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的速度和社会的公平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公式:F = P 1(1+i)^n,也就是未来某个时间的钱=现在的钱(1+利息)的n次方。
F 未来的钱
P 现在的钱
I 利率
N 年限
要想让未来的钱总量很大,办法是:
1: 很大的现在的钱
2: 很大的利息,而且为正
3: 很长的时间

让我们把这个公式用在个人财富的增值上。只要一个人现在的钱足够多,而且能够保证都是正向的利息,并且持续时间很长,那么将来这个人就将很有钱。

现在的钱及起点往往不是个人能决定的,比如某首富儿子的钱就比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多很多,比如他把1个亿放在银行吃定期,利息为4%,那么一年后,他就可以拿到400万的利息。1年赚了400万,很不错的收入。而一个普通人现在只有100万,投入股票市场,一年回报率为惊人的20%,一年后的利息也只有20万,回报率虽然远高于富家子弟,但是总值还是远远小于。

说的是每个人步入社会后的起跑线其实是很不同的,富人家的孩子可以躺着吃利息,也比穷人家的孩子赚得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穷人的孩子要想阶层上升,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增值的速度很快。

我们可以把上面个人财富到更大的社会公平的层面上。

首先,起跑线不同,这样的社会是否公平呢?当然很公平。富家子弟的1个亿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家上一代或者很多代不断努力的结果。人家上一代开始的时候也许也只有100万,但过了几十年,财富也增长了100倍。

平等是个虚幻的概念,起点平等?速度平等?结果平等?可以说,只要有竞争,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平等。

而普遍认可的方式是自我奋斗,长期保证财富的增值,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财富的增值比通货膨胀还要高。

结果相同 F值相同 共产主义
增幅相同 I 值相同 白左
个人努力 i值为正 清教徒
长期个人努力 长期i值为正 清教徒+不断提高认知

Comments off

商业的逻辑必须顺应人性

要点:
1: 必须让员工自己去打自己的小算盘
让员工自己去算账,老板思考大的方向,比如战略,只有这样,老板才能从日常经营管理的琐事中中抽身出来。传统的方式是老板去为员工算账,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要改为让员工自己去算小账,老板抽身去算战略大帐。

2: 员工“个人利益第一“
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个人利益第一”。 我们不鼓励员工考虑公司和客户等等和他无关的利益,让员工只考虑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
只要不突破基本底线,鼓励他自己能赚多少是多少。所以我们实际上没有口号,也没有什么严格的管理制度,更没有低效,讨厌的监察系统。
让每一个员工尽可能的都变成老板。他每天上班,其实是为自己工作,绝对不是为了老板干活。结果直观且量化,这样的话,每天工作完成,他就会算清楚今天自己赚了多少。
试想,他赚的钱全部都是自己的,不用与其他人分享。老板还需要谁去管理他呢?

3: 良好的制度设计需要:“上下同欲”
就是西方所说的:win-win situation。让员工在充分满足自我私欲的时候,正好“顺便”成就了老板的事业。前提是,员工来公司完全是为自己而工作,而绝对不是为老板而工作。
公司只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有私欲的人来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然后不经意之中成就了公司。如果相反,指望员工来成就你的事业,去创造客户价值,是不现实的,大多数情况下,这样思考的老板不仅得不到员工的努力,还会造成员工的反感。如果员工感觉到哪怕一丝的他的工作和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会努力减少产出,使产出和报酬相匹配,最后损失的是老板。

4: 设计一个反馈速度很快的游戏
为何电子游戏让人欲罢不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反馈很快,及时满足。
公司的规则也应该如此,能日结,不要月结,能月结,不要季结,能季结,不要年结。
标准的制定要稍微高于员工能够得到的目标,跳跳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高,要让人感到希望,
老板要充分满足员工的私欲,只有这样,他才会和你玩,只有反馈很快,且标准不要太高,他们才会不断和你玩下去。在员工获得远超预期收益的同时,老板达到了自己的商业目的。
游戏的规则,商业模式必须顺应人性,无论是对内管理还是对外销售,都是一样的道理。要让员工和客户都欲罢不能,在你这里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5: 老板的格局
为什么客户不来抢购,为什么员工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执行?根本原因都是老板的问题,因为我们作为老板,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私利,客户和员工考虑的也都是自己的私利,当然会形成不一致的方向。只有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充分满足了对方的私欲,才会有“合作”的可能性。

目前社会上的企业,很多按照普通传统的方式在管理,也能活着,又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的方式正确,而是其他所有同行也都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所以客户和员工就矮个里挑高个。
但是,如果你是那个使用以上价值观的公司,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员工,在员工不断为自己的私欲努力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Comments off

用数据说话

要点:
1: 不可能也无需让每个人都高兴
2: 用数据说话

今天下午,有小陈来我办公室,问我能不能换回原来的组。
3个月前,我们把他调整到另外一个组,当时的承诺是:
1: 保证他的绩效奖金和去年同时期一样。即使绩效有下降
2: 3个月后,如果不满意,可以申请轮换。
小陈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错,同时在他组的另外一个同工序的人的质量和效率也很好,这就好比C罗和梅西都在一个组,而另外一个组有一个员工的效率很低。为了让各个组的产能差不多,我们把小陈换到另外的组,平衡一下内部各组之间的产能。
现在3个月过去,小陈来申请换回原来的组。
我当即叫了他的直接主管和他现在和过去两个组的前端工序的组长来询问。
1: 现在的组长,不希望交换,希望小陈留下来。
2: 原来的那个组长,希望小陈能换换回去,不想要那个新换过去的员工。
现在两个组长都希望小陈能留下,而不要那个效率低的员工。
我又问了他们原因。
小陈: 这个新的组的产品质量不好,影响我的工序,造成我的绩效考核不能拿到全部奖金。
原来组长:这个慢的员工,不仅慢,而且内部返工很多,导致我们浪费时间。
大家在我办公室吵来吵去,争论不休。
我沉思片刻,作出了以下决定:
1: 两个组长抽签决定是否交换。抽签的结果是依然维持现状的分组。
2: 小陈对于所有他认为前端工序质量不好的产品进行登记,并及时反馈给组长。
3: 针对慢的员工内部返工高的问题,由组长登记内部返工,并且每月总结经验,并反馈给员工。
4: 3个月以后,如果对分组不满,拿着以上两种数据,再来找我。

我发现很多一线的员工做事情不喜欢用数据,只喜欢凭感觉,比如:内部返工多,质量不好等描述性质的词,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
1. 必须要求或者强迫一线人员拿出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相应的人员。
2. 永远不要期望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3. 只相信数据。一旦使用数据,
a) 所有的人都有了目标
b) 有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标准
4. 不要指望所有的员工都爱戴你,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
a) 有1/3的人喜欢你,1/3的人讨厌你,1/3的人不在乎你是谁。
b) 你也会喜欢1/3的人,讨厌1/3的人,不在乎1/3的人。

Comments off

仪式感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和牧师Gary家关系很好,他的夫人是个匈牙利移民,Gary硕士毕业以后就以牧师为职业,在明尼苏达,阿拉斯加等地的不同的教堂做牧师。见识很广,家里常备最新的国家地理杂志,而且一直到70年代的国家地理杂志每本书都有,我去他家就和他聊各地的见闻。在他家吃饭有一个仪式,就是在吃饭以前要祈福,通常是感谢上天恩赐之类的话,而且要全部人手拉手,主持人(通常是牧师本人)讲完这段话以后,每人要说:阿门。大家才能开始吃饭。我是无神论者,每次去吃饭都要经过这么一个仪式,刚开始还是很不适应,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也就知道,仪式完就代表着可以开始吃饭了。我问过Gary,如果没有客人,只有他两口子,会不会也有这个祈福的仪式,他说也有,而且是每吨正餐(平常的晚餐和周日的午餐)必做的仪式。他说这是他吃饭的仪式。

