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到的美国的社会和美国青年的人生

很多年前,我去美国游学,总结一下:美国的社会和美国青年的人生:

1: 大大小小的各种镇上读书,大多数人能读到高中,毕业后:

2: 考上大学的离开小镇,没考上的就在自己出生的镇上找个工作,无外乎女的做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男的种地(开农业机械)或者汽车修理。

3: 上大学的,毕业以后基本都是城里找个工作,最厉害的(常春藤)或者big ten,去了一线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进入高科技行业,大厂如谷歌,非死不可(迈达)等。普通大学(州立)毕业的去了二三线城市,比如明尼阿波利斯,达拉斯,拉斯维加斯,做高端制造业比如英特尔,AMD,西捷科技。

4: 过了一些年,有些人在大城市混不下去,过几年也回到小镇上。这就发生电影上的桥段,男主衣锦还乡(其实是混不下去),再遇高中甜心,姑娘(茱莉)已经变成水桶腰的邻居大妈,嫁给村头的二愣子机修大哥。但看到在城里见过世面,温文尔雅,见识无双,英俊潇洒的皮特,春心荡漾,搞上了暧昧的三角恋。

5: 除了大城市,广大地区全是山清水秀,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地方。娱乐基本靠腿(hiking)。

6: 只有几个城市才有高薪的大厂工打。其他工作,实际上都是可以被机器完全替代的劳动力。

7: 各种电台,电视台深夜悄悄话里都是都是你闻所未闻的家庭狗血剧情,被铁齿铜牙的霸道女律师一顿臭骂。

8: 共同富裕了,主要是通过税收劫富济贫。二愣子机修大哥也是开着长城哈弗(福特F150)大皮卡。华尔街精英可能还没车,挤地铁,压力也很大,头一年还分红几百万,call in 俄罗斯嫩模,今年就高杆杆要跳楼。

9: 绿草如茵,白云悠悠,小河潺潺,流淌着的都是中产阶级的税金。房产税,遗产税,IRS,总有一款适合你。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不能停。

10: 村村通公路,双向两车道,水泥路,其实没啥车。因为没啥人。

11: 人际关系简单,主要靠法律,各种法律。国家管理简单,主要靠税收,各种税收,太多太多。多到,哈佛博士都搞不懂,所以全社会都是律师和会计。不产生任何价值,全是流程管理。

中国发达后,是否也会成为这样的社会?

Comments off

社会学教授不要乱弹琴

某社会学教授在象牙塔里面纸上谈兵,指点江山,社会学教授确偏要涉足经济学。看看这位社会学教授的说法,不想一一反驳,但对于其逻辑可以总结如下:

1: 在中国,平均是毫无意义的。毛坯房子的建筑成本大约2-3k/平,但有的地方只能卖3k,有的可以卖30k,还有的可以卖300k/平。

2: 过剩是个相对的概念。地球上最不缺的是水,但是300ml依云可以卖15元,沙漠里快渴死的时候可以换一套房,湖边上免费也没人要。

3: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比如苹果手机每年卖1-2亿只,已经卖了15年。还有小米,华为,等一众手机商,社会学教授肯定说,过剩过剩过剩,10年前就过剩了,但是。苹果每年还在推出手机,为啥?因为15promx和4看上去一样,都可以打电话,所以打电话的手机是过剩了,但玩游戏的手机还没有过剩。

4: 永远不要相信什么地球上xxx过剩,比如人口,生产,过剩。也永远不要相信地球上xxx比如石油,煤炭,会用完。因为整个社会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人类挖的石油只是地壳表面不到1公里的石油,而地壳有6000公里厚。里面的石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是开发成本的问题或者说,开发技术的问题。人口过剩就更是无稽之谈。君不见中国到处都是荒山野岭,空无一人。深圳湾的人口密度高,不等于整个华北平原高。甚至极其适合人类居住的汉中平原现在也是空无一人。西安出城,高速两边数十公里没有任何村庄。

