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Uncategorized

管理的真谛

1: 少说教,多给钱

2: 取消平均主义的福利,薪酬与结果直接挂钩。让同样的工作几乎同样的工作时间里,并且拉开收入距离。多劳多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3: 把公司目标分解细化,并且把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再把员工的收入和这些细化的小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的结果,员工越努力,结果越好,公司的收入越高,员工的收入越高。

4: 避免:我请客,你买单。责权利必须相结合。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做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效率,最好形成私有产权的机制,让员工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比如实行计件制和承包,用公司的电脑改为每月发电脑补助,用自己的电脑。

5: 少扯天下大事或者世界观之类的大问题

这类宏大的话题,非常耗时,即使全国最佳辩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阐述观点,对于公司的运营基本没有好处,上班的时间,不要扯这些。即使下班也不要扯这些,这些事情都是没有结论的。

6: 只关心自己能控制的事情

人的能力范围是有限的,思考或者担心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远不如花时间和精力管理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

Comments off

我的一些人生信条

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成功去吧。

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人生在世,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所长过好一生,不枉此行。

第二:不要去挤别人都看好的路,那条路上人太多了。成功的几率很低。

2: 西瓜皮理论

如果地上的西瓜皮都是红色的,那么车上卖的西瓜大概率也是红的,闭着眼睛买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候可以假装拍打一下,搞得高大上一点。

赌大概率事件,概率太低的事情,不要去尝试。

3: 不要炒股

股价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既然认可:三个臭皮匠,超过诸葛亮,那么你去炒股,靠什么赚钱呢?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比市场还聪明。

4: 看清楚大势

21世纪上半世纪的大势是:

1: 中国的崛起。

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3: 美国为主导的科技大爆炸

个人应该在这3个方向上动脑筋,安排生活,工作,投资和发展。具体到个人,就是在中国一线城市居住,从事高科技方面的工作,最好能在美国留学和工作几年。

5: 人生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

人从出生后就不断的做选择,但选择一项就必然不能选择其他。从工作开始,人生的创造力时间有大约40年,可以把这40年分为8个阶段,类似国家的5年计划,每个5年能达成自己一些目标。到实施的第三年,如果发现离目标很远,马上需要换赛道。金钱可以再赚,但时间过去了不会回来,同时如果赛道不对,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好的赛道就是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可以迅速的扩张,传统的领域往往都是人满为患了。去捡西瓜而不要去数芝麻。一旦看到机会,马上下重注,机会消失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6: 打磨强项,而不是弥补弱项

在世间混,所需要的能力很多,根本没有可能把所有的技能都练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打磨强项,让自己在这个方向上远远强于其他人,可以以这个技能谋生。没有必要以别人的眼光,去弥补所谓的弱项。人的时间有限。

7: 世界上没有情商这件事,只有智商

情商是个鬼,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但都没有见过。无法定义,没有标准,无法测量。所谓的情商低都是智商不够的表现。大多数大家认可的情商,比如吹牛拍马,见风使舵之类根本不是什么情商。相反大家根本不认可的:坚持一个方向,长期忍受重复的劳动却是很高的智商的表现。

8: 见识远比成绩重要

人做事大多数是模仿高手,所以见过高手做事才是重要的事情。比如打网球,很多人没有见过职业选手的比赛,平常练习的时候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去看三分钟职业选手的比赛,甚至上场和职业选手对拉三分钟,就再也不会自以为是了。靠这些技能吃饭的人,已经在世界最高水平,打磨这个技能几十年了。

9: 要成系统的看问题。

比如:如果要让单位时间内在同一段道路上通过的汽车最多,最好的方法当然不是在一堆自行车后面添一堆跑车,而是让所有的车都保持相同的速度和距离,同时不出意外。如果一个单位,或者公司下面的员工忙来忙去,出不了结果,大概率是顶层出了问题,不能系统的看问题。太强调个人的能力,缺乏整体思路。参见国庆阅兵,只有整个方阵步调一致,没有任何意外,全部人员和器材通过检阅广场的效率才最高。