人类的在生活中有很多角色,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化。所谓仪式的一个功能是确定在一个某个时间点后,经过这个仪式,你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

比如Gary家吃饭的祈福,就表明,在这个仪式以后,你就是吃饭的食客,无论你在仪式之前是何角色,仪式之后,大家平等,可以动餐具了。
比如升旗仪式,无论你刚才在干什么,只要国歌凑起,马上需要起立,行瞩目礼,如果是军人,必须行军礼,表达对国家和国旗的尊敬。
又比如:小学上课时铃声一响,“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坐下”,这个仪式就表示上课了,也就是无论你课间在做什么,打闹,嬉戏,无聊,打电话,接下来四十五分钟你都不可以再做那些事情了,必须开始专注于上课。

我们的上班和下班的仪式是: 打卡 (表示你上班了),拿出工具,把翻过来放在桌上的椅子,放下来。这3件事做完,就表示上班开始。
下班的仪式是:收拾好工具(必须放到指定的盒子里面,按照数量和位置放好),把凳子翻过来放到桌子上。打卡。

没有这个仪式,通常在上班以后,人的思想还在上班以前的地方,可能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来。而有了这个仪式,人们转化角色,上班了,开始干活的速度就大幅度提高了。

对于创意为主的产业,比如教授,设计师,他们是没有上下班之分的,所以他们是没有必要上下班打卡,翻凳子之类的仪式。而对于工厂的工人,主要出卖的是上班时间的体力和脑力,就必须把上下班分开,而工厂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工人的效率,这时候仪式就是最好的办法

凳子翻过来放到桌子上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极大的提高了保洁阿姨的打扫效率。

Comments off

系统的效率

要点:
1: 点思维,面思维
2: 概率论,统计学,排队论,经济学是面思维的基础
3: 没有绝对正确的解决方案,所谓最优是在现有各方面条件下能达到的最优解
4: 系统的效率提高最好的方式是不断降低浪费,达到系统内部的平衡。而不是提高节点的效率

我本科学习的是机械工程专业,毕业以后做过几年工程师,学校的训练和工作关系相信的是凡事有最佳解决方案。硕士和博士阶段我学习的是工业工程专业,系统的学习了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也学习了排队论和优化运营管理。这些知识对于我的管理思想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让我认识到系统的概念,看问题更加全面而非点状。要提高系统的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系统的浪费,而不是提高节点的效率,而减少系统的浪费需要的管理层的参与。员工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对于整个系统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大。好比让一辆法拉利跑车在满是自行车的跑道上跑,对于整个跑道的车速的提高不仅没有好处,可能还有很多坏处。扰乱了整体的节奏。
所谓点思维就是凡事看到的只是一个点,比如有最佳解决方案,请手脚麻利的员工,明星球员等等。所谓面思维就是看到全局,相信整体效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降低系统的浪费,比如生产系统中的返工率,次品率,产线不平衡等等浪费,而不是请手脚麻利的员工这么简单。

对我个人而言,从点思维到面思维也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的,特别是做了管理工作以后,要对公司整体的绩效负责了,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系统的效率。从思想上改变的过程中,最有益的一些知识来自于:
1:概率论:让我认识到事件的发生无外乎就是发生的概率在0%到100%之间,通过改变后来的信息可以改变概率发生的可能性(贝叶斯定理)
2:统计学: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按照正态分布。只要取样足够多,就可以画出上下的控制线(3个西格玛),某个数据落在控制线外,并不表示系统出了问题。
3:排队论与优化理论:找到最优解的成本可能很高,不妨以低成本找到较优解,然后快速迭代。
4:工程经济学:凡事都有成本,凡事要计算投资回报率ROI,有的还需要计算动态投资回报率IRR。不划算的事情就尽量不做,只要长期坚持这个原则,公司运营的成本必然下降,利润必然上升。由这个出发点,衍生出来就是极简主义的管理和生活方式。

在管理工作和咨询中,我经常遇到管理人员或者企业主要求找到心灵手巧,手脚麻利,智商超群的明星员工,却大面积的忽视系统的浪费,比如次品,大量堆积的在制品,生产线不平衡,漫无目的的开会,面面俱到的通知,抄送给所有人的email,过度美化的PPT,豪华舒适的会议室。而我的建议都是与其请高水平的个别员工,不如挖掘自己的潜力,比如大幅度降低内部的浪费。

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国庆阅兵的方阵,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也好,先把系统调整为步调一致(不允许快,也不允许慢),排列整齐的方阵,全体人员(物料)以同样的速度和节奏前进,单算个人的前行速度好像不快,但是整体系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对比国庆阅兵的通过速度(整体节奏)和马拉松比赛(个人比赛)的通过速度,理解了这一点,一个人的面思考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将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Comments off

澳大利亚东南部21天游记

2016年的春节假期,我们去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大洋路,阿德莱德,袋鼠岛,堪培拉,蓝山,旅行,最后回到悉尼。来回都是坐澳新航空的飞机,从香港出入境。共计21天时间。
今年春节,我们还是选择了澳大利亚作为旅行的目的起,行程是这样的:从香港出入境。先坐澳新航空的飞机直飞布里斯班,然后开车去黄金海岸,在那里住了5天,然后从布里斯班坐维珍航空飞塔斯马尼亚的首府霍巴特,在当地租了房车,在塔斯马尼亚开房车旅行了10天,然后再乘坐维珍航空飞墨尔本,在墨尔本住了3天,后开车去了大洋路旅行3天,最后回到墨尔本,从墨尔本坐澳新航空的飞机回到香港。
这次旅行我们人比较多,有4大2小,所以行程安排上比较松散,在黄金海岸和墨尔本都是一住数天。澳大利亚国内是采用直飞的方式从来回塔斯马尼亚,免去了长距离开车的疲倦和跨海运输的麻烦。
在黄金海岸和墨尔本的住宿都是booking网站上定的2室公寓,楼层很高,景观非常好。在塔斯马尼亚住的是房车营地,其中多数是通水电的停车位powered site,也有两天在摇篮山国家公园是住的小木屋。
在黄金海岸和墨尔本,我们都是租的6人面包车,塔斯马尼亚我们租的是6人房车。
总费用连同机票和签证,约12万人民币,平均1个人2万。这么长距离的行程和天数,这个花费还是节省的。
在城市里比如墨尔本和黄金海岸,我们的晚餐全部是去当地的中餐馆解决,在塔斯马尼亚的所有日子,都是在营地里自己做的。早餐都是自己做,中餐也是自己做的,有时带上车吃,有时在路边的公园里的烧烤点吃。
景点门票都是在携程或者是大众点评上用人民币直接购买。这样不仅价格便宜一点,也省去了换币的麻烦。

2月18日是大年初三,出行的游客依然很多。我们是坐的晚上出发的澳新航空的QF98号航班,19:05起飞直飞布里斯班。从深圳到香港,我们坐的是过境车,由于是新年期间加价,单程900人民币,另外给了个50人民币的红包。飞机上满员,没有任何空位子,可见春节期间去澳大利亚的火爆。飞机上的娱乐系统的电影频道电影很多,我连续看了3部最新的电影,然后睡了几个小时就到了。