结论:某教授适合做网红。底层老百姓喜闻乐见。

Comments off

思维框架:如何中国特色的思考中国的问题

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看不懂中国,是因为他们没法理解,中国的发展地域性不均,导致发展有巨大的梯度和落差的。(理解中国社会,需要的框架和理解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几百年形成的平均局面的框架差别很大)

中国既有堪比纽约伦敦的国际级发达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北京),也有堪比非洲的世界级不发达县城。

比如以下说法:

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达35平方米,每套住宅平均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0平米。 相应的,厨房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卫生间不低于4平方米、主卧室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这才算小康之家的房子。

没错,但没啥意义。

广西梧州5000元/平方米 vs。 深圳 10万元/平方米,都是城市,但房价相差20倍。没有谁对谁错,你说的都对。

为什么人们会大量向城市迁移?

因为:在创意和体验经济里,“靠近”创意和高技能越来越重要。靠近高技能人士可以推动彼此的发展,相互挑战。也就是,高技能的浓度很重要。一旦高技能的群体成立,那么企业也就自然地向他们倾斜,更多的员工搬到该地区,这里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就会比其他地方更高。这些集群成为了人才向往之地,规模的收益越来越大。这就是:深圳?!

Comments off

Tony老师:铁木真

他的真名我并不清楚,是门口理发店的老板。虽然名字中带有”铁”,但并非真正姓铁。是微信的昵称。我猜老板或者有蒙古血统。我在这家理发店理发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个理发生意,在一个地方,由同一个老板经营了二十年之久。店员不断更替,但铁木真一直在这里。

2004年,当时我住在北京,小区马路对面有两家理发店。我随便找了一家,进去,接待我的就是铁老板。那时候,铁木真还亲自下场为顾客理发。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他的店里理发,这块地方以前是老北京电子厂的宿舍区,实际上是一个城中村,最近才修建了一些高楼大厦,有一些高科技年轻人入住,比如360等。具体价格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中等价位。我对于发型我没有太多要求,说是洗剪吹,实际上就是简单洗一下,让后快速单剪。

后来,我搬家了,但仍然在北京,离理发店有几公里的距离,不算太远,依然在铁木真的店里理发。几年后。我离开北京,南下深圳发展,回北京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是每次回到北京,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去铁木真的店里理发,这也算是一种怀旧的情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木真的生意逐渐扩大,手下有几个小弟看着店。铁木真在附近还开了其他的生意,好像是个小卖部,同时还售卖体育彩票,这时候他自己已经不在店里亲自守着了。

今年4月我再去北京,也去了他的店理发,洗和剪(没有吹)已经涨到50元/次。

Comments off

乡土中国。现代中国农村是什么样子?

1: 一堆一堆长相相近的砖砌大别墅,坐落在山边,水前,在晴天的时候航拍,特别上镜头。航拍中国,美如画。

2: 但把镜头拉近,仔细看,就会发现,大多数房子没装窗户,也没有人居住。

3: 村里都有一个漂亮的村委会,那是一栋白色的瓦房,门口有各种应景的红色大幅标语。

4: 基本都有一个篮球场,收获的季节,有小孩打打篮球,甚至可以在场上晒收成。

5: 村里有小学,镇上有中学,村里主要是留守的小孩和看护他们的老人。

6:老人之间交流用方言,但学校大力普及普通话,小孩之间基本上用普通话交流。

7: 精壮的劳动力全部离开去了发达地区发展,每年也就是逢年过节回来看看,

8: 厉害的在发达地区买房扎根,一般的贡献完青春后,还是选择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9: 村里光棍成群,所以适龄女人都可以坐地起价,要很高的彩礼(大约是10年的平均收入)

10: 但女人也想人往高处走,她们的理想是离开村子,去城里定居,因为那里才可以满足她们的想象力。所以城里有房无贷就是刚需。

11: 山清水秀,植被繁茂,野生动物逐渐回归,山上有巨大的风电叶片。

12: 每个人家的田是不够种的,可以租给别人种,收获的季节按天租用农业机械收割

13: 留守家长的工作无外乎是镇上小工厂,商店服务员,或者在政府公务员居住的地方摆个摊

14: 最牛逼的工作就是公务员,因为所有资源都在政府手上,镇上好一点的餐厅都是给政府公务员的。

15: 村村通公路,户户有别墅,部份有汽车,人人有手机,家家用5G。

16: 人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好,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可以在任何一个乡村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