10: 不停的跑,不要停

不断进步,无需停止。无论你的起点是什么,或者年龄多大,只要坚持做一件事,长期不停的做,那么几年后你一定是做这件事世界级的高手。

另外人生不是马拉松,而是很多段距离冲刺。每过一段时间,需要上一个台阶,在高的台阶上冲刺,而不是在低的台阶上苦练。

11: 钱散人聚,钱聚人散

自己只赚10%的利润,90%的利润分配给相关的人。不要吃独食。大家都不是傻子,只有分出去利益,别人才可能为你卖命。

12: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国家如此,世人更是如此,所谓挚友无外乎还没有巨大的利益纠纷的几个人,看上去好像关系还不错而已。比如同学什么的。当然餐桌上的酒肉朋友就更差了。

13: 朋友就好比列车上的乘客,过一些站后,就会换一批人

人的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很多人随着你能力的发展会逐渐从朋友圈消失的,又有新的人上来,要做好准备。

14: 点,线,面的看问题的方法

只能看到一个点的人,只能做执行层

看到线的人,可以做中层

能多角度看问题,计划周密的才能做高层

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谓站得高,无外乎就是见识广,或者身边很多高人。

15: 远离任何限制你选择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给你多么多的好处,选择的回报率总是最高。

很多国人喜欢体制,国营,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国营是一种税收,通过垄断经营,获得高于市场的利润,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价格,更低的服务。由于经营者是靠垄断赚取更高的利润,体制更本无需给经营者更高的回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工商银行每天能赚8个亿的利润,但董事长年收入不到一百万。董事长可替代性太强了,工商银行根本无需高水平的董事长。

Comments off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缅怀过去的亲人,珍惜眼前的一切。

回想爷爷怀权,过继过来,一路自己奋斗不息,抗战时期,颠沛流离,英年早逝,奶奶一人拉扯一家10余口人,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孩子众多,分布于天南海北,未能形成一股势力,各自为政,没有在事业发展上互相帮助。实在可惜。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机会遍地,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稳定,国运昌盛,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希望怀权后人多多努力,互相关照,光宗耀祖,兴旺发达。

时间和历史滚滚向前,一代一代,最后都化为尘土,有的有一块墓碑,有后人纪念,有的就只在历史中一瞬间,消失殆尽。只有自己的子女和他们身上带的基因继续。

我在深圳一人打拼,常感人单力孤,眼见潮汕帮会势力巨大,人丁兴旺,买楼租赁,各种不起眼但很赚钱的行业,经常会想起爷爷家庭10余后人经过2代,早已天各一方,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势力。个人努力远不如选择(城市,职业,婚姻)重要。个人努力不如家族帮会的力量。个人是渺小的,能力有限,成不了什么大事。

我中学同学在昆明或者长沙的,大家起点一致,但30年发展,由于所在城市不同,境遇和经济条件差别巨大。选择城市是成年人最重要的事情。好在怀权子嗣都在一线城市或者省会。下一代最好去一线城市打拼和定居。

我在美国所见,越是发达的城市必将越来越发达。机会也越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差距,我很庆幸自己离开明尼苏达这个美国大农村回国发展。

20年来,和流转美国的同学相比,无论见识成就都有很大的区别。当年能留美的人都是远超我智商的人。

由于没有赶上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人到中年,不过芸芸众生。

在昆明赚钱是很难的。在美国赚钱是很难的。

多生娃,多买房,多赚钱,多走动,多思考,多观察,多锻炼。少炒股,少逼娃,少焦虑,少烟酒。

人生最大的成本实际是机会成本,就是你选了这个就不能选那个。但经常我们不知道哪个更好,我自己是订立一个3-5年的计划,如果不能达到目标,马上转换赛道,毫不犹豫。

很多人在一个赛道上消耗了巨大的时间,转头一看,人生已经过去,才发现选择错误。

如果把成年人30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变成6个5年计划,那么人生必然精彩很多。有6次翻身的机会。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能力不同,一旦发现一个适合自己的赛道,马上需要压上全部的筹码,一次翻身。不能畏手畏脚,耽误时间。人生有6次机会。

抓住一次上一个阶层,抓住2-3次就飞黄腾达了,无需每次都抓住。

对于养育下一代。我个人认为:1: 多生。最少2个。2: 不要逼娃。我们自己就这个水平,想让孩子成为孙杨,杨振宁之类基本是痴心妄想。

尽量牺牲自己,去大城市打拼,给孩子留下一份基业,让他们能够不受金钱的约束,在自己喜欢的事业,无论是运动员,科学家,企业家等领域大展拳脚。

Comments off

要对服务人员特别客气

40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迅速成为制造业大国。近20年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低端制造业开始转移出中国,而服务业的占比越来越大。一些新型的服务业人员也应运而生,比如:快递员,房地产中介,外卖送货员等等。

