专业前两名)没有拿到Tenure,转来我们学校,是没有tenure的副教授。但是由于是美国白人,和各个部门关系很好,所以手上很多研究经费。招兵买马,手下10多个中国印度的研究生。我是第一个大弟子,实验室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是我自己亲自去买回来装好的,包括座椅板凳,电脑,就连网线都是自己装的,这儿美国教授非常善于人际关系,实验室气氛非藏融洽,而且非常公平,论文发表时,实验室每人都有份,(不像土耳其那个,所有论文都是自己的第一作者。)所以学生也很卖力。几年以后,获得tenure,现在是正教授。一言一行让我理解当好老板,搞好员工关系多么重要。我要是不遇上这个白人教授肯定不能拿到博士学位的,没有资助,我自己哪有钱读书呢?最好的是,白人教授一般不会拖延学生毕业,我毕业的时候,我的这个白人老板,教授为了在我们学校有一个自己带的博士毕业的工作业绩,非常积极地配合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使我非常顺利地拿到学位。
记得,我博士沦为答辩的时候很紧张,所以讲演最少练过10次,上去讲的时候台词都完全背得了,一开口就滔滔不绝的讲了40分钟,中间根本没有停顿,这样评审委员会的人没有机会提问,我就不至于被问倒。我没有遇到很多中国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由于答辩会上用英文问答时由于语言问题,卡壳而影响毕业的事。所以以后我知道说话数度快在答辩,论辩这类的活动中也是一个绝对的优势。
Permalink
16 9 月, 2008 at 3:05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多吃肉,少喝酒,多吃菜,少吃饭,多喝汤,少冷饮。
多买房,少买车,多投资,少消费,多创业,少打工,多靠智力,少靠体力。
多谦虚,少吹牛,多给与,少索取,多真诚,少欺诈。
多运动,少懒惰,多旅游,少恋床,多看展览,少去K歌。
多干正事,少上酒吧。
Permalink
26 7 月, 2008 at 4:13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经济政治
不管在网上还是在线下,总有一类人说得头头是道,大家一听这个人说的,马上觉得这个人是个内行,比如:一个著名经济学教授就出来讲过很多次,预测房价的上涨,还写过一本书来证明他的论点,这个教授对房价的预测听起来很内行,事实证明老兄是个外行。再比如:摄影这个圈子里面有一类人,他们对于各种器材的性能了如指掌,一旦向你介绍器材的性能,他们说的话简直就比尼康还尼康,比佳能还佳能,但是这些人的照片往往很烂,原因是他们花主要的时间在研究器材上面而不是去拍照。
经济学的教授就能够预测房地产价格的走向吗?对于摄影器材的了如指掌就能代表这个人是好的摄影师吗?我与很多人争论过内行和外行的定义,当然教授和摄影都是没有标准的东西,而且实践证明,越是讲得头头是道的,越是没有实际经验。
可以举一个有标准的东西:运动。我上大学的时候是游泳队的,那时候我们队里有个年级比较长的队友(研究生),比较喜欢指点我们,由于他是本地人,周末可以回家看电视,所以比我们这些天天住校的人更加了解最新的体育动态,所以我们很喜欢听他侃大山,他对于世界上各种运动员的出生年月,运动成绩,甚至家庭状况都了如指掌,所以是绝对的内行,但是他也是我们队里成绩最差的,他花了很多时间看电视,而我们花很多时间在游泳池里。
语言的力量是很大,如果没有实践作为依据,结果作为标准,是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内行的。
古代的时候,一个将军去打仗需要立军令状,一个工匠要造皇宫需要把名字刻在自己烧制的砖上,一旦结果达不到标准,将军也好,工匠也好,都是要被砍头的,而现在这个社会上充满的是能说会道的”内行”,而说出来的“内行”话,可以完全不负任何责任。
俗话说得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那是说行家是需伸手,而不是光动嘴的。君子是又动口,又动手的。
Permalink
25 7 月, 2008 at 4:50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创业发财
很多人说自己做生意是一条不归路,一旦作了就不可能回去打工,我不这样认为。
我自己和我周边认识的人就有自己创业以后又回去打工的。而且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越在大公司里面做过的人越可能创业以后回到大公司去打工。对于这些人自己创业的收入不一定必在公司里面打工的高。当然我周围也有一些人,他们只能创业,因为他们去打工的话,收入太低,根本不值得去打工,对于他们,自己做生意虽然不一定能赚钱,但是几乎肯定比打工赚钱多。
自己做过生意的人会在思维上与打工的人有很大的区别,即使自己只作过几个月的生意,学到的生意经肯定比商学院学一年的多。而且对于商业肯定比那些永远打工的人懂得多,即使那个打工的人是总裁,或者总经理。一个打工的人最关心的不是这个生意的成功与失败,而是如何能以最小的工作拿到最多的收入。对以一个打工的人,上班就是他的生意,公司就是他的客户,工资就是他的收入,盈利就是他的工资减去税收再减去为上班而必须花费的成本,比如上班用的交通的开销,工作穿的衣服,商务餐等等,而打工的人的商业模式就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入,这个模式也任何其他的商业模式一样。