17: 政府就是当地最漂亮的办公楼,前面通常都有一个大广场,夜晚时尚老年人可以去跳广场舞,播放的音乐是80年代的disco。

18: 镇上都有一个医院,也能看个病,做个核酸检测什么的。但是大病是没有办法的,只能听天由命。

19: 农业税没有了,自家有块地,有大别墅,基本生活要不了多少钱,天天吃有机食物,没有房贷,没有压力,一切都是世外桃源的样子,找个专业团队拍摄一下,肯定羡慕死城里人。

20: 什么都有,唯一没有:希望。

修改以后:

乡土中国,魅力无穷。当我将目光投向这片神秘的土地,不禁为其美景所倾倒。在广袤的乡野间,一堆堆相似的砖砌大别墅屹立于山畔、水旁,航拍之下,其壮美的景象犹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令人心生赞叹。

然而,当镜头拉近,用心去观察,便会发现这些房屋大多无窗无人居住。村里矗立着一座座雄伟的白色瓦房,那便是漂亮的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各种喜庆的红色大幅标语,为整个村庄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每个村庄都拥有一个篮球场,当丰收的季节来临,孩子们在那里挥洒汗水,畅快地奔跑着,阳光下的他们与庄稼一同成长,这些场景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村庄里有小学,而镇上则设有中学,村庄主要由留守的孩子和看护他们的老人组成。老人之间用方言进行交流,而学校则积极推行普通话教育,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

精壮的劳动力已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发达地区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每年逢年过节才回家看望亲人,他们中一些人在发达地区买房扎根,而另一些人则在贡献完青春后选择回到故乡安度晚年。

村庄中充斥着一群单身男子,适婚女性因此得以提高彩礼标准(大约是平均收入的10倍)。然而,这些女性也向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她们的理想是离开村庄,定居城市,因为只有那里才能满足她们的梦想。因此,拥有房产而无需贷款的城市居住成为当务之急。

乡村环境山清水秀,植被葱茏,野生动物逐渐重返这片土地,巨大的风电叶片在山顶徐徐

摆动。每个家庭的田地虽然不够种植,但却可以租给他人,收获的季节,农业机械的轰鸣声在田间响起,一天天地为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留守家长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镇上的小工厂,或是担任商店服务员,亦或在政府公务员的居住地摆起小摊,以此维持生计。

最让人羡慕的职业便是公务员,因为所有资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镇上的餐厅大多为政府公务员所光顾,这种职业地位更加凸显。

乡村道路畅通无阻,家家户户拥有别墅,部分家庭拥有汽车,人人手握手机,家家享受5G网络的便利。

人口逐渐减少,环境逐渐改善。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也许能够在任何一个乡村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生活。

政府办公楼被视为乡村最美的建筑,其前方通常有宽阔的广场,在夜晚,时尚的老年人会聚集于此跳起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声中回荡着80年代的disco旋律。

每个镇上都有一家医院,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核酸检测,但对于大病来说,人们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

农业税已经成为过去,家家户户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宽敞的别墅,基本的生活所需无需花费太多。他们每天品尝着有机食物,没有房贷的压力,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如同身处世外桃源,若有专业团队来拍摄,必定令城市居民们羡慕不已。

这里应有尽有,唯一缺少的是——希望。

在这个乡土中国,虽然现代化的光辉尚未普照,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永不停歇。他们怀揣希望,为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这片乡土散发出无尽的魅力,成为那些繁华都市的心灵净土。