2月19日飞机在当地时间早上5:50准时到达布里斯班机场。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刺眼的阳光和清晰的没有雾霾的空气。出关,提取行李花费1个多小时。我们在携程网订了East Coast Car Rental的一辆6人面包车MPV,租车公司不在机场里面,而且要7点才上班,我们在淘宝上买了澳大利亚的电话卡,给手机换了澳大利亚的电话卡,等到7点,打电话给公司,让我们在机场专门的到达等车地点等了一段时间,然后坐租车公司的摆渡车到公司。车是一辆很新的韩国现代IMAX,交了1000澳币的押金(还车以后4周退还)。由于一夜在飞机上,我们没有吃早餐,早就饥肠辘辘,从租车店出来,直奔最近的麦当劳解决早餐问题。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离布里斯班70公里的黄金海岸,由于时间充足,在去的路上,我们先去了Lone Pine Koala Sanctuary 龙柏考拉保护区。相比国内各种动物园,澳大利亚的这些动物园都非常小,走一圈也只要30分钟。不过动物园安排了不少互动节目,比如猛禽的飞行表演,牧羊犬的放牧表演,还可以走近袋鼠进行喂袋鼠的活动,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下午的时候,我们从动物园出来,驱车前往黄金海岸,大约傍晚的时候到达,我在booking上订了DE Ville Main Beach Apt的2室公寓,网上说阳台看一线海景。到达公寓的前台,我要求尽可能高的楼层,由于是周一,没有很多租客,所以前台的大姐给了19楼,果然如网上所说,房间两面看一条马路之隔的大海。到达的时候恰好傍晚时分,夕阳夕下,景色非常壮观,房间100多平米,还有长达10多米的阳台。未来的几天我们就以这里为基地了。
当天晚上我们去了离公寓不远的位于黄金海岸CBD的中餐馆,黄金海岸的CBD是沿着海修建,主要就在冲浪者天堂海滩的沿岸,中餐馆也在CBD,这里也和中国大城市一样,夜里依然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让中国大城市来的人宾至如归。

2月20日,由于前天晚上我们坐的是红眼航班,大家都没有休息好,所以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息,中午时分开车去了海边玩玩,下午在公寓睡觉,晚上又去了CBD的中国餐馆吃饭。我在BWS(Beer Wine Shop)澳大利亚的酒类专卖店买了心仪的澳大利亚啤酒:Carlton Draught,大瓶750ml的那种,澳大利亚估计是收很高的酒税,一瓶750ml的啤酒合人民币40元,赶上中国酒吧里面的价格了。晚上坐在观海的阳台上,喝着啤酒,听着大海的涛声,看着远处漆黑大海上反射CBD高楼大厦的点点灯光。心情非常放松,不仅轻轻的一笑。

2月21日,今天的重头戏就是海洋世界Seaworld。很小,也没有太多的互动,看了海豚的表演,印象深刻的就是保育员花了很多时间讲述环境保护,由于我们是吃过中饭才去的,过去的时候已经很晚了,玩到下午5:30闭馆的时候,我们还有过山车和小火车没坐,好在园子不大,远没有国内的主题公园比如珠海的长隆公园那么大,主要的表演都看了, 海洋世界出来,开车直奔不远处的CBD,先去了观景的Q1大楼,88层楼,在那里我们一行人,买了一些饮料和蛋糕,慢慢的欣赏楼下的市容和夜色。出了Q1,我们再次去了不远处的CBD里面的中餐馆,解决了晚餐。

2月22日,人多的坏处就是行动缓慢,好在住处离海边不远,我早上起来去海边跑步。回到房间休息,大家准备出门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中午饭去的是大众点评最推荐的Peter‘s Fish Market,其实就是澳大利亚的海鲜大排档,与中国的海鲜大排档不同的是里面没有活的海产,全是冰冻的海鲜,可以买了带走,也可以吃他们提供的套餐,套餐做法是老外的那种,油炸为主,配上薯条,调味品就是各种蘸酱,海鲜的价格我们也没有比较,味道和中国的海鲜当然没法比。吃过午饭,下午我们驱车去了1小时车程以外的春溪国家公园,Spring Brook NP,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所以山上的景点全部笼罩在大雾中,什么也看不见。傍晚时分,我们去看了山洞萤火虫,也许是下雨,山洞里面萤火虫特别多,在漆黑一团的洞顶,很多萤火虫闪亮。算是不虚此行。

2月23日,不知不觉已经在黄金海岸住了4天了,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间高层的海景房,加上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所以我想再住一天,就在房间里面看看风景也不错,但是下楼和前台沟通,被告知,由于今天是周末所有房间全部订满了。这个情况和前几天晚上我看整栋楼星星点点的灯光大相径庭,几天前我还担心入住率太低,公寓无法维持。看来黄金海岸是个周末爆满的地方。没有办法,只好10点前结账走人,驱车回到布里斯班。一路上倾盆大雨,路上的车也很多,类似广深高速路,下午的时候到达布里斯班,入住布里斯班柯德公寓酒店(Code Apartments Brisbane),价格不便宜,比黄金海岸的海景房还贵,也不知道是不是周末的原因,房间很小,而且完全没有任何景观,加上下雨,所以下午在公寓休息,傍晚的时候,驱车去了Enjoy Inn 食为先海鲜烧腊餐厅,餐馆据说开了30年,影星成龙还光顾过,老实说味道已经西化,里面的顾客基本都是白人,和所有长期在西方国家开的中国海鲜餐馆一个样啊。没啥特别的。价格适中,大约120元人民币一个人。由于这几天天天下雨,布里斯班就没有玩,直接过了。晚上回酒店休息,准备明天飞向塔斯马尼亚。

2月24日,起了个大早,7点就到了租车点,先还了车,然后坐租车公司的摆渡车,到布里斯班机场,坐上8:30的维珍航空的飞机直飞塔斯马尼亚的首府霍巴特。飞行时间是近3个小时,一路上天气转晴,云层消失,能看到机翼下面大片的海岸线。非常壮观,当地时间下午12:55到达霍巴特(和布里斯班时差1小时),机场很小,没有廊桥,下飞机走过一个集装箱拼接的过道,就是候机楼,取了行李,我打的到了离机场4公里的房车租车点,我在motohomerepublic网站订了一辆6人房车。到达租车公司,手续很慢,而且前面有不少人在等,排队排了近30分钟,到我的时候,客服人员强调,如果不买她们的全额保险,那么需要缴纳5000澳币的押金(还车以后4周才退),我看几乎所有的客户都买了她们的全额保险,50澳币一天,我也买了保险。主要是考虑押金最后退回信用卡只能以美元的形式,我回国以后根本用不了,也就是5000澳币压在卡上可能一两年,实在没有必要。这是一辆7.8米长的卡车改装的,车上有三个床铺,一个洗碗槽,带下水,一个三头炉灶,一个小的厕所和淋浴房,比飞机上的洗手间还小。柴油车。带有一个外挂可伸缩雨棚。未来的10天,我们就在这里解决大部分吃住行的问题了。
房车是自动档,操控起来的感觉和卡车一样,对于我这样有百万公里驾驶经验的人来说,开了一会儿就适应了,开上车,我先去了机场接上家人,然后直接去了最近的Cole杂货店,买了很多食品,放在车里的冰箱和各个壁橱里面。我在租车点拿了一本房车营地的宣传册子,找到离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亚瑟港不远的一处房车营地,White Beach Tourist Park,先电话预定,在电话里面给了信用卡号,由于我们计划晚上8点才到,房车营地的人说他们已经下班,但是可以把所有信息(密码等)和钥匙放在门口信箱里面,我们到了直接取走就可以了。塔斯马尼亚天黑很晚,我们8:30到达的时候,天还没有黑,营地的后面就是海滩,很长,没有一个人。这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壮丽的夕阳,绚丽的阳光透过云层,光束照射过来,大海的波涛汹涌,远处一个小岛上的树木映照,海浪拍打岸边的礁石,涛声隆隆,非常震撼人心。
看完落日,我们回到营地,在公共厨房里面做了一顿晚餐,没有其他游客,吃着自己做的晚餐非常心仪。酒足饭饱,给车通上水电,在公共浴室洗完,就在房车里面入睡了。