特别是房地产中介这个职业,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获得销售的产品,这个行业,由于底薪很低,收入基本靠业绩,所以业务员不遗余力的通过打电话来获得信息。基本所有城市里的人都会接到房地产中介的推销或者咨询电话,而且多数时候都是晚上下班以后,很多人不胜其烦,对待这种电话,无外乎就是三种处理方式。

1: 简单的拒绝

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没有需求,或者没有房源,即可。对方也基本不会啰嗦,逼问之类。对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需要,还可以客气的说,自己没有房源,可能是对方搞错了,请把电脑里的信息修改一下。

2: 直接挂电话

这个方式非常节约时间。对方一般也不会再打电话来,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可能是你的信息是错误的,对方公司其他人看到你的信息还会打来,你需要不停的接听,还不如搞清楚问题在哪里,一次或者几次建议对方修改。

3: 在电话上直接讽刺对方

有的时候,的确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对方打电话的时机不对,导致心情很坏,控制不住,会辱骂或者电话上讽刺对方。这种方式是最不可取的。骂人除了自己心情更坏以外,其实没有任何其他好处。对方也不会做出调整,甚至还会起报复的心理。

所以我一般都是采取第一条的方式。同理,我对于送外卖的,送快递的,都非常客气。人家知道你的家庭住址和电话,你丝毫没有必要和对方产生矛盾。何况,大家都是在社会上混口饭吃,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何必呢?

Comments off

你为何不关注我的孩子?

今天去看小孩游泳训练,结束后,在俱乐部前台看到一个家长(中年妇女),对着前台投诉,说长训班XXX教练,在训练的时候不关注她的小孩,没有给她的小孩足够的指导,导致小孩提高很慢,心理受到很大打击。我听到这样的投诉,又看看这位中年妇女,摇头走了。

1: 期望值

游泳长训班招收的学员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儿童,至少会蛙泳和自由泳两种泳姿,一个教练通常有20-30个孩子要一起训练,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游泳的距离,巩固泳姿,提高有氧能力。由于孩子数量很大,水平也有不小的差距,教练员是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指导的。如果要对某些技术动作进行纠正,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应该去报名私教课程,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可以把长训班比作大食堂,而私教比作请自家的厨师。想让大食堂做出私家小炒的味道,实在是勉为其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家长很明显是有无法实现的期望值。

2: 你的孩子在教练心目中的很可能没有在你心目中那么优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长训班的20-30个孩子,水平,能力,学习态度,家长配合度,甚至游泳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来长训班的唯一目的就是出出汗,训练也不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了也不认真训练,中途偷懒耍滑等等,由于培训班执行的都是统一的收费标准,所以教练员也不会劝退学员。

在教练的心目中无外乎就是三种学员。

1: 游得很好(能出去比赛获奖),态度认真

2: 游得一般,态度认真

3: 游得一般,态度很差

教练喜欢哪种呢?任何教练都是对于第一种人(极少)拼命的教,希望能出去比赛获得奖励,增强自己和俱乐部的名声。再通过良好的名声,获得更多的优秀学员,拿更多的奖励,形成正循环。

对于第二类孩子,(占绝大多数),就是完成训练计划,让其自我成长。但无法保证结果,也基本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得起长训班的学费即可。

对于第三类孩子(少部分),敷衍一下,爱练不练,不会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为这些人实在是对于教练和俱乐部没有任何其他的好处。只要不捣乱就已经很阿弥陀佛了。

估计这个孩子实际在教练的心目里是第二甚至第三类,但是在这位母亲的眼里,她的孩子是第一类。

这就导致了心理落差。

3: 如何解决呢?

这是私人的俱乐部,私人公司,不是公立小学,俱乐部和教练都没有义务教你家的孩子,也没有义务教你家孩子培训费以外的东西。也许你家的孩子就是未来的孙杨。那么,千万别耽误了:

1: 要么忍

2: 要么滚

Comments off

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很可能是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和眼睛看东西一样,通过感官比如眼睛获取外部事物的信息,然后通过大脑来处理这些信息。比如: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一眼看过去能看到很多东西,但是大脑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那么只关注于刚才不一样的点,如果大脑认为大多数看到的东西和刚才一样,那就把这些信息过滤掉,这样可以减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是大脑只处理和刚才不一样的东西。相同的道理,人对时间的感觉也是一样。大脑只处理以前没有过的经历。