Comments off

那个追风少年,走一个

今天在北京骑单车,到太阳宫附近的一个交叉路口等红灯时,一位少年夜骑单车过来停下,称赞我的车很棒,问我是否是专业的。我抬头看去,发现他是个高中生,穿着校服,骑着一辆捷安特入门级别的山地车。他好奇地看着我的车前叉,说这个叉很不错,气动的,行程大,还羡慕地摸了摸。我笑着回答道:“这辆车已经骑了十年了,看上去新还是因为我骑得不多。不过你的车也不错啊。”他回答:“还可以,我的车是油压的前叉,可以锁死。平路上可以提高速度。” 接着他说:“走一个?” 我一愣,马上明白过来,“走一个”意味着与他比一下。我看看周五下班高峰期的车流,摇摇头,不行啊,车太多了。他笑着说:“明天?”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说:“也许吧。”这时绿灯亮了,他迅速加速,一溜烟地消失在前方。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沉寂多年的记忆。

那是一个梦想成为运动员的少年,在长沙市东塘到袁家岭的韶山路马路上训练跑步。当时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是有铁栏杆分开的,机动车不多,自行车道却车满为患。少年热身后,在公交车站等7路公交车启动后,跟在公交车后面奔跑。有时公交车司机看到后视镜中的奔跑的少年,会故意猛踩油门,进行一场公交车和少年的比赛。但公交车到站要上下旅客,这就是少年超越公交车的最佳时机。在一次次和公交车的比赛中,少年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

今天在北京街头偶遇这个少年,我忽然想到那个少年,已经做好了准备。

As I was cycling in Beijing today, I stopped at a crossroads near Sun Palace and waited for the red light. A teenage boy rode up on his bike and said to me, “Are you a professional? Your bike is awesome.”

I looked up and saw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his uniform riding a basic Giant mountain bike. It wasn’t anything fancy, probably an entry-level model.

I replied, “No, I’m not a professional. I just ride my bike for exercise.” The boy curiously examined the fork of my bike and said, “This fork is nice. It’s aerodynamic and has a long travel.” He even touched it admiringly.

I laughed and said, “It’s just a 10-year-old bike that I don’t ride often, so it looks new. Your bike is nice too.”

He replied, “It’s okay. My fork is hydraulic and can lock. It can go faster on flat roads.”

Then he asked me, “Wanna race?”

I was taken aback and looked at the rush hour traffic. There were too many cars on the road.

He smiled and said, “How about tomorrow?”

I looked at his serious expression and replied, “Maybe.”

As the green light came on, he quickly accelerated and disappeared into the distance.

Watching him ride away, memories flooded back from my own teenage years.

I used to train for running on Shaoshan Road, from Dongtang to Yuanjialing, in Changsha. The motorway and bike lane were separated by iron railings. There weren’t many cars on the road, but the bike lane was always packed with cyclists.

After warming up, I’d run alongside the No. 7 bus, chasing it down the road. Sometimes, the driver would see me in the rearview mirror and hit the gas, competing with me for a few seconds. But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overtake the bus was when it stopped to let passengers on and off.

Through these races with the bus, I trained my body and forged my willpower.

Meeting this teenage boy o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today, I was suddenly reminded of that time in my life. I realized that I had been preparing for this moment for years.

Let’s race.

Comments off

2023 Tomb Sweeping Holiday, 怀念我真人Chatgpt 助理

About 20 years ago, there was no ChatGPT or smartphones. Only computers and the most popular instant messaging tool at the time, MSN Messenger, were used by Chinese white-collar workers. I had a friend on MSN Messenger who contacted me via email after reading my personal blog.

I liked writing blogs but didn’t like editing them. When I learned that she was the executive assistant of Siemens, a Beijing native, and a high-achieving graduate of a 985 university, I joked that she could help me with my writing. Every time she finished editing, she would send me the first draft via MSN Messenger, and the next morning, she would send me the edited version, making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tone and wording. After her editing, the writing became smooth, and the readab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lso, many of my straightforward and direct expressions were modified to be more elegant and refined, and there were no spelling mistakes.

We maintained this pen pal relationship for several years. Finally, one day, I asked her out for dinner and arranged to meet at a restaurant near the Siemens Building where she worked. I remember she was tall, about 180cm, had no makeup on, wore flat shoes, and was very easy-going. I noticed that she didn’t talk much and preferred to listen. During the dinner, I talked non-stop, and she just listened quietly.

That was the only time we met, and after that day, we returned to our respective lives. I continued to write, and she continued to edit, sending me the edited version the next day. I had become accustomed to having such a helpful assistant.