2月25日,今天的主要就是参观Coal Mines Historic Site (煤矿历史遗迹)和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 (亚瑟港历史遗迹),两个都是2010年评上的世界遗产,澳大利亚历史上只有当地的土著人类,他们在大约35000年前沿着亚洲路桥到达澳大利亚,当时的塔斯马尼亚还和澳大利亚路上相连。17世纪欧洲航海大发现发现了美洲和大洋洲以后,英国就执行长期的殖民政策,一方面通过战争和传染病大量削减当地土著的人口数量,一方面大量强迫英国本土的白人(轻微的犯罪,比如偷了一块面包)到澳大利亚服刑。由于塔斯马尼亚与澳大利亚本土隔海相望,天然的地理优势,所以一开始,这里就成为关押新移民(犯人)的首选,地点就选择了亚瑟港。这样的殖民活动从19世纪30年代持续了50年到80年代的时候,超过18万欧洲人被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很多犯人服刑结束,由于各种原因,回不去英国本土,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主要选择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也有的散落在澳大利亚各地比如塔斯马尼亚。目前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居民有70%以上都是当年犯人的后代。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10年世界遗产批准了澳大利亚11处关押犯人的地方为历史遗产,塔斯马尼亚岛上就有5处。最著名的就是亚瑟港历史遗址。
我们先去的是煤矿遗址,Coal Mines Historic Site,这是一处免费的遗址,当年的囚犯们被关押的过程中也是要干活的,岛上就有挖煤的矿井。监狱废除以后,矿井也被遗弃了,还可以看到当时遗留下来的水箱,矿井巨大的洞口,海边建筑的残留等等。断阶残壁,让人回忆当年这里犯人工作的艰辛。傍晚的时候我们去到亚瑟港历史遗迹,买了2天的通票,进入遗址,由于服务人员已经下班,我们自己在里面逛了几个小时,直到天黑。回到营地,做饭,洗簌,睡觉。

2月26日,由于昨天去亚瑟港历史遗址很晚了,所以没有看尽兴,我们再次前往,并且约了上午11点的中文讲解,讲解员是一个大陆新移民,由于塔斯马尼亚经济不发达,所以澳大利亚为了吸引外来人口,给移民有一些优惠政策,所以她来到这里工作,已经3年了。讲解员讲解了澳大利亚囚犯移民的历史和遗址的一些传闻。中文的解说倍感亲切,据说当年有一些犯人关押的时间很长,年纪很大才放出来,所以又搞了个养老院,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就从那时的养老院开始了的。听完中文的讲解,我们坐景区内部的渡轮,环绕港内的一个小岛,是当年关押少年囚犯的,渡轮上可以在海上观看亚瑟港历史遗址,天气晴朗,黄色的墙壁映照在蓝天白云下,非常上镜。看完亚瑟港遗址,我们驱车去了一处沿海的景点,叫做Remarkable Cave,是一种澳大利亚特有的地貌,由于海浪长期冲洗沿岸,导致海岸岩石底层坍塌,形成洞穴和路桥,包括著名的大洋路上的伦敦桥和12使徒都是这样形成的。这处景点的特殊之处在于洞穴看上去像塔斯马尼亚的地图。
在亚瑟港的行程结束了,我们驱车前往Richmond列治文,这里是塔斯马尼亚快速路上的一个枢纽站,连接霍巴特及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要道。我们在那里订了房车营地。

2月27日,早上起来以后,我们去了开车只有5分钟的列治文历史小镇参观,这里最著名的就是Richmond Bridge 列治文老桥,建于1832年,石头结构,是澳大利亚最早的桥梁,至今还在使用,是通汽车的。比起中国的赵州桥,历史当然没有那么久远,但是到今天还能通汽车,正常使用,说明质量非常过硬。是当年囚犯们修建的。列治文小镇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一条不长的主要街道,有一个杂货店,一个大酒店(一楼餐饮,二楼住宿),一个政府大厅,一座跨越小河的桥,不远的山上有一座教堂。和美国西部片里面描写的一样。200年过去了,这座小镇一直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发展非常缓慢。
下午我们去了附近的动物园叫Zoodoo,这里的特点就是可以和动物(斑马,鸵鸟,骆驼,袋鼠)亲密接触,动物走到车边,吃游客手中的食物,互动做得很好,不过动物就是几种,开放的园区也不大,里面也没有几个游客,澳大利亚很多的私人动物园都是这个样子。下午5:30,动物园关门以后,我们在房车里面吃了点东西,然后驱车北上,今天开的距离比较长,100多公里,晚上住在Nine mile beach的房车营地。

2月28日,今天去的是著名的酒杯湾 Wineglass Bay,从昨晚住处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这里是一个伸出大海的长条形半岛,三面都是海水。有一座小山,从停车场,徒步1小时,翻越小山,就可以到另一面的观景台,这里可以看到很像酒杯形状的沙滩海湾,从观景台再往前走1个小时,就可以下到海滩上。在观景台我们遇到了野生的袋鼠,由于游客的长期喂养,袋鼠已经把观景台当作餐厅了。我们一直走到酒杯湾的海边。来回花了4个小时。当然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徒步线路,有环岛大环线,要8小时以上,还有过夜的线路。所有过夜的线路都是需要游客在入口处登记的,出来以后要再次登记。晚上我们回到Nine mile beach的房车营地。

3月1日,我们从营地出发,今天的行程就是到北部重镇Lanceston 朗塞斯顿,路上我们经过了Rose 罗斯小镇,这里其实和列治文小镇基本一样,一条不长的主要街道,有一个杂货店,一个大酒店(一楼餐饮,二楼住宿),一个政府大厅,一座跨越小河的桥,不远的山上有一座教堂。独特的地方即使有一处女子监狱的遗址。这个遗址保留得不好,除了地基全部地上建筑都已经毁坏,只有一个后来修建的仿制房子。在停车场,房车里吃过午饭,我们继续赶路,下午的时候到达Lanceston 朗塞斯顿,我们订了在城市边上的一个big4 Lanceston的房车营地。Big4是一家连锁房车营地,在澳大利亚各地都用,特点是位置不错,面积很大,不足是人太多,价格偏贵。朗塞斯顿的big4也是一样,烧烤炉要等一个小时以上,而且营地里面很多人,停车的位置很小,非常拥挤。不过位置不错,离城市很近,而且在一处山岗上,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傍晚,我去山岗上放飞了无人机,拍摄了城市的面貌。