儿童时代,每天遇到的事情都是新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占大多数,需要有意识的处理信息,让人的注意力分散,时间就会变慢。

年龄越大,新鲜的事情开始减少,多数事情你都经历过,大脑可以无意识的自动化处理信息,所以时间感加快。

要让记忆中的生命变得漫长,我们需要更加充满变化的生活,做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告别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

·做没有做过的事,比如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结识一些陌生人

·做极其枯燥、烦躁的事,比如在极冷的天气里等车、等人

·做让你很紧张的事,比如公众演讲、表演

Comments off

教练和家长的配合

很多培训班,特别是体育培训班,游泳,网球,篮球,足球等等,大约有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一点皮毛,主要目的就是出出汗。第二类家长就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达到校队,区代表队,甚至国家级运动员的水平。第一类学员,其实很多教练一看就知道,就是出出汗,打发家长下班回家和孩子放学回家之间的时间,同时出出汗,锻炼一下心肺功能。教练也不上心,肯定不会为你的孩子提供任何更多的有价值的服务。不过教练也不会拒绝你的学费,而且这种出出汗的学员通常的要求都很低,也不会找事。收点钱也是可以的。特点就是教练对于结果不负责。

第二类的学员和家长就很麻烦了,家长通常会有一些高的要求,有的甚至还懂一点点。有的甚至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孙杨或者李娜这样的世界级运动员。他们的要求也很多。

我在送孩子进行游泳和网球训练的时候观察到:

1: 如果想让孩子能达到高的境界,首先要和教练达成一定的默契,要知道教练的强项和弱项,在维护教练权威的前提下,自己补齐短板,补齐的方法很多,比如找其他的私人教练,自己带或者是通过购买教练的私教课程。

2: 要相信教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不相信教练,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个,而不是一边抱怨,一边继续找这个教练。

3: 对教练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大多数俱乐部的教练就是混一口饭吃,而不是想带出某个世界级的运动员。再说了,你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也很难说,极大可能是,你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人,根本没有成为世界运动员的条件。

4: 在成为职业选手的道路上有很多分叉,学业要求,换了教练,家庭变故,父母职业变化等等,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带到翩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偏离了原来的道理。你的孩子可能刚开始要成为孙杨,可是后来不喜欢游泳了,而更加喜欢网球或者篮球之类。

Comments off

对未来的思考

1: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不同的。有些社会阅历的人,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合理且能够实现的目标是比上一代上一个阶层,最少保持不变。2: 我国未来20年社会和经济将继续发展,通货膨胀会很严重。3: 由于长期没有战乱,社会会逐渐稳定。阶层跨越的可能性将变得很小。(在发达国家生活过的都会深有体会)。4: 中国一线大城市20年后会变成和韩国或者日本一样,少数是英俊多金的社长和欧巴,多的是芸芸众生,参见韩国最新奥斯卡获奖片(寄生虫)。而除去不多的大城市以外,全国都是山清水秀,野生动物横行的荒郊野外。5: 自本世纪以来,全球已经进入资产回报远远高于工作甚至生意的收入,要避免血汗钱被通货膨胀洗劫,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最大的可能获得低息贷款,购入核心资产,比如美国的科技股票,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等。6:如果不能这么干,普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交最低的社保(切记是最低,而不是越多越好),交够年份,退休后等待国家最低的生活保障,其他的钱就吃光用光,这个策略将是大多数芸芸众生的唯一选择,最可怜的就是后代,他们就要从零开始了。7:无论你的财产情况如何,中国老龄化必然到来,我们大概率会像日本一样,工作到70或者80岁。8:退休这个概念是一个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比如建筑工地干强体力活,也许50岁就不能胜任了。现在很多其他的劳动完全不需要体力,我们干到70甚至80是可能的,也是无奈的。9: 成年人的字典中没有诗和远方,只有责任,勤勉和自律。10: 社会会不断发展,机会满街都是。千年一遇的机会,每5年一次。11: 财富的积累主要靠头寸(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源投入到核心资产)加上复利,获得去除通胀后6%的回报已经非常优秀了。要想积累很大的资产,必须有大的头寸,和很长的时间。人活得越久资产越大。12: 人生的三次选择。1)生活的城市,2)配偶,3)事业。三对三,人生巅峰,三对二,成功人士,三对一,普罗大众。