Several years later, one day, her MSN Messenger signature changed to “Resting for a while, unable to reply, please forgive me.” Also, she did not respond to my inquiries.

Months later, she left a message on MSN Messenger saying, “I am XXX’s mother. XXX passed away due to an incurable illness on XXX year, month, and day. Her farewell ceremony will be held at Babaoshan on XXX year, month, and day. As her friend, please attend.”

For a moment, I didn’t know what to say. After thinking for a long time and hesitating for several days, I finally mustered the courage to reply on MSN Messenger: “I am Tu Nan, XXX’s pen pal. She helped me edit many blog articles in the past, and I am grateful. Please accept my condolences. I will attend the farewell ceremony on time.”

Soon, she replied: “XXX mentioned you many times. She passed away quickly without much pain.”

On the day of the farewell ceremony, I wore a black suit, arrived at Babaoshan on time, and her funeral hall was packed with her friends, colleagues, and relatives, with more than 200 people attending. I presented the flowers I had prepared, bowed in silence, and she lay there quietly, young and with no makeup, just like when I had met her. She looked peaceful in her sleep.

I found her mother and said, “I am Tu Nan, your daughter’s pen pal.” Her mother was very friendly and didn’t show much emotion, just quietly saying, “Nice to meet you.”

Time passed, and I left Beijing to develop in Shenzhen. MSN Messenger was replaced by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 lost contact with her family completely.

She quietly helped me edit my writing, 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e. Many times, I have wondered, why were there so many people attending her farewell ceremony?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Comments off

2023年清明节,怀念我曾经的真人chatgpt助理

大约20年前,那时候还没有chatgpt,也没有手机,只有电脑和当时最流行的及时通信工具MSN messenger。是中国白领的首选即使聊天工具。我在MSN messenger上有一个朋友,是阅读我个人博客以后通过email联系上我的。

我喜欢写博客,但不喜欢修改。得知她是西门子公司的总裁助理,北京土著,985毕业的高材生后我打趣的说,你可以帮我修改文章。我她每次写完就把初稿通过msn messenger 发给她,第二天早上她就把修改好的文字发给我,并对语气语调进行大规模的修改。经过她的修改,文字通顺,可读性大幅度增加,而且我用的很多理工白袜男的直截了当的表述都会被修改得更加委婉和优美。而且错别字全部没有。

这样的笔友关系维持了几年。终于有一天,我提出来请她吃饭,我就约在她工作的西门子大厦旁边的一个餐馆。记得她很高,有180cm,来的那天素妆,平跟鞋,很随和,我发现她话不多,而且也不太喜欢说话,更喜欢倾听。席间,主要是我滔滔不绝的讲,她只是静静的听着。

这是我和她唯一的一次见面,那天吃饭后,我们又进入各自自己的生活状态,还是我写了文字,她会修改,第二天发给我。这样的助理,我已经成为习惯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忽然她在msn messenger的签名换成了,休息一段,无法回复,见谅。而且我发给她的询问也没有回。

几个月以后,有一天,她在msn messenger上留言,我是XXX的母亲,XXX患病医治无效,已于xxx年x月x日离世。她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xxx年x月x日在八宝山举行,作为她的生前好友,请您参加。

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好。想了很久,犹豫了几天,终于鼓起勇气在msn messenger回复,我是涂南,xxx的笔友,她以前帮我改过很多博客文章。我十分感谢,同时请您节哀顺变。我会准时参加。

没多久,她回复:xxx提到过你很多次。她走得很快,没有什么痛苦。

告别仪式的当天,我换上了黑色的西装,按时到达八宝山,她的灵堂挤满了生前好友,同事,亲属等,预计超过200人。我献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花,鞠躬默哀,她就安静的躺在那里,年轻的脸庞,素颜,和我见过的一样,安详的睡着。

我找到阿姨,说我就是涂南,您女儿的笔友。阿姨非常友善,记得没有太多的情绪表示,安静的说,幸会幸会。

时过境迁,我离开北京去深圳发展,msn messenger也被新的移动通信方式取代,我和她家也是彻底失去联系。

她默默的帮我修改文章,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少次,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她的告别仪式有那么多人参加?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Comments off