3月2日,我们先去了lanceston 朗塞斯顿的老城区,看了一些教堂,和所有大城市一样,加上我们是大车,需要一个很大的位置,停车十分困难,好在我和一个五金店的老板聊了几句,他说反正上午也没什么客户,可以停他店面的停车场。千恩万谢。不过老城区相比列治文和罗斯小镇,没有什么特点, 加上我们不愿意占用五金店老板的车位太久,不到一个小时就离开了。在市里面的一个游客中心,我预定了摇篮山门口的一个房车营地,由于没有powered site了,只能订了两室一厅的小木屋。比较贵,1600人民币一晚,这几天我们一行6个人都睡在一个车里面,其实非常拥挤,换一个小木屋,也可以体验一把。下午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峡谷徒步,这里有不少当地的学生在课外活动,聚会。澳大利亚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比较懒惰的,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很多人一生就是一个普通工作,比如邮递员,水暖工等,在一个小地方。由于地广人稀,其实没有什么商业机会,在澳大利亚赚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一个福利国家,税收很重,商业机会很少。但是福利还不错,所以大家过着一种欲望很低,质量还不错的类共产主义的生活。晚上我们一路驱车,去摇篮山门口的小木屋。路在不断爬升,摇篮山门口的海拔近1000米。 傍晚的时候我们到达Sheffield 谢菲尔德壁画小镇,在这里加油,买了杂货。这里最出名的就是满街的壁画,还有中国影星李晨的壁画,当然水平不咋地,但是还是吸引中国游客在这里至少停半小时,可以给衰落的小镇带来一些人气。晚上我们到达了营地,入住了小木屋。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到的时候还是满天繁星,不多久就乌云密布,而且还下起了雨。

3月3日,今天的重点就是Cradle Mountain摇篮山国家公园徒步了。我们在酒杯湾买的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的通票在这里也可以用,由于山路崎岖,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坐景区的免费大巴车,其实只有一条进山的路,中间有5-6个停车的地方,随时上下。不过最晚一班车是5:30pm。我们坐车直接到了最里面的鸽湖,在这里有环线 Dove Lake Loop Walk ,大约2小时,我们走得很慢,花了大约3个小时,我和老婆又单独去了山上的马莲斯观景台,要爬升近300米,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拉着铁链攀爬的。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鸽湖Dove Lake,而且还可以远眺摇篮山的山顶。下来以后,错过了最晚的班车,所以沿着下山的步道,走了6公里,傍晚8:00多种才到达景区大门。这里还下起了大雨。今天我们走了近7个小时,20公里的山路,还是非常疲劳的。晚上吃过晚饭,喝了啤酒,早早睡觉了。

3月4日,今天还是Cradle mountain Cabin 摇篮山徒步,我和老婆要去摇篮山登顶 Cradle Mountain Summit,这是一条6-8 小时的徒步线路,特别是最后的200米,简直就是在攀岩。路上有一些长途跋涉的徒步客 (overland track),是要带上几天的食物,连续走6-7天的路线,途中有一些小木屋可以住宿,当然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登顶的路线很艰难,从鸽湖的海拔900米,先爬上到1200米的马莲斯观景台,然后是一大块高山草甸,远处就是摇篮山,比高山草甸还要高300米。山顶的最后200米,全部是坍塌的岩石,没有道路,也没有铁链。有的大石头,人要爬过去,整个人都是在山体外面。不过风景非常壮观,山顶很冷。路上只有体能强悍的年轻人,遇到一队意大利年轻人和几个英国女孩子,一个英国女孩中途退却下山。我们只在下山的路上遇到几个台湾人,不知道是否登顶。山顶的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大风,一会儿雾气弥漫,好在没有下雨,否则湿滑的石头要大幅度增加攀登的难度。下到山下已经是下午3:30pm,这里是海拔1200米的高山草甸,距离海拔900米的鸽湖还有2个小时的路程。到达鸽湖的时间是下午5:40,最后一班公园大巴已经离开,这里距离公园大门还有6公里山路,要走近2小时。所以我们决定搭车,等了一会儿,看到一对华人夫妻,开着本田CRV正要离开,过去搭讪,他们要去公园大门口的一个酒店,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们的搭车要求,路上攀谈,他们是在澳大利亚的移民,孩子在悉尼读书,给他们安排了塔斯马尼亚的旅游线路,刚刚到达,我们给他们一些公园的旅行建议,比如哪个地方可以拍摄到最好的照片,哪条线路比较好走等等,他们像我们推荐了新西兰旅游。6公里的山路,开车还是很快的,不到20分钟就到了停车场,我们开上车,直奔270公里以外的霍巴特机场附近的Seven Mile Caravan房车营地。一路上塔斯马尼亚洲际公路上没有什么车辆,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满是羊群,几颗大树在天际线边,映衬在火烧云下,也只有在电影里面才能看到的景象。不禁停车拍照,记录这一瞬间。 到达房车营地几乎晚上10:00,做饭,吃饭,洗簌,半夜才睡觉。

3月5日,10天的塔斯马尼亚行程结束了。这十天我们先从首府霍巴特出发,前往南面的亚瑟港,参观监狱遗址,缅怀澳大利亚的移民历史,然后北上,路上经过列治文和罗斯小镇,到达中部的酒杯湾,然后继续北上,到达第二大城市郎舍斯顿,看了老城,然后去了摇篮山,在这里徒步旅行2天,走遍了公园绝大多数无须过夜的徒步线路,然后回到霍巴特,可以说除了西部的景点以外,塔斯马尼亚的主要景点全部包含在内了。我们的飞机是下午2:55的,所以我们离开营地以后,先去了Seven Mile七英里海滩玩耍,就在机场附近,巨大的飞机频繁起降。在房车上吃过中饭,我先把家人和行李放到机场,然后开车去还车,手续依旧很慢,花了半个多小时,车辆检查无误以后,房车租赁公司的人打电话帮我叫了辆出租车,等了很久,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几乎绝望的时候,车来了,我坐上到4公里外的机场登机的时候离起飞只有30分钟了,好在家人已经办好了所有登机手续,直奔登机口,坐维珍航空的飞机直飞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飞行时间不长,其实就是跨越海峡,1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地时间下午4:10分,我们到达墨尔本,我预先在携程网上订了一辆6人MPV,在booking网上订了一间CBD的海景公寓房。取上行李,我打电话给租车公司,他们派车来机场接我们,送到大约10分钟车程以外的租车店,是个华人开的租车行,全部是上海汽车厂生产的汽车,我们的是众泰的6人MPV。取车以后,我们开车去位于CBD的公寓楼,一路上墨尔本CBD的天际线映照在夕阳下面,高速路上穿梭的汽车,说实话,虽然在塔斯马尼亚的徒步和旅游让我身心放松,但是我还是非常怀念涌动的人头,繁华的都市,星星点点的高楼大厦的灯光。我们的公寓在CBD的尽头,是一座49层的高层建筑,我们在47楼,租给我们的是一个华人,类似于airbnb的那种民宿,房间不大,70多平米,但是楼层很高,视野非常好,海景,市容,楼下繁华的夜市,远处的高速公路穿梭的汽车,全部尽收眼底。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的出门,走了20分钟,来到位于CBD的唐人街,在一家主打小笼包的餐厅吃晚饭,很咸,价格不贵,人很多。平均90人民币一个人。晚上回到房间,我们回到公寓休息。

3月6日,今天的计划是开车去Puffing Billy 比利小火车,然后去飞利浦岛看企鹅回巢,到达比利小火车那里,本来计划坐1:00点的火车,但是被告知,火车发生交通事故,被汽车撞了,20年不遇的事情,居然被我们遇到,所以今天所有火车停开,明天还不一定开。无奈,我们只好前往飞利浦岛,下午4:30就到达了,5:00才开门,其实企鹅要8:00太阳下山才上岸,只好在游客中心晃荡,由于我们2年前来过墨尔本也看过企鹅归巢,所以兴趣不大,而且海边太阳下山以后风很大,很冷,所以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外面。这次来不在春节期间,中国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上次来,记得几乎一半都是大陆来的中国游客。看完企鹅归巢,我们开车回到公寓,一路上没有很多车,跑得很快。路上没有什么人和车,漆黑一团,只有汽车的大灯照耀着前进的道路和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回到墨尔本,依然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看来澳大利亚也是人口聚集在大城市的。好山好水的乡下,依然没有人气。