自己做生意的人的想法会和打工的人完全不一样,我自己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休假,周末,这些东西,即使在休假的时候,也在考虑如何为自己的生意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提高利润,我几乎是一天只要睁开眼睛就在工作,所以我会比我那些打工的同事学到更多的生意经。
有的人会考虑,如果自己去创业,比如2年以后,回去打工,个人简历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看的地方,我个人的经历说明,创业的经历写在简历上,不但没有任何坏处,反而有好处。要知道在商业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实体,都是做生意的,员工在和公司做生意,教授在和大学做生意,公司在和客户做生意。作为一个雇主,他们最喜欢的是有商业头脑,有实干能力的雇员,平心而论,你的老板其实非常羡慕你能够自己去创业,而在创业过程中学到的商业知识,是一个雇员永远也学不会的。一个在桌子两边都干过的人(雇主和雇员),难道不比一个只当过雇员的人对于商业懂得更多吗?既然公司就是一个商业实体,难道不会希望自己的雇员对于商业社会的认识更多吗?所以,如果你自己创过业,一定要写上你自己的公司和头衔,比如:CEO,总裁,执行董事,等等。即使雇主由于各种原因,不雇佣你,也会在你离开以后对你刮目相看的。
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有可能你的第一,第二次创业都没有成功(没有赚到足够的钱退休),也可能你有家庭,子女的负担,没有办法,必须回去打工,也可能你赚到很多钱,但是希望有一个比较好听的头衔来提高你的社会地位,也许你希望回馈社会,把你说知道的,学到的,都反给社会,不管什么原因,你再创业以后再去找一份工作,完全可以自豪地把你的创业过程写入你的简历,不仅你的雇主会对你刮目相看,而且你会发现你学到的商业技巧让你比一般的打工的人前进很多步。人生也会更加充实。
尝试过,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永远会比在等待和羡慕中耗费掉整个人生更有意义。
Permalink
15 2 月, 2008 at 3:56 下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打完球,理完发,回到家已经8点多了,桌上放着母亲做好的饭菜。真是感到温暖。母亲退休了,也搬来北京和我们儿女在一个城市。她以前是个结构工程师设计过好些水电站,楼房。现在退休已经好几年了。
母亲是大家闺秀,爷爷以前经商,很有钱,买过好几座山,自己出钱建过中小学。现在镇上最好的中学就是当年爷爷捐的。革命以后,爷爷把所有的家产全部捐给“国家”,自己在工人的厢房住,由于认罪态度好,没有被枪毙,但家道败落,终年便无事可做,没几年便郁郁而终,母亲也得靠自己生活,考入陕西的一所学院学习土建(工民建),想学别的,但出生不好,只好学土建。毕业以后分到北京,遇到我爸,结婚以后被“支援”到边疆,云南,从此以后颠沛流离,每每水电站修好,就搬到下一个有水电站地方。
前几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接她去美国住,她很喜欢美国的环境,说象住在公园里一样。但是语言,文化等的问题使她没能在美国住长。
回国以后,她在北京和昆明住。在生活态度上,我已经非常西化,很难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住在郊外的一个别墅里,房子很大,我把父母接来住,毕竟在郊外住不方便,我后来搬来城里的公寓住,房子小了,父母回他们的住处。她在北京有自己的住所,条件上比不上我的住处。我本来想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然他们搬来和我住,一来生活上有个照顾,二来他们有个伴。人老了追怕落伍,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能觉得年轻一点。可是她觉得和我有代沟。所以现在我和父母要住得很近,但是不住在一起。这样能够互相生活上有所照顾。
Permalink
4 12 月, 2007 at 5:09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读研的时候上过一门课,叫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很难,我基本没学会,但是记得结束的时候,老师说:其实这个世界上AI很少,AS很多。什么是AS? Artificial Stupidity,人工愚蠢。