职场pua、人生四大选择、人工智能和持续精进

今天和一个前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他毕业10年。经历了人算最重要的一段时间,也就是选择城市,选择职业,选择配偶,生育小孩,买房。
我们回忆了以前的时候,也讨论了职场pua、人生四大选择、人工智能和持续精进等话题。主要论点总结如下:
主题:
* 职场就是一个公平的买卖关系,打工人出售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时间,换回金钱和成长。
* 在职场中,金钱必须足够,否则狂打感情牌是毫无意义的。
* 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对于中国打工人来说不适用,因为中国实行的是美式的短期雇佣制。
* 人生的四个选择是选城市、选配偶、选工作、买房,依次顺序。(总结就是在一二线高能级城市工作生活,尽最大限度,全额贷款买最大的房子,娶或嫁门当户对的配偶,关注自己的生意,要能够回答:你自己的生意是什么?注意不是打工的地方。
* 过去十年,你已经经过这些选择后,
* 在未来的十年中,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和持续精进,并用电子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这样回顾自己的成长和经历,会有很多感慨。
结论
在现代社会,金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它只是成就成功的一个方面。关键在于持续精进和跟随人工智能的步伐,以保持竞争力。同时,也要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成长历程,以便未来回顾和总结

Comments off

深圳好啊 我也想来

全国有14亿人,深圳只有2000平方公里,还有一大堆山 塘朗山,梧桐山等等,住不了多少人。极限就是3000答不遛。现在2000多,余下的空位不多了,所以很贵。

你想来,买得起门票吗?

我看见的“深圳人”,都是一代一代积累来的,父母有60-70年代深圳河边抛头颅洒热血的,有80-90年代住罗湖小旅馆混下沙城中村的。这样牺牲掉第一代后的深二代才看上去像个人,没有谁是一来就住深圳湾大平层。

现在来的这些,五A写字楼里的Jack或者Lily,就是90年代的厂妹,要留下来,大约的路线图是这样的:

牛逼985大学毕业在科技园的大厂当码农,年入最少50答不遛,找个研究生配偶(干个公务员,老师啥的,配偶钱不要多,但自由时间要多,学历要高,主管孩子的教育)。两口子刚来时,一无所有,省吃俭用熬5年,加上双方父母4个钱包,一次拿出200个,在深圳北(东莞或者惠州)买个带学区的房子,4房,能住3代人,保姆住厨房,双方老人轮流来看者保姆,鞋柜都摆到走廊里,拉下老脸蹭面积,这样的蜗居大约400-500个。

夫妻两口拼命工作,节衣缩食,省下的要养娃,要还房贷,不能去巴黎,也不能天天星巴克,干15年,熬到40,基本上还清贷款了。

这时候要奋力一搏。把房子卖了,拿出这笔钱做首付,去龙华北(光明,坪山之类的边远地方),买一个房子,大约7-800个,贷款300,再坚持15年。干到退休。把贷款还清。

这30年,男女都要天天锻炼,身体要好,都不能搞小三,不能真离婚,父母不能得病,而且要有自己的退休金,不能去老朋友那里瞎显摆,绝对不能向小两口伸手要钱,小两口自己咬牙切齿熬到老花眼的时候,孩子就大了,要结婚,这套像样的就留给孩子,或者卖掉做首付,孩子再贷个500,还一辈子贷款,就能搬到南山福田之类的地方,活得像个深二代。

老两口自己哪里来哪里去。告老还乡,回到山清水秀的山间大豪斯里去,吃点自家田里的有机蔬菜。如果孩子成器,不和你要钱,这样可以夫妻双方老家大豪斯走走,其他的不要想太多,偶尔回忆一下年轻的梦想,亲一下梦中情人的老照片也是可以的,最后剩下的事情,就等着上帝的召唤了。

if:你不想过这样的生活,or:孩子不成器,

then:孩子就会回到起点,

go to:本文第三段第一行。

ready,set,go!

Comments off

« 上一页 Previous entries « 上一页 · 下一页 » Next entries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