3月7日,连续旅行了很多天,都是匆忙赶路,很疲劳,今天就订为休息日,自由活动,我选择去了澳大利亚博物馆,就在CBD,走路可以到达,主要看了澳大利亚的考古发现,独有的动植物,由于澳大利亚从南极洲分离只是过去6500万年前的事情,塔斯马尼亚于澳大利亚分离也只有短短的2万年,这里独立发展的动物物种,比如澳大利亚树獾,Australian Devil,袋鼠, 等都是考古,动植物演变历史的,加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可谓是动植物学考古发现的天堂,我还看了墨尔本发展的历史,人口从1850年的50万,增长到现在的400多万,当然和深圳从1980年的几万人到现在的2000万,是无法比较的,任何事情到了中国都要比世界其他地方大和快几何数量级。
傍晚的时候,我一个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留学的学生过来博物馆门口见我,我们一起坐免费的有轨电车到唐人街见到家人,并且专门去了大众点评上评分很高的面馆吃饭。吃过饭,我们到墨尔本河边散步,聊了留学,人生发展,澳大利亚和中国比较等话题。晚上回到公寓,坐在阳台上,欣赏楼下点点灯火。

3月8日,今天我们就要离开墨尔本了,开车去大洋路,早上退了公寓的房间,我们先去了维多利亚女王市场 Queen Victoria Market,买了很多海鲜食物,包括中午饭要吃的龙虾和生蚝。龙虾是煮过的,给了点蘸酱,生蚝就是用塑料盘摆放好,然后我们上路,中午时分,我们到达大洋路的起点,基隆Geelong小镇。在一个公园的烧烤点烤熟了牛羊肉,摆开龙虾和生蚝,大吃起来,公园的草地非常巨大,有4-5个足球场那么大,没有人,包括边上的烧烤点,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除了大城市比如悉尼,墨尔本,甚至黄金海岸的CBD,其他的地方到处都没有什么人,以至于所有的房车营地或者酒店的check-in时间只有下午的3-5点,不少地方5:30pm以后就下班了,如果你下班以后到达,必须提前预定,信用卡支付费用,服务人员就会提前把钥匙留在信箱。吃过午饭,我们继续上路,今天的目的地是大洋路上的重镇Apollo Bay 阿波罗海湾,大洋路建于1920年代,是澳大利亚镇府为了安置从一站回国的士兵特别修建的一条沿海道路,当年的工程机械很少,基本都是人力,类似于中国1940年代在云南修建的滇缅公路。用国家的力量,安置人力,搞基建的经济刺激政策在经济学上是基于凯恩斯主义,美国在二战以后也采用过同样的方法建设成功了美国四通八达直到今天依然领先全球的高速公路系统,中国从90年代开始的高铁,高速公路和各地的基础建设如出一辙。
由于春节已过,少了很多中国游客,一路上没有多少车,甚至到达大洋路的门牌处,停车场居然没有一辆车,与2年前到达的时候,停车场停满了汽车,没有任何空位,雕像前全部是排队拍照的中国游客大相径庭。
一路上走走停停,看海上的冲浪,看灯塔,慢慢向前,大约8:30,我们到达了预定好的Apollo Bay Holiday Park 阿波罗湾假日公园,我们订了个2室一厅的小木屋,带厨房,停车以后就在厨房做饭,吃完然后洗簌休息。

3月9日,今天就是驾驶大洋路了,目的就是距离阿波罗湾1个半小时车程的12使徒和伦敦桥。不多时就到了12使徒,但是我们决定一直开到伦敦桥那里,从最远处往回开。这里的12使徒和伦敦桥其实就是在海里面屹立的石头,类似北戴河外的那两块著名的石头,据说当年秦始皇东游,就到老龙头那里看到这两块石头,后来三国时期的曹操也到此一游,并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还有人考证,这两筐石头在过去2000年重发生了断裂,现在其中的一块也只有一半还生出海面。
澳大利亚的的大洋路上的景观也是一样,其中的伦敦桥本来是连接两块巨大的石头的天然石桥,但是1990年的一天,轰然倒塌,留下2个惊恐万状的年轻人困在海里的一块巨石上,当地的电视台直播了直升机救援的全部过程。
12使徒其实只有7块屹立在海里的石头,类似12个耶稣的信徒屹立在海里,任凭海浪拍击,12只是一个好记而且吉祥的数字,并没有那么多石头。
在12使徒旁边有一吃海滩是可以走下去的,这里可以近距离观看屹立在海里的石头。
这个白天,都有直升机的游客在海岸线上飞,从那里观看,必然非常壮观。还在我有无人机,也拿出来飞,虽然比不上直升机的视角,但是比在路上还是好不少。看完大洋路,我们晚上回到了阿波罗湾的小木屋。

3月10日,大洋路的旅游结束了,我们的21天澳大利亚旅游进入尾声,今天就是回到墨尔本。中午的时候,我们回到基隆Geelong小镇,遇到澳大利亚的长假期,小镇上热闹非凡,有老爷车和老爷船的展出,其中有一条仿照1830年代的木帆船建造的木船,10天以后可以乘坐前往悉尼,船票是1800澳币。虽然不便宜,肯定比飞机或者汽车昂贵,但是让人感收到1830年代当时的交通和海上旅行,肯定是值得的。
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了,在镇上的公园(前几天我们吃午饭的那个),吃过午饭,然后驱车到达墨尔本,我们订好了在机场附近的墨尔本机场探索公寓(Quest Melbourne Airport),是一个2室一厅的公寓,离机场只有10分钟车程,而且停车免费。放下行李,我们驱车来到墨尔本CBD的唐人街,在那里吃过晚饭,又沿着墨尔本河散步,然后驱车回到了酒店,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的回国行程。

3月11日,早上7:30,我们准时到达还车的租车行,还了车,然后坐车行的车来到机场,乘坐早上9:45的澳新航空的飞机前往香港。飞机上的旅客很少,只有1/3的位置有人,所以大家都是一人一排座位,有的旅客干脆躺下睡觉,一路上我看了3部电影。飞机准时到达香港,提取行李,我们预定了深港两地车,一路飞驰,傍晚的时候回到深圳的家中,结束了21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小心得 (Tips):
1: 基本不需要换钱,所有地方都接受信用卡支付,国内能支付美元的信用卡都可以
2: 最好在国内淘宝上买无限流量的上网卡
3: 用携程或者大众点评订景点门票,不仅便宜一些还可以省去换汇的烦恼
4: 国内的驾照可以租车,无须翻译
5: 不同与美国,餐厅无须小费。当然给几个零钱也可以
6: 用苹果手机自带地图或者谷歌地图导航是必须的
7: 如果租房车自己做饭,带上电饭锅
8: 和国内一样的电压和插头,方便
9: 和香港一样的右舵车,规则和驾驶大约一天就可以适应
10: 所有房车营地和部分酒店是5:30下班,所以提前打电话订好,电话里面给信用卡卡号交钱,然后直接去前台门口的信箱取钥匙就好
11: 退房是10:00