愚蠢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Born Stupidity. 弱智,就是天生出来残障人士。我们大学有一个教授,他的夫人家是高知,由于她母亲生她的时候是60年代,在大西北搞核弹受辐射,所以夫人身体非常弱,他俩结合以后生的孩子5岁见到所有的人只会叫:哥哥。我见到教授时,他还一再强调说孩子发育晚一点,以后一定会说活,可以到了5岁人家都快上小学了,他的孩子见到所有的人都叫哥哥?父亲在美国大学是教授,儿子弱智,真是可怜。这教授在当地华人中是有头有脸的人,生这么一个孩子,咳,在当地华人中压力太大,没过几年,转到另外一个州的另外一所大学去任教。
第二种是Plain Stupidity. 无知,无知不可怕,在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事情,我们肯定是无知的。随着世界的发展,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变越多,越变越复杂,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所以在行家面前,一般的人就是无知,看上去就是愚蠢。比如去医院看病,理论上医院的医生是专家,开出的处方里面包含有很多专业知识,病人肯定不懂,所以我们如果反问医生为啥开这个处方,这叫关公面前卖大刀,或者班门弄斧,当然我们就看上去就是stupid(愚蠢). 这个没有什么可笑的,无他,多学习,多看,多动脑筋能弥补一点不足。
还有一种愚蠢,是愚蠢的最高境界,就是我那老师说的Artificial Stupidity (人工愚蠢). 什么意思呢?简单解释一下,可以理解为不懂装懂,不仅如此,还自以为懂,欺骗真正不懂的人,有时蠢的话说一千遍自己都认为是真理。这样的人往往有很好的教育,有一些知识,文化,社会地位,等等,所以自以为有一些资本(credibility), 然后就在自己完全不懂的方向发表各种言论。 比如我们知道基金经理很多都是名校MBA,当然是非常聪明,有文化,又有专业知识的,我们又知道80%的基金公司的基金回报率低于大盘的回报率,就是说猴子(或者一头猪)选的大盘股也比80%名校MBA选的股票回报率高。这MBA不叫愚蠢难道叫智慧?但是这些MBA天天在电台,电视台推荐各种股票,看上去那么专业,那么聪明,实际上不就是artificial stupidity (人工愚蠢)?这个愚蠢还表现在自己完全不懂的方向发表专业看法,比如,某教授是设计电路板的,非要出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还说自己是专家,他可能是电路学专家,但是写经济学的书?那不是愚蠢是什么?
以上三种愚蠢,最后这一种最难辨认,这些人都是教授,专家,博士,MBA,名校,海龟,讲起东西来头头是道,看上去,听起来简直就是真理。
所以听人说话的时候,一定问问对方的背景,一个房屋中介没有自己投资房地产,千万别听他的房地产的投资建议,一个教授没有亲自干过项目,千万别听他的讲解,
Permalink
17 9 月, 2007 at 7:11 上午
· Filed under 人生感言
我在某高校的办公室
我在某大公司的办公室
我在某小公司的办公室
我父母那一辈几乎没有挣到什么真正的钱,而且经历过文革等种种苦日子,被贫困吓怕了。对他们来说,物质缺乏所带来的恐惧是驱动人生的主要动力 (scarcity is the main drive for daily life)。所以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要找一份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的逻辑是:如果能读好书,就能够有一份有 保障的工作,就能出人头地,就能光宗耀祖。所以对于我的读书教育他们绝对是不计成本的。我3岁的时候就被逼着背了100首唐宋诗词和30首以上的毛主席诗 词,虽然一个词都不懂,但是那时候的记忆一直保留在我的脑海里,后来认字以后才逐渐对诗词的意思与精神有了认识与体会。
大学毕业以后我去了美国留学,一呆就是10年。读书、打工、上班、做生意,这10年,我除了学到一些专业知识以外,对于我来说,改变最大的就是对 于金钱的态度。金钱就像老婆一样,你爱她,她爱你,你不关注、呵护、争取她,她为什么要和你过一辈子?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从来没有在饭桌上谈起过赚钱发财 的事。他们对于金钱的不齿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金钱对于他们的冷漠,这也是顺理成章、可以理解的。我在美国的时候发现大家上班、做生意主要的目的就是挣钱。 但周围的“富人”都不是在大公司上班的人,而是做着自己的生意,然后用生意的收入投资房地产的人。很多人的生意都非常不起眼,比如:洗衣房、杂货店、餐馆 等等,但是收入稳定,而且很多生意比大公司工作的高级白领收入都高。
有一次,我所在的学校的院系请了往届校友回来讲成功的经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印度人,他是我们那次请来讲课最有钱的人。他的故事是在毕业以后,在 美国的大公司做工程师,后来自己开办Burger King(在美国相当于麦当劳)的连锁店,20年开了100多家。他的夫人帮助他投资房地产,拥有多处好的楼盘。他说了很多,对于我影响最大的是:世界上 最危险的事就是只有一个顾客,比如:打工。也就是高职不如高薪。而这个高薪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意来获得,而不是仅仅依靠给公司打工。