Comments off

深圳住建局 房住不炒 征文大赛 投稿

2004年,我拿着最新出炉的美国名校博士学位,回到中国最好的大学当教授。 学校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非常关爱,给单身的青年教师都分配了宿舍。

我办理了入职手续以后就兴高采烈的去学校房管科领钥匙。管钥匙的是一个拥有复旦大学硕士学位的美女。美女走的是高冷范儿,瞟了我一眼:我们很照顾你们这些海外回来的教师,给的都是单间,房间内有厕所和微波炉。你会用微波炉吗?小心点,坏了要陪的。

我双手接过钥匙,唯唯诺诺的说:我在国外的时候用过几次。鄙人刚回国,国内的微波炉没有用过,但我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学会使用,保证不会损坏公家财产。

我的房间在一栋60年代的筒子楼里面,比我读大学时见到的筒子楼好要一点。单房,有独立的蹲坑厕所,而且楼道里没有炉子和蜂窝煤。也没有别人家的拖鞋之类杂物。房间内很简单,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很干净整齐,和大学生宿舍一样,还有微波炉。

第二天我从家里带来了被子,晚上住在里面。门板很薄,四处漏风,晚上10点以后,门缝里不断传来走廊上邻居回来时走路的声响,一直持续到半夜1点以后。我睁着眼睛躺着,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想半年前我在美国自己家的车道上打篮球。很是感慨,人生无常。

翻来覆去一夜没睡着,第二天我去了房管科,退掉了房子,换成了每个月1,000元的住房补贴。一周内我去了售楼处,毫不犹豫的买下了我在国内的第一套房子。

这是一个高层塔楼,前面没有任何阻挡,帝都的风景一览无余。我非常喜欢这个高层公寓,经常半夜三更工作之余在阳台上一个人看着楼下的世间万物,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夏天的夜晚,情侣在路上徜徉,秋天落满梧桐树叶的小道,冬天静静地雪夜里路灯下的一道车辙。

从那以后,我脑海里不停的出现在筒子楼里侧夜难眠的夜晚,这个夜晚给我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为了弥补我心理上的创伤,我抑制不住的不断的买房,好比女人买包包一样。每次买房以后的贷款月供都搞得自己入不敷出,压力山大。

每次我去交首付的时候,我都面朝东面缓缓升起的太阳下中央电视台的影子,反复诵读:房住不炒,房住不炒,房住不炒。。。。。。

Comments off

简单,良好的员工和老板的关系

今天看到朋友圈转的一个看“教父”电影获得的公司管理原则,总结为:

1: 员工过得不错

2: 不打感情牌

3: 老板有使命感

个人觉得这些有一些道理,但是没法量化,所以不好比较,A公司和B公司哪个员工过得更好?马斯克和马云谁更有使命感?

太大的事情说不了,我是比较注意公司的三个指标的。

1: 员工的到手收入高于相同地区相同行业30%

2: 员工的离职率低于相同地区相同行业,硬指标就是年均10%左右

3: 公司主要业绩年均增长30%以上

员工和公司的关系越简单越好,最好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大谈愿景,理想之类的对于员工毫无感觉的东西都无外乎是老板想用低于市场价购买员工的劳动。这种把别人当傻子的事情,偶尔干干可以,时间长了,就会露馅,持续不了的。在自己的利益上,没有人是傻子。

让员工的到手收入高于相同地区相同行业30%,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准。

每年过完春节都是员工跳槽的时间,老员工的好处就是已经认同了公司的战略和管理模式,并且对于本职工作和收入都已经认同。而且省去大量的招聘和试错的成本。当然老员工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干劲,时间长了有人浮于事,吃老本等问题。要保持员工的稳定,又要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年流动在10%左右比较合适,用绩效考核淘汰和员工自然流失等方式让现有员工流动起来。

所有的愿景都比不上增长的业绩。如果业绩不增长或者降低,肯定是公司或者市场或者对手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下,必须马上做出调整。员工能切实的感受到公司业绩的增长,带来的心理安慰和希望,远远高于老板的愿景和各种高谈阔论。

只有业绩增长,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发展带来的机会和可能。其他的说教都是空头支票。

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人或者事情都有三种反应。

1: 喜欢

2: 讨厌

3: 不管心

员工和老板的关系最好就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不要牵扯到其他复杂而且不可量化的指标。

Comments off

« 上一页 Previous entries « 上一页 · 下一页 » Next entries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