澳大利亚的国家和经济感受:
1: 感觉是美国的一个州,电视里面基本都是美国的电影和电视,感觉和国内省级电视台一样,转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2:没有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博士硕士之类的人才,高中毕业能做的工作比如水暖工等机会最多
3:自然环境优美,保护好,人口少,地广人稀。居住条件好
4:国民安逸度日,远离世界各地的烦恼,没有烦恼
5:福利制度优异,当然税收很重。不适合积极进取和梦想家
6:算亚洲国家,随着亚洲的崛起,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自然会和亚洲国家越走越近

Comments off

良好的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也谈员工和公司借钱

1: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基础是:雇佣关系
2:老板可以和员工保持一定的私人关系。前提是不损害公司的利益。

午休的时候大姐抱怨说她把钱借给了一个亲戚去做生意,说好了赚了就还的,现在对方买了奔驰汽车,催了好几次,对方就是说要再等等,一拖再拖,找各种理由不还钱。

前两天微信群里面有人问:员工要向公司借钱去买房,一般会提出来预支工资或者奖金的办法,那么作为公司的老板是借还是不借,借了怕不还钱或者其他人一起来借,开了先例后面难以控制,不借,害怕损伤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懈怠,工作完成不了。

1: 公司和员工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也就是公司以金钱作为回报,购买了员工的工作服务。这个服务通常是在上班时间,在公司里面完成的,也就是公司没有权利和义务处理员工与公司运营无关的事物。
这是公司管理人员的底线。基于这个底线,借出公司的钱,给员工去买房,是混淆了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挑战了公司的底线。除非公司有明文规定,每个员工可以借钱的额度,时间,利率,公司财务的平衡和税务问题等等,否则是不能借钱给员工买房的。

2: 但是公司的核心是人,老板希望员工有归宿感,公司也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员工帮助。从而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
在不损失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老板可以以个人的名义(不是走公司的财务),从个人的账户中借给员工钱。这是老板个人的事情,与亲戚朋友之间借钱一样。如果老板觉得人品可靠,小额贷款,只要说好还款的时间甚至是利率,就可以借钱,如果是大额贷款,最好要有抵押品或者担保人的签字和公证处的公证,既然对方这么有诚意还钱,那么也就必然配合抵押和公证的过程。

借钱给员工买房有两种情况:
1: 公司有相关的制度,明确借钱给员工买房是一项福利,并在相关制度下执行。
2: 公司没有相关制度,而老板觉得员工可靠的,可以以个人名义借钱,走个人拆借的流程,借条,抵押,公证等。

Comments off

特朗普减税,制造业会回流美国吗?

2012年以后,中国的人工工资以每年近10%的速度上涨,除了劳动力人口拐点已经到来以外,就是国家长期的民生政策,十三五计划到期要让人均收入翻一倍。也就是每年最少8%的涨幅。

我认为制造业最少10年以内是不会回流美国的。原因如下:
1“ 人工成本还是中国低。比如蓝领工人的成本,珠三角地区仅仅为美国的1/3,内地低得更多。而要追上美国,由于美国人工也在上涨,所以最少需要20年,甚至更长。又如白领的人工成本,算北上广深一线的白领收入,和美国相同工种相同背景的人比较,大约为1/2,比如一个在美国高科技企业工作的有3-5年经验的码农,大约收入是15万刀,在中国BAT工作的相同3-5年经验的码农,大约收入是50万人民币,7-8万刀。当然中国的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收入基本和美国持平,这是由于,这些人的工作是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所以可以全球一个价格global pay了。一个带500人团队的制造业老总年入40万刀。所以虽然老总的收入全球同步,但是白领和蓝领的成本依然是中国优势巨大,而且老总只有一个人。

2: 中国的人力总体上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素质高,管理成本很低。据称去美国开厂的福耀玻璃,让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进行了比赛,同一班生产,定额是800件,中国工人做了1100件,美国工人只做了500多件,这还是在比赛的时候,而且数字已经让管理层大大高兴了。中国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水平其实是很高的,初中毕业的学生的阅读理解,数学计算,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了,比起美国初中的基础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要严谨和领先很多。而且中国传统上的儒家思想,导致人尊重上级,勤奋努力,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相同的人力成本的前提下,中国工人的性价比很高。

3: 当然由于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搬离,转移去东南亚,也是个趋势,就像当年制造业从东南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一样。但是这次要从中国转移出去恐怕要非常长的时间,中国的纵深是很大的,由于政府长期的大力投资,基础建设世界一流,所以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要先于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东南亚。

4:产业集群和配套。中国完胜其他国家。过去30年,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相应的产业配套相当齐全,比如手机组装的所有零部件和配套的机器都在中国互相依存的发展,那么想搬部分到其他地方去,就需要考虑这些沉没成本。没有巨大的诱惑,很少会有工厂因为人工费上涨而搬离。在传统制造业里面,人工费只占总成本的15%左右。就算人工便宜一半,总成本也只降低了7%。

5:唯一可能搬离的是市场原因,就是生产厂需要和市场很近,这样,反应很快,信息传递也不会失真。这也是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制造厂搬去美国的主要原因,离美国市场近。比如福耀的汽车玻璃制造。

6:企业税收等都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所以特朗普的减税,短期内对制造业回流美国不会有任何影响。比如富士康搬去美国基本是不可能的。

Comments off

想发财,你来当什么教授

拿到美国博士学位以后,我应聘到国内最好的大学任教。上任的第一天中午,系主任请我单独吃饭。期间语重心长的和我说:你们海外回来,我们这里学术自由,但有两点不能做。1:不能和女学生有不正当男女关系。2: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哦:还有一条,不要想发财。教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当年,这座超级城市的平均房价是5000元/平米。

教授的工作主要是教书和科研。教书是比较容易的。通常的专业基础课,一门课备课时间比较长,但是一旦备好,内容可以重复利用,后期修改和增减并不多,课件可以使用最少3年时间。科研的任务对于一个“研究型”大学来说就很重要了,也是晋升教授的唯一考核指标。做研究就必须要有三个条件。1:选一个值得花费10年时间的世界领先且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同时还要能很快的出研究成果的研究方向,2:源源不断的研究经费,3:搭建一个可持续的研究团队。

学校由于是国家直属的学校,教授的收入是国家定的,属于上世纪的公务员待遇,有编制(就是退休以后有固定的退休金)一直到死,但是每个月的国家发放的工资是非常少的。只能满足在学校里面的基本生活,比如:住学校提供的低保公寓,吃学校提供的学生低价饭菜,其他基本生活费。教授是分等级的,不是职称,而是实际收入情况,按照总收入,教授也分为蓝领,白领,金领和富豪四个等级。马不吃夜草不肥。多数教授除了工资收入以外都有其他收入。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途径就是以下三条:1:教学的课时费,当然是非常低的,教学基本是一个义务工作,也就是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这是蓝领教授的主要收入来源2:科研提成。科研的项目分为国家的研究项目(纵向)和商业合作项目(横向)。纵向的项目里面有一些很低的人工费可以提取,但是比例非常低,而且审计很严,绝对不能贪污公款。除去必须的人工费用,其实能拿到自己口袋里的很少。国家项目多里的人工费是一个白领教授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商业合作的项目就很方便了,除了上缴学校的提成费(其实就是名称使用费)以外,全部可以提出。所以商业项目(横向)的多少基本决定了教授的收入层次。这是富裕金领教授的主要收入来源3:商业合作:出售自己的专利,在各个公司里面任独立董事,甚至参股等等。这是富豪教授的主要收入来源。