这些年来,我也有了在世界级大公司工作的经历,甚至有了国内顶级名校教书的履历,还做过自己的生意。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于挣钱和人生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所以加入了后来的两点:高薪不如高兴,高兴不如高寿。
我自己做生意的时候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收入远远高于打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逐渐对于这种小生意的生活产生了厌倦。由于小生意的很多事 情必须自己亲力而为,而且需要与很多层次很低的顾客打交道,由于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市场,看不到成为大公司的可能性,日复一日,逐渐感到厌倦。有时候感到除 了钱没有什么成就感,我经常害怕自己遭遇什么车祸之类的不幸,而导致生意的失败。
我自己开小生意的经历让我学到很多,最根本的就是很多小生意虽然能够挣钱,但是有至少以下两个问题:
1:小生意的市场往往非常狭小,拥有人很容易产生缺乏成就感
2:事必亲躬,持续的、毫无新意的机械生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忍受的。
其实,小生意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成功的机会很小,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90%的小生意会在3年以内倒闭。而在中国,那种遍地是黄金的物质极度 匮乏的时代也早已结束。现代的商业环境需要的是集团化的大规模作战,就好比挑水卖和建水渠一样。小生意就像挑水卖钱,虽然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况下能够挣钱, 但是不是长久之计。修建水渠是唯一长久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项目需要集体的力量、专业人员的帮助和银行的支持,需要的不光是自己的奋斗而是团队的努力。 In the game of business, the best team wins.所以我必须学习如何经营大的生意。就是:1:去一个大的市场里面玩,2:用别人的钱,建立一个团队,和团队一起玩。于是,我回到中国,我认为中 国发展的速度,低廉的人力成本,巨大而多元的市场能够使我有做大生意的可能性。
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少和人提及我以前做生意的那段经历,深怕别人看不起我这个小商人。回国以后,我虽然根本没有必要再去打工糊口,还是 遵循父母的意思,去了国内的顶级名校任教。当我看到父母在别人的面前谈到自己的孩子是xx大学的教授时的那份自豪感,我也能够得到一些快乐。我是孝子,没 有办法。
我自己做生意的经历领悟到的东西是:高薪不如高兴。钱这个东西是好,但不是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的。另外就是清晰地知道了小生意和大生意的区别。人生在世,高兴就好。
去年我的大姐(表姐)因癌症过世,其实她年龄不大,我2005年回家乡的时候还去医院看过她,大姐一辈子没有婚配,(也许这对于得癌症是有一些影 响的),所以把大家都当作她自己的家人,当年还给大家做过很多次饭。我印象中,她是很健康的。我去医院的时候,她在病床上躺着,由于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她 的心情很差,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她的父母也过世了,所以没有自己的家人在身边陪伴。所以只有兄弟姊妹还有我们这些表亲来看望。当然我们都是外人,绝 对没有自己的父母和伴侣那么亲近。我当时看她的身体好像还可以,安慰了一会儿就走了。没想到,过了没多久,她就去世了。这个消息让我想了很久,人生在世不 光要快乐,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年轻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和灵感,年纪大的时候也可以给周围的人减低担忧和负担。我说的高寿就是健 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
所以: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高兴不如高寿。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