学校的管理制度其实和商业街上租店铺的模式没有区别,也就是:学校提供一些学生资源,和学校的名头的冠名费,你作为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经费里面出钱,租赁学校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通过学校的名字来获得项目(学校抽成作为名称使用费),另外学校提供学生资源,你作为教授通过上课的付出来获得学生的资源的使用权。

教授也是有KPI考核的,其他的考核就是:每年的论文情况,分为SCI(国际知名期刊),EI(国际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国内一般期刊等,还有很多会议论文等等。SCI又有影响因子的区别。要在这些地方发表文章,是需要花时间经历做一些研究的,不过不同的专业发表的难易程度不同,有的实验性质的专业,一个课题可以连续发表几十篇SCI,比如化学,偏理论的电子,生物等,通常看到这些教授发表上百篇SCI,其实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里面的文章基本都是一两个大的方向,每次突破一点点。好比当年苏联撑杆跳运动员布勃卡破世界纪录一样。而有的理论基础专业,一个课题要做很多年,可能最后一篇论文都发表不了,比如管理,金融方向的存理论研究。所以选择研究方向十分重要。

国内教授公务员待遇的问题是:基本工资非常低。虽然可以在学校里面过上初级白领的生活,但是与这些人的在长达25年(直到博士后)的时间和精力投资远远不能匹配。 所以每个教授都想尽办法在横向项目和商业合作上增加收入,但是这个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1:光靠教授自己的工作,就是卖自己的知识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知识变现能力有限,而且中国知识付费的时代还没有来。
2:靠压榨学生剩余价值也是很有限的。首先学生能利用的价值很低。他们流动性大。硕士2年,刚刚开始能干一些活,就要毕业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教授就要求博士研究生长期在学校里工作,而且尽量拖延他们的毕业时间,比如通过不给毕业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利用博士生。但是没有博导资格的教授就比较幸苦了,必须利用硕士生,而硕士基本干不了什么活。

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做官,成为某某专业的头头,系主任除了权力外,还掌握着全系的信息,比如校外的商业合作先找系主任,那么项目的主导就理所当然的成了系主任,其实这个模式和施工队一样,系主任就变成了一个包工头,他来承包整个项目,然后分包给你,比如一个1千万的项目,挂上他的名字,他再分包给下面的老师,如果关系近,他给你百万的经费,不近,一分没有。他给不给你做就不一定了。

很多外行的人不理解为何中国大学是官本位的体制。麻省理工或者哈佛大学的博士来了很多年拿不到很多经费,没有经费,就没有学生,就没有研究,就没有论文,很多年提不上去的比比皆是。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权力,不能用权力还换取资源。

中国的大学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差的行业,俗话说流水不腐,而流动性差,必然导致各种山头,帮派林立。比如北大清华校友会,就是北大毕业生现在清华里面工作的老师的组织。这个组织当然不如清华土生土长,根正苗红的人。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对于初来炸到的新人,跟对老板就非常重要了,这里的老板通常是指学校的学术霸权,比如院士系主任,院长博导之类,既有名头,又有权力的人,申请国家项目的审批基本都是这些人,横向项目基本也是找他们,所以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做他们的马仔,就是最好的方法。

什么人适合在大学里发展呢?
1:最少要对研究有兴趣。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机会很多,都博士了,混口饭吃不难,做人还是要有一些抱负的,如果真的对研究感兴趣,那么即使收入不高,这辈子也过得悠然自得,社会地位和精神满足是无法用钱来计算的,当然如果家庭非常富裕,比如父母留下的,吗不需支付贷款的北京大大平层就非常好了。
2:本校的土著,本科硕士博士就是这个学校的,至少本科是这个学校的,博士跟的是本系的院士或者系主任,工作留在本系,基本就是未来长江学者的保证了。留学很好,但留学也会损失人脉,你的哈佛斯坦福指导教授再牛逼,对你在国内学校的晋升毫无好处。
3:最后:还是系主任那句话:想发财,你来当什么教授。

当然,教授官僚的和教授明星除外。

Comments off

小邓的爬阶之路

我们公司是制造企业,员工主要是一线生产工人。 但是实行白领的工资制度,一年到头除了圣诞节赶工以外,其他时间一律不加班,配以高出市场50%的到手工资,另加吃住补贴,全额社保,除国家规定的带薪各种假期,年假,产假,婚假以外,在春节期间还放长达一个月的假期。如此好的待遇,导致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想把亲戚搞来公司工作。很多公司天天口头上说:以人为本。呵呵。一切没有数据支持的口号都是虚伪的。我只问一个数据:员工年流动率。(每年流失的员工人数/年平均人数)。珠三角的制造企业管理人员都知道,员工的年流动率一般都是50%。这个数据在我们公司是每年10%以下,而且流失的人全部是自己创业或者回老家做其他事情,不再来珠三角打工了。没有一个是跳槽去其他公司的。

小邓夫妻两人都在我们公司上班,在两个不同的岗位。我是不支持夫妻或者直系亲属都来公司上班的,不过人家在我接手以前就已经过了试用期,所以就留了下来。两人结婚多年,一直在珠三角城市打工,到我们这里一直做到今天。很多人青睐我们这里主要是几乎不加班。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度,每天准时下班,对于有孩子的双职工简直就是天大的福利。

小邓的职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虽然工资比基本工资高,但是由于小邓的手脚很慢,是我们这里最慢的,所以他的收入也是同工种最低的。我考虑到他家的情况,就给他找了个其他事情,要求下班以后,每个月花2个小时,管理一下原材料的配置,给他一份额外的收入。没成想,他拒绝了,理由是要和老婆一起回家,所以下班必须准时。不能耽误。我只好苦笑一下。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我以为白送的钱,也不是每个人都稀罕的。而且刚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在其他公司工作,养成了对公司,对管理层明显的不信任。这些问题,我是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建立了信任的。

稳定的工作,高出市场的工资,良好的保障制度,导致员工队伍非常稳定,同时良好的激励措施,导致员工的激情高涨,令行禁止,执行和管理成本极地。进而公司利润很好,可以把更多的利润反给员工,形成良性循环。结果就是一大批一线员工开始买车,还有部分员工开始贷款买房,提前跨入有房有车的发达国家工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员工通常是在老家的县城里买房。这几年房价上涨,有的都赚了几十万。 通常这样的人都是把孩子放在老家的县城里面,买个房,按揭贷款,然后把父母从农村接出来,住在县城里面,看着孩子。虽然我反对把孩子留在老家,但是看到一个员工能够贷款买饭,我是非常高兴的。这样的员工通常有责任心,会为未来考虑,同时也会更加稳定上进。

小邓就是在老家的县城里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16年签合同,县城里面均价4000元。是30层的高楼,有配套的学校。首付了10多万,贷款20多万,每月还款1800元。对于他家两口子的收入来说,这点贷款根本不算什么。我鼓励他过几年收入增加以后,再在东莞买一套商品房,这样他就在这里有了根基,而且可以把父母和孩子都接到这里来住。东莞的未来发展肯定是比老家的县城好的。最近他的期房要交房了,来请假回去办理红本手续,准备装修的事情,看得出来,人生第一次贷款买房,他是非常兴奋的。

从我们这里的每一个员工的身上,我切实的感受到对于未来的希望。国家发展,收入上升,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都能获得很好的回报。从衰败的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会,从省会到发达城市,从发达城市到一线城市,人往高处走,他们这一代一定能完成农村到县城的迁移,也许能完成从县城到省会的跨越。他们的下一代就可以完成从省会到发到城市甚至一线城市的跨越。每一个坎,都需要不断的努力。

Comments off

« 上一页 Previous entries « 上一页 · 下一页 » Next entries 下一页 »